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要有点李克才的胆略□张茂青刘青山、张子善贪污腐败、违法乱纪案,在50年代初曾成为震惊全国的“共和国第一大案”。可是,世人鲜知,举报这一大案的人叫李克才。他在解放初曾与刘、张同在天津地区供职。刘青山任地委书记,张子善任行署专员,李克才任副专员。当时,刘...  相似文献   

2.
深深大地情     
在瓮安县,提起县长徐银芳.干部群众都有一种亲切感。因为,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徐银芳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他对农民群众何种真挚的情感。50岁出头的他看上去和蔼可亲,朴素的外表下却蕴藏着许多不平常的素质.多年的磨练,使他从一个普通农民,逐步成长为一县之年.但不论在什么岗位,个论则往什么职务,“兮,、跑、卜”都是他的座右铭。“学”。多学理论;“跑”,多下基层;“于”,即实十。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要做好却要花不少功夫。为I干好工作,徐银芳时刻不忘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1959年,他仅在安顺农校读厂~…  相似文献   

3.
提起刘青山、张子善,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毛主席亲自批准枪毙的两个“贪官”。那么,是谁最早揭露了刘青山、张子善?李克才小传李克才属小龙(蛇),1917年3月出生,河北省行唐县人。1937年9月,李克才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入党。曾任河北省第15行署专员,天津...  相似文献   

4.
简讯     
湄潭县把“选好一个班子,找准一条路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作为要事来抓,近年来,共启动 400多个项目发展集体经济。全县 15个乡镇的 369个村党支部都找到了奔小康之路。 石锋   务川县人武部党委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在严格干部管理的同时,努力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使干部集中精力干工作,形成了干部“不为前途往上跑,不为后路往外跑,少为私事往家跑”的可喜局面。 李俊李忠强申修旁   荔波国税玉屏征收分局将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整顿作为一项重要制度落实下来,使每个税务干部逐步树立起…  相似文献   

5.
是谁最早揭露了刘青山张子善访李克才(续)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刘利华软的也不吃规劝斗争1951年7月,李克才的妻子生小孩,平日里不可一世的张专员亲自登门送来200万元钱,让李克才的妻子买点“补品”。李克才下乡回家后,知道张专员葫芦里卖的啥药:刘、张是要“...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眼下人格最低的要算是“跑官”的,这些人不学无术,抱着“不跑白不跑,跑了不白跑”,“只要敢伸手,乌纱保证有”的决心成天打听某书记、某部长和谁是亲戚,和谁最要好,和谁是老上下级关系,有什么嗜好,然后挖空心思打通“关系”,摧眉折腰、厚颜无耻地进行“感情投资”,跑官不止,谋得一官半职。提到这些人,很容易让人想起和王申那副面孔。事实上跑官要官之所以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形成风气,关键是“跑”了之后有人给官。如果跑官要官的人要不到它,甚至本来可以提升的也因为伸手要官而不予提升,那谁还会再去跑官要官呢?…  相似文献   

7.
有个故事说:一个国王为了感谢多年来忠心侍候自己的仆人,就对他说:“你尽管往前跑,只要在日落之前绕一圈回来,围到的土地全部送给你。”仆人一听欣喜万分,他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土地,于是便发疯似地拼命往前跑,然  相似文献   

8.
《湘潮》2021,(5)
正百里追红军1921年,胡孝伯出生于涟源市石马山镇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自幼给地主放牛,饱受虐待。13岁那年,他偶然听人说红军对穷人如何如何好,便暗自记在心里。14岁那年,红军来到他家乡附近的蓝田镇,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播开来。他听说后,也没跟家人商量,扔下放牛鞭,就往蓝田方向去找红军。他一下午跑了20里路,赶到蓝田一打听,红军已经往锡矿山方向走了。他拔腿又往60里外的锡矿山跑,渴了喝几口稻田里的水,累了困了就趴在路边迷糊一下。  相似文献   

9.
“跑官”现象始于何时,很难考究。不过,我敢武断,自从有了官制,就有了官场,有了官场,就出现了“跑官”现象。只是“跑官”之风之盛至极,恐怕也只是近十几年来的事。   小官跑大官,下官跑上官;无官跑官,有官亦跑官。自己亲自跑,带着老婆孩子跑。领着小姨姘头跑,七拐八弯托着亲友老同学跑。白天跑,晚上跑,利用开会出差之机挤出时间跑。拎着洋烟洋酒土特产跑,怀揣首饰珠宝美元跑。吹你、捧你、肥你,令你嘴软、腿软、灵魂出窍,使你飘飘然忘乎所以,占贪便欲罢不能。看准时机成熟,向你要“官”,要“政策”,要“工程”,一…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1997,(1)
他最早揭发了刘青山、张子善李克才是1937年入党的老党员,今年79周岁,1990年离休,此前任中共沧州地委书记等职。在“共和国第一大案”中,就是他最早揭发了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腐败、违法乱纪问题。解放初期,他和刘青山、张子善同在天津地区工作,刘青山任...  相似文献   

11.
雨蒙 《廉政瞭望》2005,(12):23-25
贪官善伪装,江苏省国信集团原董事长王益民也是这样。经过数十年的包装,他红袍加身,不仅官至正厅级,还戴上了诸如“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省政协委员”、“金融专家”、“客座教授”、“高级顾问”等一顶顶桂冠。然而,剥去红袍,除去桂冠,露出来的却是贪婪嘴脸和无知面目。  相似文献   

12.
1949年7月26日,冀东第十五行署专员李克才调任天津行署副专员,成了专区党委书记刘青山、专员张子善二人的副手。1949年底,《人民日报》一则消息揭露,天津地区违反政策从东北贩运木材被扣。李克才震惊地去问张子善和刘青山。张子善装糊涂,说不知道;刘青山则说这事是和大家商量的,出事了,犯不着装熊,更没有矿例、鬼”李克才的事。195O年9月,刘青山、张子善要挪用地方粮款10JLjt问日币)搞机关生产,李克才不同意,刘、张一意孤行,不听规劝。1951年1月,李克才责成天津地区合作社做好河工供应准备,并要求他们只加运费,不许赚钱…  相似文献   

13.
廉官≠好官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今,对其考察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其廉洁与否。在旧社会,百姓深受贪官酷吏之害,便有了一种感觉;“廉官便是好官”。但笔者认为,无论古今,好官理当是廉官,但廉官却不一定是好官。   唐玄宗在位初期,有个副宰相叫卢怀慎,虽身居高位,却非常廉洁,病逝时家里竟穷得无钱办丧事。像这样一位极为廉洁的“中央级高干”,按理说应是口碑不错的,但他却偏偏名声欠佳。缘何 ?皆因他只能廉洁自身,却不勤政办事,人们戏称他为“伴食宰相”。由此可见,即使是在封建社会,人们对那些只廉不勤的官员也是非常鄙视的…  相似文献   

14.
密切联系谁?     
密切联系谁?□南京政治学院张小军近期搞社会调查,发现有的党员干部在密切联系什么人的问题上存在三个误区:一是密切联系领导,有事没事往领导家里跑,逢年过节加劲跑,只亲近领导,不亲近群众。二是密切联系“大款”,同腰缠万贯、一掷千金的“款爷”、“款哥”们打得...  相似文献   

15.
按常理把“官肥民瘦”还是“民肥官瘦”当做衡量官员廉洁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大致不会有什么错。当然,此处的肥瘦,不单单指形体的肥瘦,更指的是财产的多寡。当然,官“瘦”的地方,未必就一定会“民肥”,因为廉政以外还有一个勤政的问题。但官“肥”的地方,必定会“民瘦”。想想看,如果官员们整日沉溺于酒绿灯红,绞尽脑汁往自己腰包里捞钱,哪还有心思去“造福一方”?况且,不仅“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就是天天吃喝的也都是民众血汗,官先“肥”,百姓岂能不“瘦”?唐玄宗是懂这个道理的,史载他与其侍臣有这样一段对话:侍臣问…  相似文献   

16.
在邯郸市农村金融战线,活跃着一名干将尖兵,他不知疲倦地工作岗位忙碌着,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已的青春。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坚持“人往高处走、心往农民想、钱往农民投”的原则,在经营上创新,在服务上提升,充分发挥信贷支农作用,紧紧围绕县域面粉、花生、香油三大特色产业和养殖业,将支农举措不断引深,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地方政府满意,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多赢”局面。他就是市政协委员、河北省联社邯郸办事处党委委员、大名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冀付国。  相似文献   

17.
李克才是1937年入党的老党员,今年79周岁,1990年离休,此前任中共沧州地委书记等职。在“共和国第一大案”中,就是他最早揭发了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猛 《党课》2009,(5):128-128
长期以来,干部职务调整一直是“秘密”进行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因“跑风漏气”导致人心不稳、影响工作,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跑宫要官”等不正常现象。但这样的做法,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大多数干部都是在干部方案确定、常委会召开之后,  相似文献   

19.
领跑     
“一粒米做不成饭,一粒沙子堆不成山,大家一起干,才能有钱赚。”“品牌好,质量高,商家都往咱这跑。”“围着市场转,盯着技术干。”……这些简单的话语出自柳河县三个普通农民之口。如今,“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反季节技术”、“品牌效应”等现代农业术语被这几位朴实的农民理解  相似文献   

20.
王春 《廉政瞭望》2011,(5):14-17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在一段相声里如是说。在国家行政编制里面,“村官”并不是公务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正如那台词里说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上世纪90年代,曾有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中国数亿农民的命运掌握在村支书的手里。”那时,尚未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村支书为首的村宫们“催粮要款”,管理村里的公共事务。村官更像管理者,而不像村民的服务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