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饮酒品人生     
路渝 《公民导刊》2010,(3):55-55
经常喝酒的人对酒确有或深或浅的认识。有人说,酒是一包药,喝到肚里要闹鬼。酒的确可以使平时因道德制约或社会约束压抑下的欲望或感情活跃起来,酒壮英雄胆,这是不争的事实,注意一个人喝酒后的动态,你会认识各色人生。  相似文献   

2.
醉酒当戒     
有朋友问我:“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一个角色?”我一时语塞。朋友说酒就是生活中的“味精”,哪道“菜”也少不得酒:友谊少不得酒,爱情也少不得酒;相逢少不得酒,别离也少不得酒;节日少不得酒,休闲也少不得酒;庆功贺喜少不得酒,解忧消愁也少不得酒;婚丧嫁娶少不得酒,经济往来也少不得酒,甚至调转、升迁、搬家、挪坟、参军、入学等等,几乎没有一样不成为喝酒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喝酒吗?如果是男爷儿们,可别说不会。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酒民,男爷儿们好意思说不会喝酒?连外国人都说中国人喝“疯”了,你一个男爷儿们硬说自己不会喝酒有谁相信?咱们中国的确是个“酒国”“,喝酒疯”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当然,我们现代人不仅继承了老祖先的传统,而且把它发扬光大了。外国人总不理解我们中国人的酒中疯狂,说明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就这文化、这环境、这习惯,不“疯”才怪。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先大禹品尝到一种特殊的饮品,其味芳香,荡神惑意,于是惊曰:国之祸也!被大禹视为“国之祸”的饮品便是“酒”。大禹“遂…  相似文献   

4.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李育才禁酒     
李育才禁酒蒋力庆李育才,乃南昌市公安局昌北公安处蛟桥派出所所长也。他身材魁梧,满面红光,与人交谈之时,总是面带笑容,十分热情。爱喝酒的朋友到了所里,见到这么热情豪爽的所长,难免心中会有想法:有他热情接待,一顿酒肯定是饱不了的吧?然而,开饭之时,李育才...  相似文献   

6.
<正>我喜欢喝酒,但绝不酗酒。喝酒是一种人生态度。喜欢喝酒的人心胸大多比较性情,把酒言欢间,情感的相互交融使人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存在,随意而洒脱,无拘无束,却又怡然自得……饮酒时,有人喜欢喧嚣,有人则喜欢静静地小酌。热闹地喝酒让激情释放,胸中平添一种豪阔。安静地喝酒,是一份难得的自在,让心去静静地思索。酒是一样的酒,心  相似文献   

7.
有十个老头,相约每人带一壶酒来,大家聚餐,开一个欢乐的酒会。一个老头有私心,他想,我带一壶水去,混放在一起,谁也不知道。于是就灌了一壶白水去了。谁知别人也和他一样,大家都带了白水去。到喝酒时,可就热闹了。倒了一杯,发现一点酒味没有,以为是自己那壶水,不好说酒淡,反而啧啧称赞:“好酒。好酒。喷香,爽口。”就这样,大家喝了一肚子白水,还连连夸奖:“这酒真好,真好。”说这个故事奇,奇就奇在一个老头有私心,两个老头有私心,怎么八个、九个、十个老头都有私心?同样的私心,同样的欲念,同样的机会,同样的伎俩,…  相似文献   

8.
事由心生     
下雨了,大家都在往前跑,唯有一个人不急不慢,在雨中踱步。有人问:“干吗不跑?”回答是:“急什么,前面也下着雨呢!”这不是淡定。有个选秀冠军说:“只要我喜欢的人喜欢我就好,不要所有人都喜欢。”这却是淡定。  相似文献   

9.
老姜戒酒     
常言道:“戒烟容易,戒酒推”,老姜——这位“宁肯缺一顿饭,也不肯少一口酒”并时常张扬“我与酒有不解之缘”的人,居然始料不及地戒了酒,这实在令周围的人惊诧,成为小小海岛上一则不大不小的新闻。老姜何许人也?他是县冷藏加工厂的大库保管员,也许是职业的原因,平日酒杯不离手,加上脾气倔犟,爱叫真儿,人送外号“老犟”。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儿子说要去考公务员,老姜听罢,呷了一口酒,慢条斯理地说:“唉,算了吧,我看这考试只不过摆摆形式,走走过场,这样的‘好事’,还不够拉关系、走后门那些人的,能临到咱门下?”老姜嘴…  相似文献   

10.
《政工研究动态》2003年第7期有一篇《关于官场酒风的问答》文章,说的是官场喝酒中的种种现象,颇有意义。但笔者读后却有一点置疑,与作者商榷。 笔者认为,文中所提官场酒风之种种及警示和防范之办法,颇有见地。但文中认为“喝酒虽然与腐败无直接关系,但喝酒往往是不正之风的媒介”的说法却失  相似文献   

11.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酒后训话少尉很喜欢喝酒,一天晚上,他喝完酒带着醉意向所辖的士兵训话。“各位,你们喝酒千万不要过量,不然就会把天上的两个月亮看成4个了!”爸爸是将军一位刚刚晋升的上校到前线视察他将要接管的部队,他走到队列中一位有点害羞的士兵面前时停了下来,说:...  相似文献   

12.
没有刻意的“包装”,没有人为的 “炒作”,近年来,一个共产党员、公安民警和领导干部的名字在燕赵大地上被人们争相传颂。有人说他是“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有人认为他是“怪人”,因为他的言行举止不合时宜,不近人情;有人说他是“铁人”,因为在他身上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热情;还有人说他是“奇人”,因为他的精神境界常人无法企及。但是更多的人说他是新时期的焦裕禄,说他是穿警服的孔繁森,说他是一个始终保持了优秀本色的、真正的共产党人。 他,就是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刘金国。 追寻着刘金国的足音…  相似文献   

13.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免不了走亲访友,团圆聚会。这本是高兴的事,不过在这里也要给各位队员提个醒:一、喝酒悠着点。既然是朋友聚会,又是过节,喝酒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饮酒也一样,过量会伤身体,酒后失态会让你丑态百出,酒后失言还可能伤了朋友间的和气。要是在工作中,喝酒还会误事,虽然有半斤酒量的你只喝了一两,但是在处置情况时,你酒气冲天,别人会把你说的话当成酒话,你说能处理好问题吗?弄不好还会把事态扩大。保安手册也规定:不可酒后上班,所以,酒还是少喝点好。二、防火最重要。防火工作一直是保卫…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今年是实现“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十二五”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个煤田人尽职尽责,让责任成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国人对酒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无酒不成宴”已成为一种习俗。近年来。由喝酒伤亡引发的诉讼屡见不鲜。法院的判决也五花八门,有的判请客者赔偿,有的判同桌酒友赔偿。甚至有的判酒店赔偿。最近,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法院也审理了一起喝酒死亡索赔案件。法院判定酒友无须为喝酒死亡者担责。  相似文献   

16.
如今的迎来送往、喝酒陪客的酒桌上又多了一个“节目”——说“段子”。不过,这“段子”可不一般,必须带色才行。什么“色”呢?黄色。所以,有人称它为“黄段子”,东北叫“黄嗑”,实际上也就是“黄色笑话”。  相似文献   

17.
西汉刘向《说苑》一书记载:战国时期,楚庄王在一次盛大晚宴上,特命他的美人为文武百官侍酒。酒酣之际,灯烛突然被风吹灭,黑暗中有人趁机抚摸了一下美人的衣裳,美人顺手揪下了那人的官缨,气急败坏地跑去报告楚王,说有人调戏她,催促楚王赶紧下令点灯,当场查找那个以被“决缨”的人给以致罪。按当时楚国法令,调戏国君的爱妾,那可是要砍头的。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吾生有涯,除非流传30年以上的书不读,以免浪掷青春;有人说,中国人永远追赶新书是一种病.绝大多数畅销书的价值类似好男超女.只是过眼烟云;更有人说,在这个“烂书大行其道”的时代.对畅销书排行榜要“逆读”。  相似文献   

19.
盏间写风情     
但凡喝酒的人,不论雅俗,大都有过酒至酡然的惬意,也多少领教过不胜酒力的窘苦。如果只说自己微醺、酡然,不说烂醉、撒酒疯,就真有点关云长论战,只说战古城不言走麦城的味儿了。 我是喝酒的。享受过酡然的雅趣,也有过“走麦城”的窘境。不胜酒力倒也罢,最难敌宾朋满座时的盛情,“盛情”难却便是不胜人力了。劝酒的故事我经历过数次,  相似文献   

20.
一片丹心卫社稷廉洁奉公为人民──记迁西县公安局局长周景林佚人有人说“当警察难,当公安局长更难”,而河北迁西县公安局局长周景林同志却以他从事公安工作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十几年来,他凭借自己对工作的执著、热情、敬业,对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