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备受摧残,民族虚无、历史虚无和文化虚无的思潮在部分国人中间滋生蔓延,其突出的特征是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其秉持的信条就是"西方中心主义"或曰"西方主义"。西方主义者认为,中国"百事不如人"。当下,西方主义思潮仍有一定市场,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把西方标准当作全能标准来剪裁、评判一切:合之则取,不合之则弃。其实,西方主义本是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达到高峰时的产物。欧洲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  相似文献   

2.
西方集团上百年都在做一件事:拆掉中国的城墙。祖国是什么?除了边界、领土、落脚点这些概念,她还是人的精神家园,尤其对我们这个没有上帝的民族。一个没有精神家园的人将是永远的流浪儿,哪怕腰缠万贯。  相似文献   

3.
李立  陈星 《新视野》2007,(4):91-93
台湾目前选举文化的形成,有政治制度及其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资源分配模式的影响,这种因素构成了台湾社会选举文化形成之"硬"的一面;而从影响文化之"软"的因素上来说,其形成则是由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传统行为方式与思维模式的影响使然。台湾选举文化所呈现的景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思维模式在西方选举模式下的冲突与妥协,其背后所蕴含的预设,其实是中西两种文化的紧张,这种情况不能不影响到制度的创制,而且,在若干情境下,还有相互抵消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降,东西文化相遇所决定的特定历史语境造成了二者地位的不对等,我们处于被发现的角色之中,面临着客体化命运。但对于中国文化来说,现代化始终应该是一种主体行为,而不是一种客体化的过程,不是被现代化。西方现代性的实质在于理性的独断化,其历史—文化后果是戡天役物。它导致了全球性问题在20世纪中期突然爆发,把人类抛入生存危机的格局之中。在西方启蒙语境中,人的发现通过人的自我追问即人是什么得以实现,这一追问方式本身的反讽性在于,它的结果恰恰不是人的发现而是人的遮蔽。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危机,使中国文化在其现代化过程中对现代性所作的批判反省成为可能,这一反省同时也就是自我建构。在这种辩证的缠绕中,实现了中国文化同现代性的相互参照和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5.
权力是一种政治强制力,是迫使他人或他团体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这种政治强制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是掌握在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权力本身没有良莠之分,有好坏之别的是对待权力的态度,是使用权力的行为,也就是权力观。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权力观正确了,就会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为人民谋利的工具,人民就会赞成他,就会放心地把更大的权力交付于他;反之,权力观扭曲了,就会把权力当作“私有产品”,当作为自己、为家人、为小团体捞取“油水”的“资本”,  相似文献   

6.
由于 19世纪中西方冲突并使当时的中国处于劣势 ,因此反对或蔑视中国文化便渐成潮流。加之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自然选择的淘汰机制 ,更给这种思潮注入了某种科学的根据。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更不必说 ,就是有赤诚爱国心的中国伟人也难以抵挡这股潮流 ,胡适先生在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之后感到中国处处不如人 ,鲁迅先生则强调中国人的劣根性。事实恰恰相反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维系中华民族继续发展的基础 ,而且是推动世界和平与进步的伟大力量。美国著名的学者、神学家托马斯·默顿 (Tho masMerton ,1915 - 196 8年 )对中国文化的苦苦…  相似文献   

7.
<正>明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逝世80周年。无论是鲁迅在世时,或者在他逝世后的漫长岁月里,对他的研究、评论和研讨,文章多如恒河沙数。虽也有贬者,但他对中国文化甚至世界文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近年来,有人把鲁迅说成是"断裂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罪人"。这种错误看法,在钱理群等人的文章中已有批评。鲁迅的文化品格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所采取的正  相似文献   

8.
人生断想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耕自己的田。别忘了,在生命中,上帝已经把所有"选择"的权利交到我们手上。如果你经常询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则不妨试着问自己,"我是否曾经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冒险”辨     
中国人历来以温文尔雅著称,没有西方人动不动就找一些令人不寒而慓的事来玩玩。当认识到这种潇洒同样是一种财富时,我们后悔自己潇洒太晚。于是,最近一个时期,“敢冒风险”这个词,在领导话讲、报刊文章中使用频率颇高。的确,在改革开放中走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必须大胆地去试,大胆地去闯,这样做自然要冒险。在充满竞争的世界上,贻误时机,后果不堪设想;落后风险更大。正是认准了这个理,深圳人冲破“姓社”还是“姓资”的思想禁锢,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崛起在西方总是很有争议。过去的20多年里,西方媒体经常把中国描述成一个国家政权与人民对立的国度,政权是压迫性的,抱住自己的权力不放,而民众则在异见人士领导下进行着抗争。一些欧洲人,例如在奥斯陆的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就是一个放大的东德或放大的白俄罗斯,正等待着一场"颜色革命"。  相似文献   

11.
<正>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伴随着工业革命成为一种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也影响到东方国家。在中国近代,认为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二元对峙的观点曾十分流行,当时不少人认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只能批判自己的文化,走西方之路。这种西方文化优越论掩盖了一个基本历史事实,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曾长期互相影响,东方文化也曾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是在19世纪西方国家取得了世界发展的主导权后,它们将西方文化标榜为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不断向外传  相似文献   

12.
真忙与瞎忙     
正所谓真忙,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如发现九尾彗星,如在灵感下写诗作画,虽废寝忘食,亦无所苦。这是真正的工作,只有这种工作才能产生伟大的东西与文化。人在这样忙的时候,已把自己忘掉,便无暇计及利害金钱了;心被工作充满,同时被工作洗净,于是手脚越忙,心中越安怡,不久即成圣人矣。所谓瞎忙,表面上看来是热闹非常,其实它使人麻木,使文化退落,因为忙得没意义,大家并不愿做那些事,而又不敢不做;不做就没饭吃。在这种忙乱的情形中,人们像机器般地工作,忙完了一  相似文献   

13.
1935年开展的中国文化问题大论战,既是近代中西文化相互批判的尾声,也是要求二者融合的序曲.历史在赋予中国共产党人反帝反封建实践任务的同时,也把融合中西文化的使命推到他们的面前.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东方世界的重大胜利.不同的民族对东西文化的结合方式有着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除了受政治力量对比的因素制约之外,也有其不易觉察的文化原因.马克思主义的东渐,也是其不断东方化的过程.它与半东方社会的俄国文化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进一步与东方文化主要一系的中国文化融合,便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文化在近代之所以最终未同欧美个人主义文化结合,而与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根植于俄国土地的列宁主义相融,表明马列主义与我们的民族文化有着某种契合性.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中国人开始正视并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这种选择由被动而主动 ,由选择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化到选择其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呈递进态势。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们看清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弊端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代 ,马克思主义新文化的引入便成为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平台的神力     
<正>这里的"平台",并非楼梯转角处,也非观景的高台,而是指某个位置、某种地位或是某种社会环境。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摆在菜市场的摊位上,只能被人花上几元钱买去,做压菜缸之用。而放在拍卖会的展示台上,就会被人当作宝贝高价拍下。一幅地摊上的平庸画作,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要把这一优势真正的发挥出来,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地、一贯地做到本单位、本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去.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往往感到思想政治工作不好做,它是一种"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思想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确是看不见的,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工作做到他人的思想中,所体现的效果才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把"虚"事做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深厚积淀的诚信文化传统,但为什么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诚信缺失问题还很严重?仅仅以市场经济起步阶段难以避免的道德与经济的“二律悖反”是难以解释其中的原因的,还应从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中寻找和分析,以促进中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一、中西方诚信文化之比较1、中国的诚信文化主要是一种道德规则,而西方的诚信文化主要是一种商品交易规则。中国人的确重视诚信,儒家思想注重以“诚”为本。然而,中国古代的诚信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属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体系中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史开启之时,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深感闭关锁国会使中国继续落后下去,必须学习西方的文化。当时的西方,其工业文化、科技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教育文化、艺术文化等,所显示的异样性、特殊性、先进性,的确令人惊奇,于是“西学”的引进也就成了逐渐兴起的时代潮流。到了“五四”前夕,就连被革新派视为封建遗老的林纾竟成为译介西方文学的前驱人物。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人求的是圆满,绝对不是对错。最讨厌没是没非的人,但是最不喜欢是非分明的人。凡是是非分明的人,人缘都不好,事情都办不通。我们是要求很高的民族,我们要在圆满当中去分对错,分对错分到不圆满,那你就前功尽弃。西方人是很简单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中国人绝对没有这回事。在中国,经常犯错的人反而没有事,经常对的人反而搞得倒霉透顶,这是不是很奇怪?你要知道  相似文献   

20.
火花集     
△做人,要做正直的人;做事,要做公道的事。△有理想的人把每天都当作生命的起跑线,争取每天起码学得一点新知,做出一件善事,日枳月累,一生肯定会有意义。△苟安一生,不如奋斗一时。与其风平浪静、明哲保身地平庸一世,不如劈涛斩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