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费     
正父亲今年已经76岁,大半辈子在农村耕种锄耪,从没有进过城。秋后,我打的把他老人家接到了城里,想让他享享福。车到了地方,父亲见我给出租司机50元车费,心疼地说:"哎呀,300斤大白菜没有了!"看着父亲那心疼的表情,我劝慰道:"人挣人花嘛,您别心疼。咱上滨河公园看看吧,可大了,比咱们家的庄稼地好玩儿多了!"父亲摇头,说:"让我看看宽敞的街道、绿树红花和高楼大厦就知足了,省点儿门票钱吧!"为了让父亲开心,我灵机一动,骗父亲说:"我正好有两张赠票,不花钱。"  相似文献   

2.
贤彬 《当代工人》2011,(19):21-21
北欧某座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专程前来这里祈祷的人特别多。传说这座教堂里有位看门人,希望能分担耶稣的辛苦。有一天他向耶稣表明这份心。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钉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3.
"时间像个推子,一不小心就把头发畔儿向后推了半尺!"他刚大学毕业那年,回到老家,父亲摸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袋这样对他说。他脸上虽然笑着,心头却忽地一软。那一刻,他坚定了要把父母接到城里的打算,谈不上让他们享福,但至少在身边有个照应。60岁的父亲却再次坚定地说"不",说以他的身体,再劳动个10年根本不成问题。父亲说:"与其去城里拿个木剑练太极,不如拿个锄头在乡下种地。  相似文献   

4.
坐在母亲的热炕上像一棵没有伪装的树生命的叶子在母亲唠唠叨叨的话语里散发阳光的气息脚丫子也不满足根的埋藏了露着舒服的丑态坐在母亲的热炕上像一只没有长大的山雀儿望着母亲深情的目光亮亮轻松的翅膀远方其实就是这个窝儿不管飞到哪里只要一回头再累的翅膀也经不住温暖的召唤父亲的马儿与我的摩托劝父亲到城里到我的小楼里住父亲说马儿呢我说城里有公共车有我的摩托父亲牵出他的枣红马儿骑上绕着五月的田野转了一圈看见骑着马儿的父亲年轻了我打开马达我的摩托在乡村的路上飞跑父亲摇摇头马儿摇摇头我骑不住父亲的马儿父亲不愿坐我的摩…  相似文献   

5.
晓琳  晓铁  晓青  晓云 《党史文汇》2002,(6):29-31
在中华黄埔同学会会员中,有一位革命老人,当年曾被阎锡山确定为"天字第一号共匪",密查严拿.他就是我们的父亲乔丁珊.父亲一生追求真理,出生入死,有勇有谋,令敌人闻风丧胆,为开辟太岳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解放后,父亲却甘于淡泊,长期居住乡下,直到1979年才搬到城里.如今,父亲已去世15个年头了,但他献身革命的奋斗足迹在我们的心中仍然是那样清晰.  相似文献   

6.
爷爷的鱼竿     
爷爷老了,身体大不如前。但他越活越快乐了,有时竟顽皮得像个孩子。这些都是父亲通过他的"神州行"告诉我的。前些日子,父亲忽然打来电话,说爷爷要我在城里给他买具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3,(6):59-59
江苏省副省长徐鸣在4月9日的《新华日报》上撰文指出:农民有了土地,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我在农村作调查,常熟农村一位农民承包了200多亩耕地,稻麦两熟,一年净收入20多万元。他儿子在城里打工,一年净收入5万多元。我问他儿子,种地比打工挣钱多,为什么不回来种地?他儿子白了我一眼,说:地又不是我家的,说没就没了,那时我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爱的交换     
赵玫 《党课》2011,(16):77-78
那往事于我是毕生的,而我却未曾对父亲提起过。 那是个深秋的季节,满地落叶。那一年我16岁。父亲刚刚从“牛棚”放出来,而我在一所中学里等待分配。我们这一届在1970年毕业的时候,居然有可能留在城里工作而摆脱上山下乡的命运。这是所有16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所梦寐以求的。刚刚获得有限自由的父亲更这样期待着,他不愿在好不容易的团聚之后又面临家人分离。  相似文献   

9.
自小就知道父亲晕车。 晕车的父亲不喜欢坐车。 端午前夕,父亲来城里看我和弟弟,在我们的极力挽留下,他在城里小住了几天。在这几天里,他一直念叨着要赶在节前回家,我和弟弟商量,利用双休日陪父亲回家。  相似文献   

10.
老虎与绿鹅     
中外文化有许多差异,更有许多相通之处. 薄伽丘的<十日谈>里有一则故事:腓力为使儿子一心侍奉上帝,从小不让他接触世俗生活.儿子长大后,第一次陪父亲进城,遇见一群年轻女子,便问父亲这些是什么.父亲怕唤起儿子的肉欲,骗他说,她们叫"绿鹅".儿子就死缠着老子,非要带只绿鹅回家.作者得出的结论是:"那老头儿这时方明白,原来自然的力量远比他的教诲强得多."  相似文献   

11.
有两则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一则介绍林肯的幼年经历: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地里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原主人就不会把农场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天,父亲去城里买马,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杨子江离开我们三年多了,但他那高大的身躯,慈祥的笑脸,还有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却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打开记忆的闸门,慈爱、正直、博学而谦恭的父亲仿佛在向我走来、走来…… (一) 像天下所有的孩子一样,我们很爱父亲。记忆中的童年是美好的。那时女儿心目中的父亲:年青、英俊、开朗、既亲切又陌生。说他亲切,是因为他养育了我们,而且非常疼爱我们。而说他陌生,是因为他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作为领导干部,他长年住在工作单位里,他把时间和精力都贡献给党的事业。因此,他没有时间陪伴我们逛公园,也没送我们上学校。…  相似文献   

13.
绿荫浓情     
挑着家庭重担的父亲,在崎岖的生活道路上跋涉了大半辈子,日见苍老了。父亲的这些变化着实让人心疼,我就想让父亲到县城与我同住,让他享几天清福。父亲却过不惯城里的生活,老是牵挂农村老家的树,离开了他的树,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常常住不了几天,就急着要回去。说是回到乡下老家,坐在自己的树园子里,看日出日落,看云聚云散,听树儿和清风细语,心里才踏实,生活才有滋味。其实,父亲也不是不会享福,他是离不开他那绿色的事业。父亲的老屋在河套平原的一个小村落里,房前屋后绿树环绕。每到春天,梨花飞雪,杏花吐艳,绿林间花香…  相似文献   

14.
正2000年春节,父亲郑重地跟我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干什么的,而在于他干了什么。再说了,城里不缺你一个公务员,可咱们村需要大学生啊,你带个头,会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回咱们村创业的。"2007年,我全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在村民们的掌声中,我看见父亲微笑着向我点头。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父亲这些年身上的责任和良苦用心。送别那天,看到无数的群众自发地站在道路两侧为父亲送行,那一刻,我觉得真正理解了父亲。在父亲的心中,深深地眷恋着这片热土,更深深地爱着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头,执着坚守,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5.
愚人买智:冷静决策从前有个又穷又愚的人,在一夜之间突然富了起来。但是有了钱,他却不知道如何来处理这些钱。他向一名和尚诉苦,和尚便开导他说:"你一向贫穷,没有智慧,现在有了钱,不贫穷了,可是依然没有智慧。劝你进城里去,那里有大智慧的人不少,你出百把两银子,别人就会教你智慧之法。"那人去了城里,逢人就问哪里有智慧可买。有位哲人告诉他:"倘若你遇到疑难  相似文献   

16.
智慧两则     
白纸上的小黑点一位大师受邀到大学演讲。在演讲前,他拿了一张很大的白纸贴在墙上,然后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之后,他找了一位学生,问他:"你看到了什么?"那位学生说:"那是一个黑点。"这位大师接着又点名问了许多人,每一个人都说:"那是一个黑点。"大师笑了笑说:"你们说的都没错,这里是有一个黑点,但你们为什么都没注意到这张大白纸呢?"  相似文献   

17.
王国军 《党课》2009,(4):101-101
打从我工作开始,父亲就很少到我这里来。父亲老说,路太远,一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我知道,那是父亲的托词,他是不想影响我的工作而已。久了,也就习惯了,没有父亲唠叨的日子,我的生活照样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8.
我家有本厚厚的相册。爷爷、父亲和我拍摄的上千幅照片,记录和见证了祖国60年的沧桑巨变。解放前,我爷爷曾在城里一家照相馆做过一段时间的学徒。这段经历使他迷恋上了摄影.成为一名  相似文献   

19.
怀念父亲     
正2018年3月8日,迟到的雪,似乎专程等着一位老人,泪水潸然,墓碑在眼中模糊。山风呼啸,松林呜咽,朔风中低泣的人们在送别一位慈祥的长者、一位出生在大上海却将一生奉献给东北这片热土的老人——我的父亲季流。望着照片上父亲微笑和蔼的面庞,我的心隐隐作痛。那夜很静,父亲辞世时我们几位儿女都在场,一切都毫无征兆。老人家一直在听我们儿女聊天,已经很晚了,他说我没事,你们早点儿回去吧,明天还要上班。我们坚持说多陪您呆一会儿,春天来了,等天暖和后我们陪您去新区转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画     
胸无墨、口无才的父亲,常常说自己除了满身是泥,别无他有。当然,左邻右舍不认同,说他谦虚。邻居问:“你儿子是不是升职了?”父亲瞪着眼睛没叽声,因为叽声,找儿子办事的人或许会越来越多。邻居问:“你儿子是不是发财了?”父亲皱着眉头不吭声,因为吭声,说三道四、添油加醋的语言或许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