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一、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 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改革给予很大关注,试图从中得出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从70年代末开始,中国便从事经济改革,当时在世界贸易和资本市场中它还是一个不重要的角色,但是到90年代初,中国总的贸易额超过1650亿美元,外国资本流入超过100亿美元。1980年和1993年间,年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0%以上,1993年的全国总收入比1980年增长3倍。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中国和韩国经济的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GDP)年均增长10.2%,200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中国经济仅增长9%.是6年来增长水平最低的。预计2009年经济增长将降至8%左右,对外贸易将是负增长。金融危机也严重地冲击了韩国经济。2007年韩国GDP总额达9,697.9亿美元,人均GDPI.98万美元。但2008年韩国经济只增长2.5%,为新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很多西方媒体甚至称韩国将成为“亚洲的冰岛”。2008年11月4日发表的美林报告中.将韩国列为全球风险最高的十个国家和地区之一.其名次仅低于澳大利亚和瑞士之后,排在第三位。韩国发展研究院最近发表的预测认为,2009年韩国经济将减少2-3%.  相似文献   

3.
外资投资的增长趋势缅甸从1988一年91月起开始实施经济改革政策,同年11月制定并颁布了“外资投资法案”,第一次准许外资企业在缅甸进行投资。但从1988年到1991年期间的外资投资累计额(指协议投资额,下同)还达不到1000万美元;外资投资较大规模地进入缅甸投资开始于1993年。其增长趋势为:1988-91年期间,1000万美元;1992年1.04亿美元;1993年8.94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7.6倍);1994年3.32亿美元(比1993年减少63%);1995年17.44亿美元(增长4.3倍);1996年1-8月12.27亿美元(比1995年同期减少26%)。背景分析缅甸自1962年…  相似文献   

4.
越南与中国互为邻邦,陆地边界线相连,共同拥有北部湾.两国的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两国关系正常化后,签订了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北部湾划界等多个协议,为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71.92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9.4倍,比2003年增长了47.68%,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增长纪录.越南对中国的出口额达27.355亿美元,进口额达44.565亿美元.中国对越南的投资与经济技术合作也迅猛增长,在对越投资的60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在第14位,尚有效的项目362个,协议投资额为7.1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保持中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形势下,印尼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据世界银行估计,1992年印尼的经济增长率为5.2%,而印尼本国专家估计则为5.6%左右,虽低于1991年的6.7%,但整个经济形势看好: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9%,为7年来最低;外汇储备1992年底为116亿美元,比上年多17亿美元,可比较从容地应付近5个月的进口费用;贸易额约600多亿美元,比1991年的546亿美元增长近10%,并略有顺差;1992年工业增长10%以上,工业产品出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占全部非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总值的85%。在出口的工业产品中,纺织品出口增长最快,达50亿美元,大部分输往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的对外贸易不仅在美国经济中占居重要地位,也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WTO的统计,2006年,美国对外贸易总额达36510亿美元,其商品、服务贸易额分别为29570亿美元和6940亿美元,分别占世界商品、服务贸易总额(238420亿美元、53300亿美元)的4.01%和12.02%。美国商品出口位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7.
今年,香港《远东经济评论》2月份的一期(2月10日)对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1993年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是:外汇储备,印度尼西亚113.8亿美元(1993年10月)、马来西亚154.4亿美元(1993年5月),菲律宾44亿美元(1993年10月)、新加坡454.7亿美元(1993年10月)、泰国243.8亿美元(1993年11月);进出口贸易平衡,印度尼西亚入超19.5亿美元(1993年6—8月)、马来西亚入超1.56亿美元(1993年8—10月)、菲律宾出超17.6亿美元(1993年8—10月)、新加坡出超14.9亿美元(1993年9—11月)、泰国出超22.6亿美元(1993年5—7月);消费品价格指数,印度尼西亚上升了10.2个百分点、马来西亚上升了3.3个百分点、菲律宾上升了8.2个百分点、新加坡上升了2.5个百分点、泰国上升了2.8个百分点.货币投放量,印度尼西亚增长了19.4个百分点,马来西亚增长了21.8个百分点、菲律宾增长了14.7个百分点、新加坡增长了8.7个百分点、泰国增长了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60年代初以来,韩国不失时机地利用西方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机会,积极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大力促进加工工业,增加出口创汇,迅速摆脱了贫困落后的局面,加快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据统计,最近30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8%,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23.2亿美元增加到1991年的2808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87美元增加到6498美元,分别增长120倍和74倍,现居世界第15和第26位。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韩国的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从1962年至1990年,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43.3%、11.1%、45.6%变为9.3%、31.1%、59.6%。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已经15年,在这期间,双方经贸关系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增长迅速,贸易额由1991年的8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1304亿美元,增长了15倍,已互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的双向投资也不断扩大,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一、外资投资的增长趋势1986年老挝决定进行“新经济机制”改革,全面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政策。1988年老挝政府制订、颁布了“外资投资法”,1994年将“外资投资法”修订为“鼓励外资投资法案”。1988-1993年期间,老挝的外资投资为数甚少,达不到2亿美元。1994年起才开始有较大规模的外资投资出现,1994年的外资投资额达25亿美元(投资件数为130件),比1993年的1.6亿美元增长了14.5倍。1995年则比1994年减少了51.1%,减至12亿美元(投资件数64件);1996年1-6月又再度回升,增大到12亿美元(相当于1995年的全年的外…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经济持续蓬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增长的第二春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近年来经济持续蓬勃发展。1988年经济全面复苏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11.1%,尔后连年下滑,1989年降至9.2%,1990年降为8.3%,1991年为6.7%,1992年降至5.8%。经过几年的连续减速之后,1993年在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带动下,其经济增长率比预期的7.5%—8%还高,达9.9%,创新加坡1965年建国以来第二高增长率,迎来了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第二春。新加坡1993年各产业表现良好,除建筑行业外,其他如对外贸易、制造业、商业、运输与服务业、金融与专业服务等增长率都较上年提高。1993年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取得16%的增长,高达2570亿元(新加坡元,下同),其中出口总值为1190亿元,增幅达16%,属于国内产品出口的总额增幅为14%,转口贸易部分的增幅为19%,计441亿元。美国、欧共体、马来西亚、香港和日本仍然是新加坡的五大主要出口市场。其中美国继续保持新加坡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去年占新加坡国产品出口总值的20%,计243亿美元.对其它国家的出口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转口贸易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新加坡商业的增长率去年达到8.5%,较1992年的4.5%足足高四个百分点。国内贸易的增长率从前年的3.9%提高到去年的5.4%,而旅馆和餐馆业的增长率则从6%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上毗邻,近年来双边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作快速推进。目前,中国与东盟已互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对象。在双边贸易方面,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1997~200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251.6亿美元增长到1608.44L美元。其中,出口从127.0亿美元增长到713.1亿美元,占总出口的比例相应从7.0%上升至7.4%;  相似文献   

13.
199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24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九大贸易国。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达455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是不争的事实。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协议,并使中国最终成为世贸组织第135个成员国,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据统计,新加坡在中国累积实际投资额超过210亿新元,成为中国第四大投资国,同时,中国也成为新加坡海外投资最多的国家;1998年新中双边贸易总额达149亿新元,中国是新加坡第六大贸易伙伴国,新加坡则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国。中国入世将是千禧年世界经济的头件大事,对世界各国经济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加坡与中国有如此密切的经贸关系,更需要与时代并进,充分认清中国入世所带来的商机和面临的挑战。 有利于开拓中国市场 目前,在半导体、电脑设备、电信设备、汽车等多个行业,中国征收高额关税,影响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入世后,轿车关税将从86-100%降低到25%。汽车零件关税将于2006年减至平均10%,木材和纸的关税也由目前的12-18%和15-25%降到大约5-7.5%。同时,中国还同意在5年内分阶段取消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不仅如此,中国也将允许外资直接参与进出口业务。因此,中国入世后,中新两国的贸易总额将会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诞生40周年。在这40年中,联邦德国从战争废墟上恢复发展,跃居为今日西方世界仅亚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经济强国。据统计,1952年联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亿马克,1988年增长到16998亿马克(按1980年价格计算),近40年内增加12.4倍。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看,到1968年,联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1351亿美元)已居西方世界第三位,超过法国和英国,仅次于美国(1970年为13630亿)和日本(1438亿美元)。1948年联邦德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7.4亿美元,1988年增长到5739.27亿美元,低于美国(7811.7亿),而高于日本  相似文献   

15.
中越贸易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一、两国贸易发展现状 2000年,中越两国贸易发展迅速,成绩喜人,超额实现了两国总理提出的20亿美元目标。据中方统计,全年双边贸易额达24.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87.1%,其中中国出口 15.37亿美元,增长59.5%,进口9.29亿美元,增长162.3%。中国成为继日本、新加坡之后越南的第3大贸易伙伴。2001年一季度,两国贸易继续保持发展良好的势头。据中方统计,第一季度双边贸易额为6.2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 3.79亿美元,进口2.44亿美元。越方统计数据略大些,双边贸易额达6.5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巴西的经济与政治形势吕银春1997年是巴西经济保持连续稳定增长的第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5%,年通货膨胀率为4.5%。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外国投资由1994年的17亿美元上升为1996年的95亿美元和1997年的140...  相似文献   

17.
一、亚洲进入直接投资时代 据《日本经济新闻》1996年2月29日称,现阶段的亚洲,已经从出口导向时代进入直接投资时代。东亚不仅是世界的出口生产基地,而且已成为接受直接投资最大的地区。1993年,东盟四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中国吸收的外来直接投资总额593亿美元,如果包括“亚洲四小”所接受的直接投资,规模达618亿美元,是同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对外直接投资1666亿美元的37.1%。1994年,日、美,欧盟企业在亚洲的出口生产7090亿美元,占其域外投资出口总额的45.9%。  相似文献   

18.
二次大战后,德国(指西部地区,下同)在战争废墟上由统制经济转变为社会市场经济。在经历了“经济奇迹”年代之后,长期在低通货膨胀情况下保持稳定增长,现已成为西方世界第三经济强国。1990年其国内生产总值达14882亿美元,仅次于美、日,居西方世界第三;对外贸易总额达756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西方世界第二;黄金外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无论对韩国经济发展,还是对中韩关系都具有特殊意义。韩国经济在这一年继续滑坡,GNP只增长3%。制造业库存剧增,企业倒闭创纪录,设备投资锐减,股市价格暴跌。但物价较平稳,工资增长适度,国际收支赤字减少到50亿美元。经济滑坡的深层原因固然是韩国经济自身的结构性弱点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所致,但政策上的失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993年,韩国经济形势将是“忧中有喜”,上半年缓慢走出谷底,下半年将有所增长,可望达到6%左右的增长率。韩国经济今后的重要出路之一,就在于扩大韩中、韩越经贸关系,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韩经贸关系将要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印尼经济的学者(印尼的及外国的)一直在争论着世界石油价格下跌对印尼经济发展前景的影响。自六十年代后期到1981年,印尼从原油、石油产品及天然气的出口所获得的收入稳步增长,到了1981年,这些出口收入已超过200亿美元;1982年下降了20多亿美元,这一年印尼的经济增长也显著下降,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2%,是1967年以来年增长率最低的一年。人们普遍担心,七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率已经一去不复返,它在八十年代更为严峻的国际环境中是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当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1984年4月至1989年3月)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计划指标为5%时,许多人认为这是很难实现的(尽管七十年代印尼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