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建》2017,(6)
<正>母亲是一位淳朴的农村妇女。她没有文化,总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在田间地头干农活。记得大集体年代,村里给全体社员分配了任务,家家户户都是凭劳力挣工分生活。我们家有五口人,奶奶年老眼花,腿脚不灵便,常年躺坐在床上。姐姐和我年龄太小,只能干一些家务活。母亲为了多挣工分,好让全家人都吃上饭,每天她就和父亲推着架子车一起下地,总是干最繁重的体力活,从不  相似文献   

2.
母亲     
正我有一个平凡的母亲,她勤劳、善良、坚强。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上学的事。那时候,村里的女孩子极少能上学,我初中毕业时,亲戚们都劝妈妈别让我上学,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嫁人?可妈妈不顾爸爸的反对和亲戚们的冷嘲热讽,坚持让我上学。为了凑足我的学费,母亲向亲戚们借。可在当时,哪个人家有现钱?母亲磨破了嘴皮,硬是向银行贷款,终于凑足了我的学费。现在想来,当时母亲是顶着多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父亲从老家江西来到了我工作的广东,我们聊得最多的是村里的事情,因为从父亲的嘴里可以了解到更多我不知道的农村事。当父亲说邻居吃低保时,愕然的我简直不敢相信。邻居在村里不但不是贫困户,而是一户生活富裕的人家,儿子是一位乡干部,早己成家立业,几个女儿也出嫁了,日子都过得舒坦。  相似文献   

4.
父亲从老家江西来到了我工作的广东,我们聊得最多的是村里的事情,因为从父亲的嘴里可以了解到更多我不知道的农村事。当父亲说邻居吃低保时,愕然的我简直不敢相信。邻居在村里不但不是贫困户,而是一户生活富裕的人家,儿子是一位乡干部,早己成家立业,几个  相似文献   

5.
正"大公司收粮,一吨玉米比自己单卖要多挣400多块钱。"2017年11月20日,刚卖完粮的北林区张维镇张维村村民张洪亮算起了"细账"。张洪亮口中的"大公司"是落户在村里的象屿金谷农产品有限公司。从2016年项目开工建设到投产,"大公司"不仅解决了张维村"卖粮难"的问题,还为村民提供了近200个劳务岗位,并带火了村里的旅店、饭  相似文献   

6.
20年前,人们还想不到中国人也会上网,也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驰骋。 几年以前,人们仍然想不到中国的农民也会上网,也会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如今,这已经成为现实。农民上网,虽然远远不是多数,但却确确实实在许多地方出现了。 河南省孟州市桑坡村里就有一家网吧,内有20多台电脑。据说村里6个人中就有1个网民,每10户人家就有一户自己买电脑上网,于是,就有了许多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去年夏天,我去呼伦贝尔草原,住在中俄边境一个边防团里。营区外有一个夏季游动牧民村,30多户人家,以放牧奶牛为生。我想了解边疆牧民的生活,几次进村找人聊天。这里的生产方式是"公司+农户(牧  相似文献   

8.
在海拔2700多米的黄河龙羊峡谷北面的山洼里。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居住着150多户藏族人家,千百年来。他们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里。夏季,他们赶着成群的牛羊到百里以外的草场放牧,冬季又回来“定居”,这里就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曲沟乡瓦里关村。一个原始的藏族纯牧业村。  相似文献   

9.
房山西南有个大石窝镇,大石窝有个南河村,南河村离北京百十来公里。这南河村有420户人家,1200多口人。2002年以前,村里小日子过得挺美:靠着14个砂石场,集体哪年也赚个盆满碗满。  相似文献   

10.
丰碑     
当尚来福来到河南西峡高庄村时,年仅30岁,当时的村里集体经济一片空白,惟一的财产是三间烂草房。全村100多户人家仅靠外出打工挣点盐钱。5年前,尚来福带领40多人到洛宁给别人开金矿,回来后发现他们所处的歪嘴山也有相似的石头,便自己背了三块到洛宁化验,竟发现含金量在8%以上。这意外的发现使尚来福萌发了办金矿的念头。于是便派人到南阳请人来实地探矿,然而得到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来人认定这里的矿是硫磺矿,没有开采价值,但尚来福凭着在洛宁开矿几年的经验,毅然断定歪嘴山  相似文献   

11.
<正>《新京报》7月24日刊登马涤明的文章说,7月22日晚,央视的一则报道《饮水遭遇"假工程"》,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在云南宣威市旧屋村里,240多户人家至今饱受吃水难的困扰。但早在十年前,当地政府就修建了饮水工程。十年过去了,村里几个有着"宣威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字样的蓄水池却一直没有水。  相似文献   

12.
爷爷卖牛记     
正近日,我得知爷爷把家里那头老黄牛卖了,这可是家中的"大事件"。听爷爷说,他年轻时曾当过村里的生产队长,那时候一个生产队总共也没几头牛。分田到户以后,村民种地的积极性高了,对牛的依赖也与日俱增,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牛,而牛也渐渐成了村民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记得小时候过年,爷爷会在牛角上贴一个写着"有"字的红对子纸,或者在牛栏门上贴上"六畜兴旺",寓意着来年会有好运气。爷爷一直认为农民离不开牛。可是,某一天村里有一户人家不知从哪里买回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村里人叫它"小八匹"。每次那  相似文献   

13.
万宁 《学习导报》2013,(2):60-61
我六岁到茶陵,住在一个机关大院里,周围的大人每天都会仰起头,对着远处一座山峰看上几眼,说今天山上雾重,或者山上多云。他们看的说的,是云阳山。我经常在江河畔的古城墙上奔跑,把江河的一年四季看得明明白白,可云阳山在我眼里,始终是天边一座被云雾围绕的山峰。有关云阳山的故事,常常在茶陵人嘴边津津乐道。说得愈多,心里的向往也就愈多。有一天学校组织野营,我跟着队伍往山上爬,背着水壶  相似文献   

14.
刘福祥是吉林省东丰县那丹伯镇那丹村三组农民。他依靠那丹伯镇得天独厚的牲畜交易市场的便利条件,从九八九年开始养牛,至今获利百万元。说起自己养牛的成功经验,刘福祥总结成一句话:我从一九八九年开始养牛,当年只出栏十几头,没大挣头,也就像打哈凑趣似的。可打那以后,我就务上了这一行,一来二去就长了挺多见识。比如说,我对始干时本小利薄,看人家人进大出的确过瘾,可自己一没胆二没本,叶想也没咒念到厂一九九四年就不一样了,一是我有了成熟的经验,二是得到县、乡有关部门的支持,所以我一下子就筹到了二十多万元资金。这回…  相似文献   

15.
人勤家兴旺     
在长春郊区乐山镇乐山村里,有一户勤劳创业的人家,丈夫程玉库、妻子于显丽专心学手艺,在家庭致富中各显其能。他们既做生意又种菜,精打细算过日子,终于冲出困境,使生活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5月11日星期五晴驻村第5天因为心事太重,早早就起了床,乡下的早晨,感觉都比城里亮得早一些呢,看一下表,还不到六点。简单洗漱一下,我就出了门。两只脚就像事前预设好一样,都不经过我大脑,就自动地往村里方向走。村里重要的交通要道只有一条,从沟里通沟外。村民的房屋零零星星分布在道路两旁。村子并不小,大约有300多户人家。  相似文献   

17.
贿选     
某村换届选举前,四五个候选人都各显神通。张三在投票前的那天早晨,派人给村里每户人家发了一袋面粉。李四在投票前的那天上午,派人给村里每户人家发了一桶花生油。王五在投票前的那天中午,派人给村里每户人家发了一台电磁炉。  相似文献   

18.
汪书 《党建文汇》2009,(11):53-53
我在单位兢兢业业干了十多年,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可谓劳苦功高。行政机构精简裁员之初,曾有同事私下里和我开玩笑,说如果像我这样的优秀人才也下岗的话,除非骡子产仔公鸡下蛋。一语成谶,骡子没产仔,公鸡也没下蛋,而我的名字却被列入下岗人员的名单。  相似文献   

19.
1978年5月,我被确诊为直肠癌,手术后比正常人多了一件东西——粪便袋。那年的9月,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改选,我被全村党员选为党支部书记。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还有多长,只是个随时可能倒下的“半拉子人”,但村里需要我,要我干就要干好,能干一年是一年,能干十年是十年,我这个“半拉子人”一定带领乡亲闯出一条致富路!有想法归有想法,但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我上任那年,村里的家底只有两辆破车、十头牲口,村里除了5个当老师的,没有一人有存款。此后的几年,我们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的生活逐步得到了改善。到上世…  相似文献   

20.
正推门而入,一股花香迎面扑来,小院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花草,这户老人家正戴着老花镜在阳台上看书呢。"大娘,您知道家里是‘出彩人家’吗?""知道,知道,现在党的政策可好了,村里也常宣传,‘出彩人家’要做到庭院美、生活富、家风好啊。"这是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丁家村2020年"出彩人家"示范户郭秀英家。郭秀英大娘今年已经87岁高龄了,平常她独自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