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章其彦 《唯实》2009,(1):75-78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法律的总的根本的看法。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进入中国后,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法律观、邓小平理论法律观、依法治国法律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观。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即二者之间是互动的。要实现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既要通过发展科技去发展教育,又要通过发展教育去发展科技;同时,还要更新科技进步的观念——由"物本"科技转向"人本"科技、转变教育发展的理念——由"物本"教育转向"人本"教育,更要造就"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日前,传统法律文化仍然是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如果要使中国的法律文化从法治化的阻滞力变为法治化的内在驱动力,必须进行转型或重建,大力加强与时代相适应的法律文化的培育、建设。  相似文献   

4.
重返关贸总协定将使中国的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这必将给中国高技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积极的对策,进而用法律去规范、促进高技术的发展,这是摆在中国科技界、法学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重返关贸总协定对中国高技术发展的挑战 重返关贸总协定,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对于我国高技术发展影响是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5.
科技要走向市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首先,通过改革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推动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直接创办科技实业型企业,促使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直接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其次,根据科技发展必须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种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组织——科技经济联合体。  相似文献   

6.
吴秋红 《理论学刊》2005,(10):33-35
中国古代法律教育是中华法系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中华法系的若干特质,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律教育形式结构的双轨制;二是培养目标的功利性和教育对象的局限性;三是教学模式单一化和教育内容儒家化。  相似文献   

7.
权利创制指在立法过程中将权利作为法律规范产生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内容,要求以权利观念引领法律的创制活动。权利创制是法律发展取得精神性进步的重要标志,并在法律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各项基本制度创设时首先考虑的内容。在法律发展过程中,应当坚持以权利创制的主体性原则、尊重的伦理原则、权利合理性原则和程序性权利优先原则作为衡量法律创制是否符合权利创制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再次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要求搞好经济发展政策与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从这里可以看出,科技工作在今后15年的发展过程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事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包括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保障条件、医疗卫生条件等的改善,资源与环境、人口关系的协调等等。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所遇到的人  相似文献   

9.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指出,“要加强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  相似文献   

10.
在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建设实 践告诉我们:在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指导原则;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根 本动力;政治文明建设是直接力量;对外开放是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当代科技革命以及高技术产业向各个领域的渗透,极大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依据科技、经济发展的规律,正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以科技进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官僚资本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中国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区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一样,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区分为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两个部分。这两种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根本不同的。关于官僚资本,瞿秋白在1926年6月就指出,它“勾结帝国主义,扰乱经济,为资产阶级的发展之直接障碍”。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进一步指出,官僚资产阶级不仅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不仅具有生产力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认识的功能,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不断摆脱愚昧无知状态,人们的思维日益科学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碰到的种种自然之谜不断揭开,自然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原先笼罩在人们头脑中的宗教迷信观念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失去其存在的理由。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们的视野大为开阔,从微观到宏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进步对人的全面发展来说是有利呢还是有弊?对这个问题的任何非此即彼的回答 ,看来都是错误的。本文所要提供的回答是 :正像差不多任何科技成果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一样 ,科技进步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 ,一方面固然是积极的因素 ,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因此 ,当我们为人类的科技进步高唱赞歌的同时 ,似乎更有必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冷静地对之进行批判性的审视与反思。按照马克思的说法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 ,乃是指“人的先天的和后天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 ,或即“使自己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 ,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仅论述其政治意义。它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以及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正确方向;确立了我国五项基本政治制度,为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基本方向和原则;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晓 《求实》2012,(5):74-77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准,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里,解析出该体系形成标准的特殊性,找寻其独具的中国特点和特色,使其区别于其他法律体系的形成.从其形成标准方面考量,可以确立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坚持“一个根基,一个前提,三个支撑”: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为根基,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以彰显中国特色为前提;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为支撑、以构成涵盖基本数量法律规范的和谐统一体为支撑、以法律实施机制的有效实践为支撑.  相似文献   

17.
谭毅溪  赵维贞 《求实》2004,(7):69-71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变对法律运行、法律发展和公众法律意识变迁提出了独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法律对人权的保护程度,是衡量该国人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尺度。本文从中国人权法律保护体系和法律保护内容两方面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在人权法律保护方面的现状。作者认为,中国现已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基础、以部门法和中国加入的国际人权保障公约为补充的比较完整的人权保护法律体系;在法律保护内容方面,中国法律对人权的保护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人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人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人权保护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我国法制建设将带来重大的影响。把握住修改原有法律、制定新法律的主线条,建立不依赖行政管理的统一严密的规范市场、企业和个人的法律,规范政府的行政职能,修改和废止以行政方式管理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粗略的法律、法令,是我国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深化企业改革是今明两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或许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内容。企业缺乏话力,改革的一切目标就有可能落空,这个道理人们已经逐渐认识清了。然而,深化企业改革究竟怎么搞?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思路也各有不同。当然,大的原则、方针,中央已经制定。具体的实施尚有待于探索。思路不同,观点有别,这是件好事,可以相互启迪。出于这种考虑,本刊过去对企业改革,诸如扩权让利、两步利改税、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作了一些理论上的宣传探讨。今后目的不变,但打算变换一个角度,更多地刊登一些企业改革最前线的战士--厂长、经理对深化企业改革的看法。以求更加贴近改革现实。为此特辟"厂长、经理谈企业改革"专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