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建》2007,(1)
一个犹太商人,把儿子送到很远的耶路撒冷去学习,当他弥留之际,知道来不及见上儿子一面时,他立了一份遗嘱,上面写着家中所有财产都转让给一个奴隶,不过要是财产中有哪一件是他儿子所想要的,可以让给他儿子,而且只能一件。这位父亲死了以后,奴隶庆幸交了好运,连夜赶往耶路撒冷,向  相似文献   

2.
N年前在非洲的时侯,一天我带着儿子到中国同事家串门.告别的时侯,刚能识几个字的儿子看见我这位朋友家门扇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带钥匙、关煤气,切记!!!"儿子不解地问:"这是谁写的?"我答:"就是这位叔叔啊!"儿子又问:"那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给他自己看的啦!"儿子还是不明白:"他自己都知道,还用给自己写吗?"这当然是孩子的逻辑,大人事情多.  相似文献   

3.
他下班回家时,儿子也放学回家了.儿子让他买布郎吃,他说什么布郎,儿子说一种水果,美国进口的.他说哪有这样东西,儿子说有,我同学都吃了.他说既然有这种东西,说不定人家会送我们,你看看人家送的东西里面,有没有这种布郎,儿子没去看,儿子说没有,里面只有荔枝、龙眼、芒果,没有布郎.他说没有怎么办呢?你吃荔枝吧,那是水果之王.儿子说我不吃荔枝,我要吃布郎.他跟儿子说话时,一个人笑着走了进来,来人喊他一声钟局长,一脸卑谦.他不是很熟,便说你是?来人说我是××呀,上午来找过你.说着.把一个包放在他跟前.他好象想起来了,便说你是××呀,又  相似文献   

4.
《实践》2021,(2)
正案例小故事:老王有一儿一女,名下一房一车。老伴去世得早,老王写了一份遗嘱,将车子给女儿、房子给儿子。后老王生病,只有女儿尽心照料,老王又到公证处立了一份公证遗嘱,把车子给儿子、房子给女儿。又过了几年,两个老友来看他,老王又让老友帮忙代写了一份遗嘱,确定把房子给儿子、车子给女儿。老王去世,兄妹两人收拾遗物时发现了三份遗嘱。儿子把女儿告上法庭,要求继承房子。  相似文献   

5.
《实践》2021,(2):60-60
案例小故事:老王有一儿一女,名下一房一车。老伴去世得早,老王写了一份遗嘱,将车子给女儿、房子给儿子。后老王生病,只有女儿尽心照料,老王又到公证处立了一份公证遗嘱,把车子给儿子、房子给女儿。又过了几年,两个老友来看他,老王又让老友帮忙代写了一份遗嘱,确定把房子给儿子、车子给女儿。老王去世,兄妹两人收拾遗物时发现了三份遗嘱。儿子把女儿告上法庭,要求继承房子。法院依据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法规最终认定了公证遗嘱的效力,女儿继承房产,儿子继承车辆。民法典生效后,对类似情形有不同的裁判依据。  相似文献   

6.
抽打陀螺     
儿子小学毕业,吵着要买电脑。我对他说,爸爸工作20年了,靠一支钢笔写文章,报上也没少发表。可儿子不听,说班上大多数同学家都买了电脑,为什么不能给他买。妻无奈地对我说:买就买吧,只当给孩子买一件玩具。 电脑买回来了,这可真的成了儿子的玩具,一有空儿他便泡在电脑上,打字、上网、游戏…… 自从有了电脑玩具,儿子的其他玩具便都“刀枪入库”。无意中清点这些“闲置资产”,不由大吃一惊。儿子的玩具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如果计算其价值的话,足有数千元之多。妻说:“这么多高档的玩具,留着将来给孙子玩吧!”我反…  相似文献   

7.
张志国生前曾是大兴安岭地区的一个个体经营者.在儿子张文明十岁时,张志国的爱人去世,这之后他一直没有再婚,独自将儿子养大.2002年秋,张文明结婚.由于张志国与儿媳的关系不和睦,儿子结婚一年后张志国与儿子分家另过.张志国原来曾经营过木材加工生意,因为儿子上大学需要费用,就把加工厂卖了.分家以后,张志国想重操旧业,但儿子结婚时用去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所以资金成了最大的难题.所幸的是,张志国的想法得到了表弟高强的支持.高强觉得表哥有开木材加工厂的经验,准亏不了,这笔钱一定还得上.于是,高强一次性借给表哥张志国8万元,张志国给表弟高强打了欠条,并表示尽快偿还此款.  相似文献   

8.
(一)这几天,牛卿的感觉很不好,几乎不能进食了。一直陪伴着她的二媳妇几次想打电话给她的儿女们,她总不肯,怕影响孩子们的工作。可今天,一种绝望死死纠缠着她,催促着她无论如何要给儿女们打电话。小儿子是在市里开会时接到电话的,他心里明白,母亲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给他来电话的。散了会,他很快赶到母亲住处。母亲看见儿子,眼里闪着奇特的光亮,拉着他的手,轻声说:“儿子,妈有话对你说……”  相似文献   

9.
8年前。儿子上自习回来,没吃成晚饭。睡前给我留了一张便务:“妈妈,演好您的角色。”这张便条让我刻骨铭心,我能想象出儿子对母亲失望的神色。儿子对我的批评,没有使我做得稍稍好一点。5年后,儿子考上了大学,临别时,他附在我耳边说:“妈妈.演好你喜欢的角色。”这表明他原谅了他的妈妈,  相似文献   

10.
张闻天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将生前的全部存款4万元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他没有给唯一的儿子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为儿子留下的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张闻天对孩子从小教育很严格。解放初期,儿子还很小,有一次,他钻进了爸爸的小汽车里,想风光一番。张闻天发现后要儿子下车,儿子不肯,并央求说:“爸爸,我没坐一次小汽车,就让我坐这一次吧,就这一次!”张闻天教育儿子说:“这车是党和国家给我工作用的,小孩子不能沾光,就是一次也不行。你要坐车,可以坐公共汽车去。”孩子执意不肯,就赖在车里哭。张闻天无奈,就步行去参加会议,从此以后孩子再也不提坐小汽车的事了。  相似文献   

11.
李大爷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他没有再婚。他既当爹又当妈地把独生子养育成人,在市里为儿子购置了新的房产,并资助儿子成家立业。儿子娶妻生子后,李大爷本想和儿子一同居住,享受孙子绕膝的天伦之乐,安度一个幸福的晚年。谁知,儿子却一直让他孤居农村老家,很少去看望他。年老体弱的李大爷由于不能参加劳动,又没有经济来源,常常缺吃少穿。生病了,也得不到儿子的赡养。亲戚和村委会干部多次给李大爷的儿子打电话要求他照顾老人。其儿子非但不听,还嫌老人给他丢面子。面对无奈的老人,村委会、乡亲和亲戚们便时时给予接济,有的还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一起吃饭,帮老人洗衣服。李大爷去世后,儿子回来处置老人留下的房子、电器、家具等财产,村委会认为李大爷的儿子遗弃老人,已经丧失了继承权。那么,李大爷的儿子到底有没有继承权?如果李大爷的儿子丧失了继承权,李大爷的遗产该归谁呢?  相似文献   

12.
1911年2月9日凌晨,仙游县城东乡仙安村一座独立的土木结构民房里传出一阵婴儿啼哭声."是儿子",接生婆的话音刚落,守在产房外的陈德云,高兴地冲进产房抱起刚出生的儿子,喜不自胜. 连做梦都想着要个儿子继承香火的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怀里的孩儿,后来并没有照他给取的陈如晃之名行世,而是连名带姓改为潘涛,26年后为中国人民解...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清官受人敬仰,有关他们为官清廉而获得种种美名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读来颇受教益。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任罗成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生活。有一次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他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作为儿子归路上的菜,因而百姓敬称他为“半鸭知县”。后来,他任两江总督,文史赴任途中只住旅店,不住公馆,在总督府,  相似文献   

14.
许光达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许延滨。为了管教孩子,他给儿子立了三条规定:第一,延滨一上学就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不准自己的司机去接送孩子,让延滨自己跑路。他还严厉警告儿子:"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小延滨是个听话的孩子,父亲立下的三条规矩,他  相似文献   

15.
《北京支部生活》2009,(1):70-70
我和老伴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因患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所以我与老伴一直由小儿子赡养。我和老伴年龄大了,病痛逐年增多,小儿子一人照顾我们给他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而我们的大儿子自从承包了十几亩果园以来,生活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6.
莫清华 《廉政瞭望》2006,(11):39-39
卡哈是西班牙一个乡村医生的儿子。父亲忙于工作,对他疏于管教。卡哈从小顽劣,被警方拘留过,又被学校除名。他慑于父亲的威严,不敢回家,随一个鞋匠远走他乡,成了浪子。一年后,他回到家时,父亲已在对儿子深深失望中离世,母亲拖着病体给人打工。一个关于浪子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  相似文献   

17.
不沾光     
上哪个当父亲的不爱儿子,哪个当儿子的不爱父亲。但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正确的爱呢?三国时胡威的故事,可以说是极好的例子。三国时的胡威去探望做了荆州刺史的父亲,他独自带着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来到荆州。父子相见,十分高兴。有些人就忙着在官府内给胡威张罗住处,房里罗衾锦被、豪华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可是胡威竟然拒绝去住,而在衙门的马棚里安了一张床铺。他说:“儿子不应该沾父亲的光,去享受非分的待遇。”胡威在荆州住了没几天,便请求回家。他父亲取出一匹绸子给他,可是他站在一边愣着不拿,过了一会儿,他问道…  相似文献   

18.
有妈真好     
男人也会多愁善感,我是说在母亲节前后这几天。一向表情全无、每晚加班的丈夫,今天吃过晚饭后就躺下了,眼瞅着天花板,讲了一个“五一”假日的故事。丈夫说,他领着孩子逛公园时,碰到了娘俩儿。老人头发全白,有70多岁,陪着老人的儿子,是位中年男人,看上去有40来岁。儿子让老人摆着各种姿势,一会儿撩撩她的白发,一会儿整整她的衣服,相机频闪。儿子买了一支冰糕,老人吃了一半不吃了,顺手递给了儿子,接下来应是儿子找垃圾筒扔冰糕,可是,没发生这一幕,儿子把娘剩下的一半吃了。他为什么要吃呢?丈夫问我。像琢磨一篇文章的主题,对生活小事不屑一顾的丈夫这回较了真,也不去加班,躺在床上自言自语:也许那个人想起了小时候,他的老妈嘴对着嘴喂他;或许他是无意识,因为那是他娘。然后呢?我问。然后,儿子拿起一方纸巾,给娘擦了擦嘴,也没有扔掉,而是又擦了擦自己的嘴。这个细节,又让丈夫颠来倒去地说个不停。任丈夫鬼叨念地说吧!我不答腔,也不敢理他,因为婆婆早就去世了,千般情,万般爱,让他到哪里找他的亲娘诉说?男子汉的  相似文献   

19.
孝敬的智慧     
老曹是上海本地人.朋友初次见面,开场白便是,我是农民的儿子……他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物资匮乏,父母想尽办法,自己省下一口饭、一口菜,生怕子女挨饿.后来,老曹抓住发展机遇,从国企跳槽,做点生意,炒点股票,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几年前,遇上老屋拆迁,生活像乘观光电梯一下子直升到了小康.他给父母精心装修了一套二室,老曹住得离...  相似文献   

20.
追寻房龙     
周玉奇 《唯实》2000,(9):142-142
推荐给儿子看的书——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他一口气看完了。问他感觉,“很好!”于是我又给他《古代人——人类文明的起源》、《发明的故事》、《宽容》。“接着看吧,看完我们再讨论。”儿子埋下头去,由此我想到房龙其人其书,想到了青少年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