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的渊源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旺生 《现代法学》2005,27(4):27-34
迄今为止的法律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环绕着法的渊源展开的,法的形成和法的应用甚至以法的渊源为立命的前提性基础;然而法的渊源意识的基础和依托至今仍然殊为薄弱。奥斯汀固然奋力呼吁人们革除法和法的渊源研究方面的弊病,把法和法的渊源从散漫、驳杂和喧闹不已的“超市”中引领出来,却又失之于将其禁锢在一个狭隘的天地。奥斯汀身后的法律学人在探讨法的渊源方面亦有努力,但这种努力并未达致较为成熟的程度。实际的情形表明,如欲转变长期以来未能深究法的渊源因而总是被动地同法的渊源发生关联的情境,俾使法的渊源、法律学说和法律实践三者的融合处于和谐状况,促动法的渊源这种宝贵的资源、进路和动因在良法美制的形成方面展现上佳作用,很显然需要法律人形成自觉且科学的法的渊源意识,需要有普遍的法的渊源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中国南海众多岛礁被侵占、大量资源被掠夺的现实,为更好地维护中国海权从而为建设海洋强国打下良好基础,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提到有效管辖这一裁决争议领土的重要标准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以下建议:中国应尽早确定u形线为岛屿归属线并加快制定海洋基本法等管辖依据;尽快建构起坚强有力的南沙群岛海域管辖主体;同时在管辖中实现管辖内容的丰富化、差异化、重点化。  相似文献   

3.
周边海洋争端的激化使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被侵犯,大国的兴衰史也表明强大的海权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的基本前提。国际法的双重法理和国家主权的双重属性为现代海权的界定提供了理论框架。海权的权力属性要求中国通过海洋强国战略来强化其海权,从而在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互动中加强在国际海洋立法和实施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有效地确立中国在海洋法律秩序中的基本权利。同时,现代海权的权利属性要求中国逐步适应国际争端解决司法化的发展趋势,并在南海仲裁案的启示下制定出其海洋维权能力建设的路线图。而现代海权双重属性的互动揭示了外交战略和法律战术的结合是中国海洋维权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法治》2014,(14):45-46
一代王朝依靠海商打败荷兰强盗所谓“大明王朝”终于被人民唾弃了。内地流民起义,沿海武装走私,人们自己救自己。17世纪中叶,朝廷不要海权,而沿海人民则以武装走私捍卫中国海权。  相似文献   

5.
《法人》2005,(2):3-3
1月24日,包括三峡总公司所属工程在内,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30个重大工程项目因涉嫌违反《环境影响评估法》,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我们注意到,这次执法行动矛头直指那些投资大、背景深厚的大企业,对此,不仅温家宝总理赞许有加,公众亦是好评如潮,媒体更是将其形象地称为"环保风暴".  相似文献   

6.
公民权利的不断落实和公民意识的形成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网络公民意识的现状分析,指出公民意识从权利意识到公德意识的发展是公民社会逐步形成和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权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现后,海权在国际范围内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为了新增的权利,海权行使者(不一定是国家)必须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在海权竞争中,已不再完全由“枪杆子”说了算,一个主权国家在世界海权竞争中的地位,无论是科技、航运、海洋产业或是环境保护,说到底都和每个国家政府对应出台的激励政策和配套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法律史上,判例制度并非陌生之物。但是,近代以降,它曾被人们忽视了。改革开放以后,法学界开始注意判例制度的价值。而实践领域正悄悄地发挥着它的作用。我们高兴地看到,判例意识的觉醒终于变成了判例机制的初步确立。我们有理由期待,判例制度在未来法院改革中将发挥突破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判例作为具体审判活动的终极产品,其在法官审判活动中的地位、价值和作用,是区别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宏观样式——判例法样式和成文法样式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判例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是比较审判制度和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谨值(判例与研究)创刊十周年之际,借此机会,笔者论述了从判例与判例意识到判例觉醒以及判例在当今中国的运行现状,在这一发展过程,已完成了从论坛走向法坛的历史重任,此间(判例与研究)所起的作用已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卢卡奇意识到人类越来越表现为技术、意识形态等普遍的文化力量而导致的文化历史困境。他通过研读马克思《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物化理论和物化意识。笔者通过剖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物化意识思想,揭示其对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一个标志着时间意识的概念。从时间意识的演变来看,中国宪法的现代性在宪法文本上首先表现为纪历方式的变化。以公元纪年来表示时间,隐含着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的革命。西方传统的历史观是一种以基督教历史意识为主导并将其世俗化的历史观。现代宪法理念颠覆了传统的历史观,却需要一种全新的历史观为其提供正当性根据。人民取代上帝成为历史进程的主导,是现代历史意识对古代历史意识的反叛,因而从根本上体现了现代历史观,直接标志着历史意识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尊重和选择.是对文化境界的一种最高追求。没有先进的社会文化,没有先进的社会理念,就不会有先进的社会法制。  相似文献   

13.
民主意识的现状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民主意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入手,论述了当前为什么要加强民主意识的培养和怎样加强民主意识的培养;加强民主意识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是建设中国法治的思想和观念基础,对公民意识的培养对中国法治的实现意义重大。本文指出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培养中国当代公民的公民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靠一部分精英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政府、公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学派作为西方国际关系诸多流派中影响力最大的学派,其权力理论也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现实主义所强调的权力界定利益这一经典论断长期以来一直成为主权国家行为的指导方针。本文通过对传统现实主义及新现实主义权力理论的探讨和分析,更加深入的理解现实主义权力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纳税人意识:公民意识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力 《法律科学》2007,25(2):20-30
纳税人意识作为公民意识的基础,是一个纳税人与政府双向的全方位概念,是纳税人通过向政府让渡部分财富,要求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权利实现和权力服务的思想体系. 它包括建立纳税人权利体系和实施国家财税管理和监控两个方面,展现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政府的权力与义务互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史学意识与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早期神话的历史化铸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史官化特性。在史官化条件下,史学极其发达。随之而来的史学渗透在作家价值取向、诗学传统和通俗艺之中,为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发生准备了充足的主观与客观的双重条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主人意识与公民意识的内在统一性。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传统主人意识出现了超政治化、高度泛化及庸俗化、惰性化倾向,并与公民意识发生分离和对立,制约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期,必须把主人意识统一于公民意识,确立公民普遍有效的主人意识和积极守法精神,进而实现由主人意识向公民意识,由主人角色向公民角色的转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法治秩序的建立和市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茜蓉 《政法学刊》2003,20(5):72-75
十六报告的指导思想渗透着一种强烈的唯物主义的历史意识,它既是一种立场,也是一种方法,其本质精神是“面向事物自身”,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它有三个基本维度:现实性、规律性和创造性,并以社会历史本位实现三者的统一。基于这种历史意识,十六报告实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理论创新与规划未来的统一,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的统一。认真体会这种历史意识,对于全面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六报告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意识使我们真正走向历史深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民宪法意识调查报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已经 2 0周年 ,在这 2 0年里 ,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 ,宪法学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 ,对于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一直缺乏比较准确的定量分析。组织关于公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方面可以为定量分析公民的宪法意识提供第一手材料 ;另一方面也为准确评价我国宪法学教育以及普法教育的效果 ,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