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保之诉     
2004年11月16日,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召开专门新闻发布会,通过公布自己调查获得的证据,再次严厉指责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APP为获取造纸原材料而在中国云南澜沧江地区大量毁林。一个月来,这是该组织专门为此事举行的第二次大型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2.
名剧之诉     
《与皇帝离婚的女人》的剧本被导演誉为堪比《乱世佳人》;《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名单》;《西沟故事》,曾被改编者赞为《开国典礼》一样的题材……  相似文献   

3.
4.
温建敏 《法制与社会》2011,(30):130-130
我国于2007年10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了部分修改,吸收和修改了一些新的措施,意图解决民事诉讼过程中“执行难”的问题。本文对案外人异议之诉法律规定以及特征进行阐述并总结出案外人异议之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1993年6月22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昌达经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昌达公司)与浙江洲利针织制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洲利公司)签订了一份以浙江洲利公司为供方,大连昌达公司为需方的‘却尼产胶合板”供货合同。总标的价值达190余万元人民币。合同约定:需方先预付20万元人民币给供方。货到付清余款。交货期为1993年10月25日。但到交货日,供方未能交货,提出要需方再预付些款项,方可供货。需方在供方违约的情况下,竟再将78万元人民币支付给供方。但供方仍不供货。一年后,供方言明,无货可供,同意退款。但经需方多次催讨无果,遂…  相似文献   

6.
略论诉之追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善刚 《法学评论》2006,24(3):94-97
本文认为,诉之追加仅指诉之客体的追加,不包含当事人之追加。原告于诉讼程序进行中为诉之追加虽然有利于当事人间纠纷的终局性解决,符合诉讼经济原则,但毕竟关涉被告防御权之行使与诉讼之正常终结。故立法关于诉之追加应有特别条件之设定,以求利益之衡平。为防止裁判抵触,受诉法院应将原告追加之诉与既有之诉予以合并审理。  相似文献   

7.
新<民事诉讼法>第204条虽然设置了案外人异议之诉,但规定过于简单,在该诉的构造和适用要件方面尚有诸多内容需要通过司法解释和司法判例加以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案外人异议之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民事诉讼法第204条虽然设置了案外人异议之诉,但规定过于简单,在该诉的构造和适用要件方面尚有诸多内容需要通过司法解释和司法判例加以充实和完善。案外人异议之诉是执行救济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其目的在于阻止或撤销执行机构对执行标的的执行,在性质上属于特殊的命令诉讼。案外人异议之诉适用于所有的对财产的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9.
10.
诉之预备合并是诉的合并的一种重要形态,这种合并之形态对于当事人的诉权的保护和诉讼经济之目的的实现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迄今为止,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对此却鲜有论及,诉讼实务方面对其也缺少应有的认识。鉴于此,本文拟对诉之预备合并的理论加以简要地论述,以期抛砖引玉。一、诉之预备合并的种类从主体与客体的角度划分,诉之合并形态可以分为诉的客体合并与诉的主体合并两大类,①与此相对应,诉之预备合并可分为诉之客观的预备合并与诉之主观的预备合并两种类型,以下对此分别加以介绍:1.诉之客观的预备合并。所谓诉之客观的预备…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新增了第三人撤销之诉,这一制度的确立主要是为了保障诉讼活动中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减少恶意诉讼给第三人带来的不利损失,但是条文过于简单,适用性不强,司法实践价值就大大减弱。本文主要对第三人的相关概念出发,介绍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人撤销制度,最后提出了构建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设想,旨在为下一步司法解释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行政之诉与诉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伴随民事、刑事、行政三大现代诉讼法律制度的普遍建立和发展(有些国家还进一步建立了宪法诉讼制度),诉与诉权越来越具有普遍意义,已成为诉讼法学中的基本理论范畴。相比较,对行政诉讼中的诉与诉权(简称为行政之诉与诉权)的研究最为薄弱。本文拟把对诉与诉权的一般理解作为研究行政之诉与诉权的理论基础,然后逐次论及行政之诉与诉权的概念和特  相似文献   

13.
醉酒驾车夫妻丧命 “今天是儿子33周岁生日,但他与媳妇已离开我们有120天了……”日前,当记者随同法官来到原告家调查案情时,死者父亲揭开遮在儿子与媳妇遗像上的黑纱哽咽地说着,声音依然是嘶哑低沉。  相似文献   

14.
覃有土  陈雪萍 《法学家》2004,(3):99-105
侵害婚姻关系不仅违反了公序良俗,而且破坏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圆满的婚姻生活.若因婚姻关系遭受侵害,致财产上遭受损害或精神上蒙受痛苦时,可否向通奸、姘居之配偶,尤其是侵害婚姻关系之第三人请求赔偿呢?我国现行有关立法尚未确立保护婚姻关系的相关制度.这一立法上的疏漏,无疑给追究侵害婚姻关系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留下了空白.因此,研究婚姻关系之法律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人执政。凡军人所到 之地,目无法律、纲纪,恣意横行,不但地方行政 官束手无策,司法界也不敢过问。1921年10月 12日,杭州浙江大有利电灯公司一工人与陆军第 4师13团营兵士,因争道发生纠纷。兵士不问情 由,将该工人殴打,当时第1区分所警察上前劝 解,也被殴伤。兵士们还手持木棍,拥至警署,实 施捣毁警署的行为。众警察在防卫过程中,将兵 士李清文杀死。经侦查,认定为警察陈奇高所为。 杭县地审厅以杀人罪,判处陈奇高徒刑4年。 陈不服提起上诉,被浙江高审厅驳回。陈奇高请 律师张韬具状大理院,始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现 将上告状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6.
欧洲法院关于损害赔偿案件的司法实践是欧盟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欧盟法律制度下,任何自然人和法人可直接获得司法救济,只要后者能证明其所遭受的损害可归因于共同体机构或雇员。与大多数国内法相关实践相同,欧洲法院在涉及作为公权组织的共同体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问题方面,一般采用“过错责任”原则。考虑到共同体机构的立法行为往往涉及经济政策的选择,欧洲法院就可归因于共同体立法行为之赔偿责任确立了一般性标准。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案例:“神州数码”商标引争议 2008年的一天深夜,海淀区上地一座写字楼的七层灯火通明.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数码公司)组织的法律人士认真地研讨着如何保护自己的商标——“神州数码”. 从注册开始,为了这个商标,神州数码公司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如今,同在上地,仅几条街道之隔,神州某教育公司(以下简称神州教育公司)也堂而皇之地用起了“神州数码”商标.所不同的是,神州数码公司对这个商标核定使用的类别是计算机相关商品,神州教育公司使用的属于计算机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8.
周也 《法制与社会》2013,(20):107-108
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借鉴法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规定了一种新的非常救济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本文试从该制度的立法背景入手,分析其性质、程序,并对将来的诉讼实践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诉之合并制度(klagenhaufung)在民事诉讼法上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民事诉讼法上之诉讼合并制度旨在使当事人可以节省劳力、费用和时间,并以防止裁判抵触为其作用。所以各国民事诉讼法均有共同诉讼之设定及诉之客观合并之规定。"诉之合并制度孕含着诉的要素理论和诉讼标的理论等基本诉讼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家以弘扬法治为宗旨的普及性法制刊物,今天我们执行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刊登了一件因侵犯他人名誉权而导致的致歉声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任何漠视法律、偷逃税款的行为直接损害了国家和全民的利益。 对偷逃税款这种公然与国家为敌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揭露和斗争是法律赋予每位公民的神圣权力,在大力加强依法治国的今天,偷逃税款者必将爱到法律的惩处。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本刊1999年第2期刊出《举报有功遭监禁,定罪无名还有理》一文,披露了安徽省宿州市一残疾人企业家雷敬新偷逃国家税款,而举报人却受到打击报复的事件。 1999年5月7日,雷以偷税罪被判处徒刑。 然而,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出乎意料,先是雷敬新等原告以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将本刊推向法庭,索赔高达260万元。再是法院受理并经过一审和二审,判决本刊构成对雷敬新等的名誉侵权,共赔偿4.5万元。 新闻媒体因舆论监督成为被告进而被判侵权,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综观屡屡出现的新闻官司,结合本刊这起由批评报道导致的侵权之诉,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报道内容基本属实,仅局部或细节的情节未被有关部门认定采信,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二、立法和司法如何保护正当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