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有句名言叫难得糊涂,它出自"扬州八怪"郑板桥之口.不过,郑板桥所言"糊涂"有其特定含义.糊涂与清醒本在一念之间,人谓之糊涂,自谓之清醒;自谓之糊涂,人谓之清醒,亦真亦假.实际上,郑板桥自称难得糊涂,却是种清醒的认识,是对现实的讽语,幽默而又深刻,令人回味无穷.我们不难从中理解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但现今许多人置郑板桥品行和思想不顾,任意解释,甚至曲解它,使之成了装东西的筐.他们所推崇的所谓"难得糊涂"实际上就是装糊涂.  相似文献   

2.
论"知识解释说"在中西哲学史上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解释说"是在经验论、理性论、建构论之外的另一种有关知识的理论,此种理论有一个优点,就是能打通中西哲学史上的诸多壁垒,如知识与意见之隔阂、发现与发明之隔阂、理智与直觉之隔阂、科学与形上学之隔阂、综合命题与分析命题之隔阂等.这恐怕正是"知识解释说"在中西哲学史上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有人以"息争致和"来反驳苟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荀子思想的误解.荀子的"天人相分"旨在使人在天人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也是他"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在批判孔子"畏天命"、老子"无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视它并对其进一步研究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笔墨纸砚,被喻为"文房四宝",其材质不同.功能各异,唯有配合精当,方能造就精美的书法作品.蕴涵在"文房四宝"中的某些道理与领导工作中的某些规律,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5.
近来学界有关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其实并非对中国古代有否哲学的评判.很显然,中国传统思想、学术不乏其作为形上之道或"思想之思想"一类属于今天我们所谓"哲学"的内容,对这一点,学者在讨论中并未提出质疑.实质上,这一"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可以看作是对上世纪初中国哲学学科建立以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方式的一次检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在十三大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确实看到了,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批批中国人,首先是共产党人,已经并正在警醒起来,以不断改革、开放的姿态,为中国的振兴而拼搏.在这样的形势下,处于开放前沿地带的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怎么办?"先天下之'放'而'放'",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这应该是上海的正确选择.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所以这一期本刊评论员《先天下之'放'而'放'》一文首先对上海的开放问题"放"了几句.当然,上海如何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研究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利玛窦是中国天主教史的奠基者,也是第一个取中国式名字的外国人.对于其中文名字"利玛窦"来源及涵义,自晚明至今存在多种诠释.本文认为,"利玛窦"="利玛+窦":"利玛"乃Matteo Ricci各取前两个字母""Ma"和""Ri"之音译;"窦"本应为"老窦",取自粤方言"老(豆)窦",原意为"父亲",用采称谓神职人员,可以引申为"神父",这恰与利氏之"神父"身份契合,"利玛老窦"即"利玛神父"之意.同时依中国人名用字习惯,将"老"字去掉,即为"利玛窦".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讲话中连续强调"国之大者",内涵深刻,用意高远。"国之大者"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表达,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系。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认清"国之大者",胸怀"国之大者",以铁的担当践行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工作责任,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天津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9.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0.
唐代律赋体制因素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密切联系,除却"以雅正为宗"外,还存在着另一范畴-"丽".作为"小赋"的本体特性,唐律赋的"丽"有"媚丽"和"清丽"之分.唐代律赋的创作实践体现出一种"丽不伤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张青松 《理论探讨》2008,(3):164-166
人类的一切科学理论认识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实事求是活动.只不过不同学科的科学理论是在不同的"实事"对象领域"求"不同之"是"罢了.因此,实事求是可以在多个学科领域或视阙进行解读.为此从历史学视阈、党史学视阈、党建学视阙、科学视阈、哲学视闽、元科学视阈、"元学"(即"广义元理论")视阈等多个学科对实事求是进行解读.并作为"广义元理论"系列研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执政党的地位以及历史使命的高度来运筹和谋划"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这一重大课题的思想理论成果.我们必须按照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夯实执政党的经济基础;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做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夯实执政党的文化基础;牢记宗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做好新形势下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夯实执政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一生为学注重内外本朱之辩,既主张"学贵得之心",要在内心有所实得证悟,同时又坚持"学无内外",将反观内省与知识致用密切结合.这一思想观点在古今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古人说:"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建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以"中国之制"成就"中国之治"。  相似文献   

15.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教练和运动员走出国门.加入到他国运动队,其声势浩大,被称为"海外兵团".纵观国人对待"海外兵团"的态度也经历了从最初的"横眉冷时"到"理解万岁"的转变.然而,当世界体坛众星聚集北京奥运之时,面对中国"海外兵团"的这场奥运史上规模最大的"回家"阵势,无论是参赛人数的众多还是涉及项目的广泛,其挑战势头着实令中国人感到了压力.尤其当中国运动员输给有"海外兵团"执教或参赛的他国运动队时.不少中国人的理智与情感的天平就变得不容易把握了.  相似文献   

16.
福柯在<词与物>中通过对西方思想史的考古学分析,得出"人之死"的结论."人之死"可以被解读为主体的消亡,这一论断建立在福柯的话语理论基础之上,即主体是话语建构的结果.福柯的话语/主体理论在当代西方文化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影响了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等批评实践,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一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当下中国多元、开放的语境中我们需要批判性地评价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17.
从"五行"学说到"五德终始"理论,之间扮演着重要中间角色的不是战国时期的思孟学派,应该是春秋末年的史墨和大哲学家老子.史墨将五行相胜学说与中国传统开放的王权更迭理论进行嫁接,为邹衍"五德终始"理论提供了重要启示;"五德终始说"之"德"既有对"五行"含义,即物质的本性、天性之含义的继承,又生发出君主后天修养之道德新义,这是吸收了老子<道德经>思想营养之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华"治道"之核心,是"礼治".而"礼治"并非一种单独"治道",它只是"天治"、"君治"、"民治"三种"治道"之循环.三种"治道"循环相济相生、相制相克,就是所谓"礼治".三种"治道"之循环,由六大核心理念支撑:天下主义、和而不同、广土众民、兴灭断绝、执两用中、返本开新.其中"天下主义"与"和而不同"偏向"天治"一方面;"广土众民"与"兴灭断绝"偏向"君治"一方面;"执两用中"与"返本开新"偏向"民治"一方面."天下主义"对治"民族-国家主义","和而不同"对治"同而不和","广土众民"对治"小国寡民","兴灭继绝"对治"殖民主义","执两用中"对治"单边主义","返本开新"对治"弱肉强食".前六大理念,共同指向"王道";后六大理念,共同指向"霸道"."民族文化"之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民族核心理念"之复兴、古老"王道"之复兴.  相似文献   

19.
张爱萍上将,英姿儒雅,文采飞扬,以"军中才子"、马上诗人"闻名于世,军中有才好学之士无下为之钦服倾折. 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阵亡.四师开追悼大会,张爱萍将军书一挽联悬于主席台两侧,上联为"恨寇贼杀死吾战友",下联为"率全师誓为尔报仇",时人称为佳对.  相似文献   

20.
<周易>提纲挈领的命题"天地之大德曰生",标显出本体论与价值论合一的天人合一思维模式和对生命(宇宙生命)的肯定和终极关怀,从而为中国古典美学确定了哲学出发点,建构了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基本理论构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