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2008年起,几乎每年的全国"两会",我都会向全国政协提交同样一份提案,即建议国家设立"宪法节"。在各种节日多如牛毛的今天,为什么还固执地做同一件事?设立"宪法节"真的如此重要吗?【为何要设立"宪法节"】之所以反复提这样一个提案,主要是基于平时对如何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考虑和对中国法治现状的担忧。作为一名法学教  相似文献   

2.
王琳 《同舟共进》2008,(2):20-20
2007年11月27日,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主题是"依法治国"。这一年,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10周年,也是现行宪法公布实施25周年。5年前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主题也选择了"法治",而且是《宪法》。在过去的5年里,我们当中很多人  相似文献   

3.
法治政府的宪法根基——以“看不见的宪法”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宪法的高度概括性导致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宪法文本中难以找到直接的答案。劳伦斯·却伯教授在《看不见的宪法》一书中,基于独特的视角给我们做了解答。依宪治国是法治政府的核心理念,却伯认为,法治政府的理念不仅存在于可见的宪法文本中,也存在于看不见的宪法中。从看不见的宪法中可以推导出合法性来源、积极义务及权力边界等法治政府的根基。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却伯教授的主张对于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的权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关于宪法的几点认识与宪法实施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关于对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理解,除了从宪法的内容、法律效力等方面理解外,还应认识到,宪法是公民的生活规范,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权力秩序的根本法律保障。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因此,必须更新宪法观念,强化宪政意识,倡导宪政思维;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切实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家宪法日"由来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1982年的这一天,八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32年过去,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抵达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厉行法治的一个象征,国家宪法日的确立,再次彰显执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也意味着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宪法的若干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因此宪法是实施治国方略、转变执政方式的关键。然而,在我国政治实践中,宪法的权威和作用并不十分理想,宪法实施水平也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上海支部生活》2014,(12):10-11
今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10月28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其中,《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9.
张春生 《中国人大》2012,(23):27-27
12月4日,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十八大闭幕后党和国家举行的第一次重要活动,彰显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这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保障宪法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卢梭曾经说过,宪法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写在人民心里。只有写在人民心里的宪法,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0.
罗海藩 《中国人大》2000,(20):15-16
预算是政府管理社会经济事务,实现宏观调控的一项主要手段。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批准本级财政预算和决算,并监督预算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基本职权。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切实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迫切要求,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注定要成为我国法治建设史上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因为这意味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宏大的背景下,宪法的地位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宪法的实施也由此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相似文献   

12.
20 0 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五十周年。在这样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 ,回顾半个世纪共和国宪法产生与变化的历程 ,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与教训 ,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依宪治国 ,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新中国宪法的基本功能是为共和国进行权力配置   宪法的功能是什么 ,这是宪法学界必须回答但却是我国法学界学者少有回答的问题。笔者认为 ,宪法的基本功能应当是就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基本关系进行设定 (也就是构建新中国的政治体制 ) ,这些设定通常体现为国家的基本的政治制度。事实上 ,新中国宪法的内容也正是…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本次常委会会议于10月27日下午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普遍认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作出决定设立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赞成对决定草案进一步修改后,提请本次会议表决通过。  相似文献   

14.
韩冰 《人大研究》2008,(2):40-42
代议制是西方民主的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政治和社会目标的要求和希望,同时为防止政府成员的腐败和公共权力的异化与专横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如何保证在代议制的体制下,尽可能使广泛的民众能自由地、平等地、有效地表达其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已成为西方国家在政治设计和理论研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三大主要职能之一,是我们党推进民主政治的有效尝试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地位、内涵、形式、程序以及工作机制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表述,党  相似文献   

16.
莫纪宏 《人权》2010,(4):2-6
“公民”概念是指称与具有完整主权特征的现代政治国家相对应的、作为主权国家构成要素之一的“居民”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意味着个人属于一个具有独立完整主权、有一整套合法有序运作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的“政治国家”,“公民”是个人与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的“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 在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张德江委员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赵克志书记明确要求,在全省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国函[2012]19>号公安部:你部《关于将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的请示》(公部请[2012]83号)收悉。同意自2012年起,将每年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具体工作由你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2012年11月18日  相似文献   

19.
江必新 《人民论坛》2012,(33):44-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凸显了党中央对法治国家建设的高度重视。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在规则治理上下功夫,在中国特色上费心力,在加快建设上用力气,在全面推进上做文章,在有效治理上见成效。要把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公正、诚  相似文献   

2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委员长会议委托,作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一、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和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