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求贤杂议     
求贤杂议何天明实施人才战略是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既然是战略,就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重在有才,贵在贤才。而才能又是多方面的。有治国经邦之才,有治学研究之才.有教书育人之才,有经商兴业之才等等。各级领导者、决策者,都肩...  相似文献   

2.
杨正午 《湘潮》2014,(5):M0001-M0001
026.未做先说,未成先报,未予先取,这是人生之悲哀。来信:未老得闲,禾富得乐,未求得应,未谋得道,这是人生之美妙。027.不绝对的,才叫真理;不中听的,才叫真话;不理想的,才叫工作;不完美的,才叫人生。来信:朋友送我两句话,转赠给您:不辩解的,才有理;不表白的,才有情。028.最难把握的是人生,最难改变的是命运;最难观测的是风云;最难预料的是前程程。——世上无难事,必要肯攀登。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发表80周年。日前笔者有机会重返才溪乡,重温《才溪乡调查》,聆听有关毛泽东九赴上杭、三进才溪的故事,愈加感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思想经典论述之一,重温经典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晓呼 《求贤》2014,(8):12-13
尚贤者,政之本也。党管入才是入才工作的根本原则,然而,党管入才不是简单地把入才管起来、统起来,而是要扫除束缚入才睨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入才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党要管好用好入才,关键在于解决好人才如伺管、管什么和怎样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建国 《党课》2008,(9):57-59,65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用人的大政策、大原则、大标准。德与才是相辅相成的。德和才是支撑人字的撇和捺。没有“德”字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字这一捺,人难自立。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资本;德乃人之魂,才乃人之胆;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备德为先。成人比成才重要,为官应重德行。做人要通过做事来体现价值,检验成败。做事要通过做人来引导方向,提供动力,保证效果。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说过:干部的任务一是要选拔人才,一是要使用人才。从历史看,识才、聚才、用才是事业兴盛的三个因素和支柱。一个杰出的领袖人物,要把国家治理好,进而长治久安,社会繁荣富裕,必须有识才之法,聚才之道,用才之能。这是一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7.
《福建党史月刊》2013,(14):F0004-F0004
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上杭才溪开展农村调查,撰写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才溪乡调查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为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0周年,弘扬才溪乡调查精神,贯彻中央关于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  相似文献   

8.
焦国标 《唯实》2000,(9):134-135
“人老三不才:清晨起不来,刮风眼流泪,尿尿滴湿鞋。”这是不知流传了几百千年的一句俚谚,虽粗鄙却形象;虽貌似嘲弄奚落,却透出真悲悯和大无奈。然而这三不才还不够不才,还不够老,当我近日在《中国老年》杂志上看了一篇介绍空巢家庭(儿女远走高飞只剩老人的家庭)的文章之后,才悚然心惊于什么是老,什么是不才,什么是“寿则辱”——尊严丧尽,  相似文献   

9.
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号召全党要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并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识才、用才、爱才、聚才问题。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平平淡淡才是真,真真切切才充实。 这种充实的底蕴就是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党和国家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要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并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用才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毛泽东、邓小平人才观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仅对毛泽东识才、用才、爱才、聚才的领导艺术做一探讨,以期对广大领导干部有所启迪和帮助。一、识才的慧眼。毛泽东之所以能够“知人善任”,首先是做到了“知人”,这是“善任”的基础。可…  相似文献   

13.
<正>“人才”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及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让人才发挥最大效能,就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引才、育才、用才上精准发力,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人才智力支撑。精准引才,凝聚强大动能。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要想让更多“千里马”齐聚,竞相奔腾,就要以海纳百川的姿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相似文献   

14.
《新湘评论》2013,(24):9-9
任何时期的社会动荡最受伤害的就是老百姓,主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才是每个公民要形成的共识!人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猛然醒悟我们原来的生活是如此美好!只有祖国才是我们的依靠,只有祖国强大稳定才是我们老百姓幸福自由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也许是爱你太深,我的脚步才这样坚定;也许是爱你太真,我的歌声才这样深沉”。是谁,为了大地的安宁、母亲的微笑而深入毒穴,出生人死?  相似文献   

16.
腐败,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当代世界一些反腐败效果比较明显的国家的实践看,最有效的途径是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依靠自下而上的人民群众监督,才能使腐败降低到最小的限度内。因为人民群众是公共权力的最终授权者,只有他们的监督才是最不容易受不良因素所支配的监督,才是最公正的监督;人民群众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权力行使的主要对象,只有他们的监督才是最彻底的、最广泛的监督。由此又决定了他们最关心权力的行使情况,因此,只有他们的监督才是最有力的监督。这些年我们党反腐败的态度不能说不坚决,采取的措施不…  相似文献   

17.
发展才是硬道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发展的理论的体会王晓娟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许多篇幅都是论述发展问题的,其中最著名的论断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① ̄这里所谓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既...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通过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局面。”这一论述把握当今国际竞争的基本态势,揭示了一条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联系军事科研工作的实际,我们深深体会到,人才是事业之本,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意识是领导者十分重要的战略意识,识才、用才、爱才、聚才是领…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正确地选拔、使用干部,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党的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必须坚持“三个结合”。一、坚持“德才杯准”与“群众公认”相结合选拔、使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有德无才,胸无大志,工作平庸,在改革中难负重任,难创大业,不是真正的“有德”;有才无德,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其结果是祸国殃民,不是真正的“有才”。所以,在选人用人上,只看到“才”的一面,忽视“德”的一面;或者只看到“德”的~面,而忽视“才”的一面,都是错误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个干部德才、政绩的…  相似文献   

20.
保持昂扬精神状态的核心是坚定理想信念。高举旗帜,坚定信念,最根本的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有信念才有信心,有信心才有热情,有热情才有动力。为此,首先要更自觉。更刻苦地搞好学习,使科学理论和知识转化为我们事业所需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才干,这样,昂扬的精神状态才有立根之本、不衰之基。其次,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校正人生追求。作为党的宣传干部,如果整天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追求生活享受,经不起权力、金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