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艺术市场的日益繁荣,为从法律上明确临摹作品的版权地位提出了要求.以敦煌壁画临摹作品展览为例,结合艺术创作自身规律和著作权法的独创性要求,进一步探讨临摹与复制、创作的法律属性,进而提出对临摹作品加以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回顾敦煌佛教研究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以往学者多是按照经、戒规范进行描摹,塑造出一个理想型敦煌佛教;少数敦煌学家近年来虽已指出吐蕃统治及归义军统治时期的敦煌佛教颇有不合经、戒的世俗化倾向,但仍未能对这一时期敦煌佛教的特性作出明确的判断。实际上,8至11世纪的敦煌佛教不仅仅只是具有世俗化倾向,而是已经变成与佛教规范背道而驰的世俗佛教,体现出一些较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因此,有必要重新改写以往出版的中国佛教史及敦煌佛教史。  相似文献   

3.
敦煌民间文学艺术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世界文化艺术遗产.较之它的灿烂辉煌,现行法律对其保护还处于外部实物的初级状态,没有对敦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这类“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给予私权利益保护.为此,有必要从知识产权角度分析敦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可保护性,将其纳入到知识产权法范畴予以保护.同时,通过立法设计以精神表彰、经济利用为核心的敦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成果权,设置该成果权代表主体的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为实现敦煌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成果权益,促进敦煌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健康、自主和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敦煌沉醉     
徐承华 《江淮法治》2009,(24):54-55
2003年3月和2009年9月,我两次前往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参观考察,对敦煌艺术的认识逐步加深。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认识到敦煌艺术不仅指佛窟艺术,还包括藏经洞内的史料文物;二是对成就敦煌艺术背后的千千万万个奉献者由衷的敬仰和礼赞。  相似文献   

5.
敦煌莫高窟是一处集建筑、绘画、雕塑三位于一体的世界艺术殿堂,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数以万计的古代文献写本的发现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和广泛研究,因此形成了“因地名学”的一门国际性显学——敦煌学。目前,由于中国学术界、出版界的努力与国外收藏敦煌文献机构的协助,绝大多数流散海外的敦煌文献资料已经正式刊布,因此,不论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还是在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者主体方面,敦煌学研究都面临着新的转型与发展机遇。本次会议即以敦煌文献研究为中心,旨在推进敦煌学…  相似文献   

6.
敦煌壁画被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其内容包罗万象,富含宗教色彩的同时又映射出中国古代敦煌地区的民间生活的各个层面,其间更描绘了众多的民间、民族习惯,而这些都成为法学理论当中所研究的民间法的珍贵资料,本文旨在通过中国古代敦煌地区的民间法律思想的研究,结合多学科的渗透深入开展敦煌地区法律本土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敦煌文化是"人类文化珍藏"和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敦煌法律文献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古时期我国法律文化传统的集中展示,是极其珍贵的法史资料,至今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仍有重大认识价值和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敦煌法律文献中的国家制定法、契约文书、婚姻家庭制度、经济商贸制度、诉讼法律制度作了一次试探性的整合和解读,以期揭示出敦煌法律文献对我国法律文化传承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明月 《检察风云》2013,(12):74-75
敦煌,谜一样的城市,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个文化圣地。敦煌乐器,传统与现代文化相融的民族乐器,从品牌面世之日起,就承载着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时代重任。在民族乐器制作领域,敦煌牌民族乐器是首屈一指的领军产品,是民乐演奏家、学  相似文献   

9.
赵蓉  刘为民 《知识产权》2012,(10):40-53
在我国历史上,敦煌是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最早接触杂居,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荟萃的地区.这里独有的地理、民族与文化优势,使得敦煌民间文学艺术在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始终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内核,呈现出浓烈的地域民族性、反映世俗生活的本真性以及无限的开放与丰富的创造性;表现出了物质与非物质、平面与立体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的多样态,展现出了多元化成果类型;体现了活态化承继.因之,也使得敦煌民间文学艺术绵延至今而弥久愈新,为我们从法律视角认知这类创造成果的法律特性,确立其可保护性和保护范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天使在人间     
敦煌飞天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四种文化流传最广、辉耀古今,即希腊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这四种伟大的文化竟在同一个地方煊赫交汇过,这就是敦煌。敦煌是神驻之地,十六国时乐僔和尚西去求法,路过此地,发现鸣沙山上有普照的佛光,遂在此开凿了第一个石窟。而敦煌壁画中无处不在的飞天,在洞窟创建的同时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正> 敦煌石室的大量藏书发现于本世纪初,其中有一部分属于法律文书。虽然这些法律文书所占比例很小,但其史料价值极高。可惜的是,法学界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196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成的《敦煌资料》第一辑中,收有法律文书120余件,本文拟依据这辑资料,对其中的25件卖买契约的内容、形式及其相关问题作  相似文献   

12.
四季     
春生命以笔的灵动在枯败与希望间孕育夏该绚烂的就让它绚烂和着蝉鸣秋干瘪或是饱满都要面对收割冬以一种宁静的方式蛰伏不是死亡四季@春尘~~  相似文献   

13.
检报 《政府法制》2012,(30):44-44
仓慈,三国时淮南人,曹魏太和年间任敦煌太守,安抚百姓、沟通西域,政绩卓著,深得敦煌以及西域各国百姓的爱戴。  相似文献   

14.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等地的官田有官员的俸禄田和以其收入支付官府日常开支的公廨田,这一做法应当是模仿了唐朝的职田、公廨田制度.敦煌寺户轮流到吐蕃官田耕作,被称为营田夫.吐蕃沙州政权对于营田的管理,除了营田官外,还由仓曹负责.敦煌藏文文书中的财物房有可能系吐蕃官府中的公廨机构.吐蕃统治结束后敦煌归义军政权可能设有公廨司,应当负责归义军政权官园、官田的经营.另外,仓曹以及营田官也应对官园、官田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在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敦煌大展上,我很快被一幅不可思议的画作吸引了:它具有奇异的、瑰丽的景象,混合着色彩碰撞的恢弘巨著,让我倒吸一口凉气。旁边的标牌清楚地讲述着一件令人悲痛的事实:这是一件被劫掠到海外的敦煌国宝的复制件。《降魔成道图》:流失文物画作中描绘的,是释迦降魔成道的场景,此类题材在敦煌藏经洞的绢画中比较少见。佛陀坐于画面中央,手施触地降魔印,线条迥异的头光与背光呈现出风格近似的玄幻美感;众魔军由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奔涌而来……全图人物繁密却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16.
卢海云 《检察风云》2012,(21):90-91
"中国人没去过敦煌是一种遗憾,对艺术创作者而言,那更是一种难以弥补的损失。"茶香氤氲中,与沪上篆刻名家沈鼎雍聊及创作心得,他开门见山地道出了对敦煌的慕恋。  相似文献   

17.
蒲坚 《中外法学》1991,(6):44-45
<正> 近两年来,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向深广方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一)资料整理工作较以往更为细致、全面;(二)专题论著较以往更有深度;(三)新的中国法制史教材不断出版. 在资料整理方面,以唐代法制资料最为突出.刘俊文著《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书考释》(1989年中华书局出版),对现在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有关法律文书几收揽无遗.其中包括律、律疏、令、格、式、令式表、制敕文书、判、牒、案卷等五十件.每一  相似文献   

18.
敦煌寺院的"唱衣"制度,相当于现代的拍卖,它来源于佛教律藏的有关规定,即僧侣圆寂后,其衣物等便分给别的僧众.当分配不均时,可能就采取竞卖的办法,将亡僧的轻物变卖,然后由僧尼均分钱财.敦煌寺院所唱卖的全是衣物."唱衣"不是某一个寺院的单独活动,而是整个敦煌教团的集体行动.唱卖所得也不是货币,而都是麦粟、绢帛、布疋等实物.  相似文献   

19.
英国近代考古学家斯坦因和中国近代外交家、清驻英国公使馆二等参赞陈贻范在1909-1910年有过几次交往,主要与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为斯坦因举办讲演会、英国中国学会为马继业举办讲演会以及张元济在英国调查斯坦因所获敦煌文献等事件有关.本文以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藏陈贻范、张元济致斯坦因信等资料为线索,对斯坦因和陈贻范相识、交往的经过进行了初探,为研究陈贻范的生平和张元济调查英藏敦煌文献的活动提供了新资料.本文认为,以陈贻范为代表的清朝驻英使馆外交官员没有将英国各报刊上关于斯坦因敦煌考古的信息通报给国内,是导致敦煌文物大规模外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黑水城文献与敦煌文书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二者书写材料、形成年代、出土地点、发现时间等方面最为接近,是学缘最近的两个学科;二者发现的国际文化背景相同,文献最初流散的命运归宿相似.同时,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其研究对象分属不同的领域,各自构成相对独立的专门学问;二者作为代表性的版本形式和装帧形式明显不同,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敦煌学的学术成就和学科建设对黑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其研究方法的成熟经验对提高黑城学的整体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