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安新区把握大数据时代和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机遇,坚持"数据是资源、应用是核心、产业是目的、安全是保障",积极打造大数据产业"三链融合"的贵安模式。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核心:"四个基地":绿色数据中心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智能终端制造基地。  相似文献   

2.
正贵安新区积极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机遇,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大数据产业有机整合,努力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的4.0版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5月8日,首届中国(贵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在贵州贵安新区举行,与此同时,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年产15万辆纯电动汽车产业项目也正式签约落户贵安新区。这标志着,五龙集团缔造全球一流电动汽车企业的战略,在贵安新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坚持走  相似文献   

3.
正贵安新区结合实际,积极实施"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专项行动",以大数据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4月4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调研大数据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发展,强化大数据发展要素集聚,加快推进大数据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推  相似文献   

4.
易鹏 《当代贵州》2014,(10):65-65
正贵安新区获批为国家新区,南方大数据产业中心又落户贵安新区,这对于贵安新区乃至整个贵州的发展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发展大数据产业有利于守住"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实现既要良好生态又能发展经济的目标。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个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新型经济模式。第二,贵安新区作为国家新区需要产业来"装",而大数据产业恰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贵州的战略新兴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贵安新区践行了先进的"贵安理念",创造了快进的"贵安速度",树立了崭新的"贵安形象",探索了高效的"贵安模式",塑造了昂扬的"贵安精神"。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贵安新区,肩负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使命。三年来,贵安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三大战略定位,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  相似文献   

6.
正贵安新区设立5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区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新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些时间点值得铭记。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贵安新区,要求"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正把握战略定位,夯实发展基础。贵安新区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围绕国家赋予的三大战略定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贵安新区充分用好国家级新区的优势,以绿色为底色,生态文明、大数据、大开放同步驱动,迅速崛起为贵州大数据的"钻石矿"、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验场、内  相似文献   

8.
正贵安新区深入贯彻执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始终把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发展方针贯穿于新区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中,积极打造新能源产业聚集高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贵安新区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贯彻执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始终把高端化、绿色  相似文献   

9.
正追求"后发赶超"的贵安新区,锁定大数据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多个园区,跑出了发展"加速度"。汽车行驶在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大道,新能源充电桩随处可见,众多大数据科技型企业相继落户,让这个在三年前还是一片长满杂草的荒地呈现出发展的勃勃生机。作为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肩负着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大使命。追求"后发赶超"的贵安新区,锁定大数据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高  相似文献   

10.
正贵安新区启动建设四年来,基本实现了"一年有框架、两年有效果、三年有形象"的建设目标;但贵安新区在大数据、文化、装备、金融等产业经济发展中同样也出现了不和谐、不清晰、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本文以立足于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就贵安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做简要探讨。一、贵安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贵安大数据产业经济创效能力尚未凸显贵安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效地的辅助了智能制  相似文献   

11.
正一、当前贵安新区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的主要现状(一)坚持生态理念,打造绿色经济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实现新区"绿色崛起";坚持高科技打造生态屏障。新区城市建设以"生态宜居"为指导,坚持高科技打造生态屏障。(二)选择低碳环保产业,引领新区产业集群升级新区坚持以"跳出能矿抓工业",从选择低碳环保产业的思路出发寻找产业突破口,在抢抓机遇的同时以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指导,逐  相似文献   

12.
正贵安新区始终把大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和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充分挖掘大数据作为"智慧树""钻石矿"的价值,先行先试、先试先成,实现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构建现代新型产业体系的崭新局面,让贵安新区插上大数据腾飞的翅膀。随着即将在贵州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到来,作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双战略"的贵安新区,在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再次成为全国"数字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1月,贵州金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这标志着贵安新区实现企业上市零突破。金智网络科技的总经理潘锡锋说:"公司管理层多次来贵安新区考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贵安精神’与‘贵安速度’。目前,新区已经迎来大数据产业高歌猛进的‘黄金十年’,正打造全国性的云产业和大数据分析集群。‘良禽择木而栖’,我们选择进驻贵安,借势东风,快速发展。"贵安新区自成立以来,就把大数  相似文献   

14.
正"按照新区大数据‘聚、通、用’的设计,其最终价值应该体现在应用层面。"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长青说,以大数据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服务民生社会事业,新区大数据发展在产业、政府、民生等领域不仅取得阶段性成效,更为贵安"智慧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为‘中国天眼’提供超级计算的运行配套,为贵州近年来引进的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对贵州本地大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和分析……"即将正式启动的贵安超算中心,将进一步推动贵安新区引领经济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第8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安新区考察时强调,"中央提出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定位和期望值都很高,务必精心谋划、精心打造。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不能降格以求。"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区发展,明确提出将新区打造成为全省发展战略支撑和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正花溪大学城将服务作为大数据发展的核心,打造贵安新区大数据服务产业发展特色示范区,实现产城融合的进一步优化升级。花溪大学城作为贵安新区核心职能聚集区五大新城之一,坚持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集软件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交流于一体的新一代大数据服务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7.
正贵安新区深挖大数据"富矿",始终把大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和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实现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构建现代新型产业体系的崭新局面。贵安新区积极探索"大学城+大学生+大数据+大创意"发展模式,逐步把花溪大学城建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管理科学"的一流现代化新城。  相似文献   

18.
张天旭 《当代贵州》2022,(47):46-47
<正>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地生根到蓬勃发展,在政用、商用、民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一个想法到一张蓝图;从落地生根到聚沙成塔;从一路探寻摸索到未来可期。…………强省会,必强产业。8年来,贵安新区打造了一批“云”产业,建成投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华为、腾讯、  相似文献   

19.
邹风 《当代贵州》2017,(28):38-39
<正>对于进驻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诸多企业而言,"大数据+"正成为他们开拓创新、降本增效的重要法宝。经过3年多发展,贵安新区手里积攒了一手"好牌",大数据无疑是其中最闪亮的一张"王牌"。从政府治理到农业发展,从社区服务到企业经营,大数据在贵安新区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而对于进驻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诸多企业而言,"大数据  相似文献   

20.
正抓住大数据产业,不但可以使贵安新区摆脱对空间的依赖,也可以使贵安新区突破传统的发展路径。2013年以来,富士康、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先后落地贵安新区,拉开了新区大数据发展的序幕。自那时起,大数据就成了贵安新区一张靓丽的名片。2016年1月至10月,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达212.89亿元,发展成为集南方数据中心核心区、全国大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