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诈骗罪中,嫌疑人支付给被害人的财物,在认定诈骗金额时是否应扣减,这直接影响诈骗罪的成立与否,也关系到被害人被骗财物的退赔或追缴额,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对诈骗罪中犯罪成本与诈骗金额的关系做一探讨,明确犯罪成本的扣减问题。一、犯罪成本的含义关于犯罪成本,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种。广义说认  相似文献   

2.
合同诈骗犯罪的成本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合同诈骗犯罪这一典型的经济犯罪类型中 ,犯罪的实施一般不是基于突然发生的感情冲动 ,犯罪分子在犯罪前通常要通过周密的、精细的分析和计算 ,进行犯罪行为的成本收益预测 ,权衡得失 ,选择是否实施诈骗 ,如何实施诈骗 ,尤其是在巨额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理性经济人”的特点和智能性的特点表现得理更为突出。如果犯罪成本大于犯罪收益 ,犯罪则无利可图 ,犯罪将被扼制。因此研究合同诈骗犯罪的成本 ,通过提高犯罪成本而防范合同诈骗犯罪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合同诈骗犯罪的成本构成及成本影响因素合同诈骗犯罪的成本 (C) ,是…  相似文献   

3.
合同诈骗犯罪的成本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豫宛 《法学家》2000,(2):92-95
在合同诈骗犯罪这一典型的经济犯罪类型中,犯罪的实施一般不是基于突发性的感情冲动,犯罪分子在犯罪前通常要通过周密的、精细的分析和计算,进行犯罪行为的成本收益预测,权衡是否实施诈骗,如何实施诈骗,尤其是在巨额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理性经济人"的特点和智能性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如果犯罪成本大于犯罪收益,犯罪则无利可图,犯罪将被扼制.因此研究合同诈骗犯罪的成本,通过提高犯罪成本而防范合同诈骗犯罪,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借贷型诈骗案件的犯罪数额认定应当以被害人交付数额为基础,再考量借贷利息的发生、归还、合法性等情况而做综合判断。借贷时预扣的利息、借贷之后未归还的利息均不能计入犯罪数额,借贷之后已经归还的利息,如果该利息合法,不能从犯罪数额中扣除;如果该利息违法,则应当从犯罪数额中扣除。同时,借贷型诈骗犯罪案件中行为人归还的高额利息,不能作为犯罪成本对待。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务中,行为人为实施诈骗而向被害人提供的财物一般被称为犯罪成本,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诈骗罪中犯罪数额是否扣除犯罪成本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犯罪成本从其概念内涵来看,在诈骗罪中运用是不确切的,这也是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所在。用"诱价"一词来替代犯罪成本,可避免由于概念本身的问题所产生的分歧。作为诈骗罪中独有的概念,诱价定义可以直接体现出诈骗罪区别于其他财产犯罪的本质特征,并为我们研究诈骗罪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在诈骗罪认定过程中,应当坚持以扣除诱价之后被害人的净财富损失作为评判是否存在实质财产损害的实体标准,这既是刑法谦抑之下的结论,也是司法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贷款许骗犯罪是目前发案较多的金融诈骗犯罪之一,而单位贷款诈骗不仅在贷款诈骗中占相当比例,又具有犯罪数额大、造成实际损失大及严重扰乱金融管理秩序和贷款管理制度的特点,故为了遏制此类犯罪,必须高度重视惩治单位贷款诈骗犯罪。但由于立法的疏漏,司法实践中就单位贷款诈骗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7.
胡常龙 《河北法学》2005,23(7):10-12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和灵魂,也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元素,对于金融诈骗犯罪也不例外。但由于金融诈骗犯罪具有专业性强、票证种类多、犯罪隐蔽性强等自身特殊性和复杂性,金融诈骗犯罪在证据方面呈现出不同于其他犯罪的一些独特内容和司法表现,并且直接影响到对金融诈骗罪的司法认定和准确打击。因此,在重视对金融诈骗罪实体问题研究的同时,高度重视对金融诈骗犯罪证据问题的理论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金融诈骗犯罪的证据特殊性分析由于金融诈骗罪大多是发生在金融活动过程中或者与金融行为有关,犯罪领域的独特…  相似文献   

8.
张提 《中国检察官》2023,(17):11-14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中,损失能不能挽回是被害人最关心的问题。但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资金流转的复杂性、共同犯罪结构变异性、退赔责任规定原则性,传统犯罪刑事对策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新型涉众型网络犯罪追赃挽损的需要。为此,应积极发挥能动司法观,运用司法的实质推理、价值判断、利益衡量、积极解释等法律方法,用足用好现有刑事立法的规定,积极构建刑事追赃挽损机制,对立法滞后性与模糊性进行补位,积极应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票据诈骗犯罪的罪过特点与认定意图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是诈骗行为的动因和目的 ,对自己诈骗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具有认识 ,并且追求诈骗结果的发生 ,是诈骗犯罪的主观方面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在票据诈骗犯罪中同样十分明显。票据诈骗犯罪是在票据流通环节利用票据这一特殊工具所实施的诈骗犯罪。鉴于票据工具的特殊性和票据行为的复杂性 ,为了避免混淆出于诈骗目的恶意使用票据的人和由于种种过错原因善意使用票据的人 ,刑法对于票据诈骗犯罪主观方面作了特别要求 ,所以票据诈骗犯罪的罪过内容并不完全等同普通诈骗犯罪的罪过内容。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犯罪直接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与重新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进行实证性研究得出,在三类犯罪成本中,犯罪风险成本对重新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最大。风险本身的存在就说明犯罪不可能被完全消灭,政府在制定相关的刑事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成本收益原则,提高犯罪风险成本,将犯罪控制在一种有限的范围和数量以内,这也是政府在打击和预防犯罪方面较为合理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1.
犯罪人在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实施犯罪时,通常会对犯罪成本进行分析,以实现在预期犯罪成本和犯罪效益之间找到最优结合点,因此对于犯罪决策进行成本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犯罪决策进行成本分析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犯罪成本考量并不必然包括于所有的犯罪决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保险事业的发展,保险诈骗成为当前保险业最大威胁之一。保险诈骗犯罪具有社会危害多重性、诈骗行为隐蔽性、作案方式多样性、犯罪主体明确性、主观目的贪利性的特点。产生保险诈骗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社会因素、法律因素,也有保险业自身的行业因素。保险作骗犯罪的预防应采取有力措施,堵塞漏洞,消除各种诱发犯罪因素,把发案率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3.
天价过路费案之所以荒唐是因为司法对常识产生了严重的偏离。在天价过路费案中,时建锋诈骗数额巨大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前提是高速公路的暴利合法化。暴利为不正当利益,自不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本案审判机关对诈骗数字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被告主观善恶的关注。本案被告最终被处以无期徒刑,显然违背了刑罚关注的主要是行为而不是结果这一常理。而结合其成本与收益等具体情形来看,被告行为也可以被看作是被迫的犯罪。由于被迫的犯罪在道德上极大地弱化了其应责性,因而也就决定了它不能作为刑罚的重点打击对象。只有纠正司法对于常识的上述偏离,法律才能步出幼稚而进步。  相似文献   

14.
刑法颁布施行十年来,诈骗犯罪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刑法关于诈骗犯罪的立法规定在新形势上已经暴露出它的不足和某些不完善之处,这已经严重影响着我们同诈骗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性。随着我国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领域中诈骗犯罪将趋严重。因而很有必要对现行诈骗罪的立法规定进行补充修改,使其更加具体、科学,以适应斗争的需要。 (一)刑法规定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没有死刑的规定。这一规定在刑法颁布初期可以说还是有效的。但是近年来,经济领域里的诈骗犯罪十分突出,特别是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重大案件,其发案数量之多,诈骗数额之大,对公私财产及社会经济秩序危害之严重,都是十分惊人的,也是前所未有的,而刑法对诈骗犯罪的惩罚偏轻,已不能有效地预防诈骗犯罪。与诈骗罪处于同一条文的盗窃罪,其量刑幅度原来与诈骗罪相同。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盗窃罪情节特  相似文献   

15.
诈骗类犯罪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犯罪,其与盗窃罪、抢劫罪一起,构成了最为普遍的侵犯财产型案件。尽管数量上诈骗犯罪要少于盗窃、抢劫犯罪,但是相对于盗窃罪、抢劫罪这两种手段简单的传统犯罪而言,诈骗犯罪具有手段隐蔽、犯罪对象多样化、犯罪数额大的特点。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以  相似文献   

16.
肖建华  黄伟东 《政法学刊》2009,26(4):97-100
虚假信息诈骗的形式多样,主要分为网络诈骗、短信诈骗和电话诈骗三种类型。虚假信息诈骗的特点包括团伙高组织性,高隐蔽性;犯罪成本低,作案方便;犯罪方式跨地区,跨省;犯罪危害巨大。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出现高发,多发态势;诈骗团伙民展趋于专业化,低龄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范围扩大化。  相似文献   

17.
为电信诈骗犯罪提供银行卡的行为较电信诈骗取款人的刑事责任更为复杂,应从行为人的主观明知、参与时间节点、上游诈骗是否需要达到犯罪程度等分别考量;区分是单纯的提供银行卡,还是兼具转账、套现、取现等分别认定.在法律适用时,基于刑法对信息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单独规定,应优先适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同时构成时则应坚持择一重罪处罚原则;诈骗犯罪既遂后加入且存在掩饰隐瞒行为的,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应为补充性罪名.没有证据证明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含套件)的,评价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相似文献   

18.
环境犯罪的成因及其控制对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文莉 《法学评论》2007,25(6):110-115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有价性以及犯罪成本相对较低是环境犯罪产生的原因。利用刑罚遏制环境犯罪必须严格把握在刑罚成本不超过预期刑罚收益的限度和范围内。根据刑罚边际威慑效用递减的规律,投入的刑罚所产生的边际威慑效力等于所投入的边际刑罚成本是环境犯罪刑罚控制的最佳点。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环境犯罪的控制对策:适当扩大环境犯罪圈;尽量利用罚金刑;增设环境犯罪的资格刑;努力提高环境犯罪刑罚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犯罪的侦查取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铼  雍晓明 《政法学刊》2010,27(1):79-83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诈骗犯罪亦日趋严重。网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虚拟性等特点使网络诈骗犯罪的证据更加复杂多变、网络诈骗犯罪的取证更加困难。面对诸多严峻的取证难的现状,在分析其原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网络诈骗犯罪取证难的办法和建议,以期突破网络诈骗案件取证的难题,从而有效地遏制网络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20.
欧阳涛 《法学杂志》2001,22(6):15-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经济领域中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犯罪形态 ,其中金融诈骗犯罪就是 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类犯罪。这类犯罪 ,1 979年刑法没有规定 ,情节严重的 ,一般都以诈骗罪定罪判刑。 1 997年修订的刑法将其全部纳入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金融诈骗罪中 ,为这类犯罪的认定与量刑提供了法律依据。金融诈骗犯罪日益猖獗 ,深入探讨金融诈骗犯罪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