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走进安顺屯堡村寨,随处可见穿寨而过的清澈河流,雕刻精细的石桥,古朴独特的石房,山清水秀,流淌着悠远的江南韵味。冬季是贵州旅游的淡季,然而安顺市大屯堡景区的游客却是纷至踏来,景区游客人数成倍增长。去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以云峰屯堡为代表的屯堡旅游助阵,安顺旅游迈出新步伐。"讲好屯堡故事"成为安顺旅游正在挥笔写就的新篇章。"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让大屯堡文化旅游圈呼之欲出,使安顺形成‘黄果树+龙宫+大屯堡’旅游产业体  相似文献   

2.
<正>让世界知道一座城市也许容易,让世界了解这座城市则不简单。不过,倘若从一道千丈瀑布里来触摸这座城市,或许会简单许多。比如安顺。千百年来,黄果树大瀑布的壮美气魄,赋予了安顺以大气、秀气与灵气。安顺,作为贵州旅游的发源地,是贵州喀斯特地貌带最精华最美丽的地方,自开埠以来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魅力:彰显一座城的底蕴与底气历史似乎颇为眷顾安顺,虽居西南一隅,却不时在这里留下篇章和典故:作为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商风日盛,历经百年,曾领黔地之先,有"商业之盛,甲于全省"之谓。  相似文献   

3.
2006年,贵州旅游令所有人惊喜。此前,“贵州旅游”这个概念支离破碎:遵义一线被划归重庆,铜仁地区被湖南张家界归并,凯里被广西旅游打包推介,兴义和威宁被云南列为旅游推广范围,没有一个真正的贵州旅游的概念。以至谈到贵州,大家只知道有一个黄果树瀑布。而通过省委、省政府持续不懈的推广,特别是2005年以来的多彩贵州系列比赛,“贵州旅游”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被推出,立即引发了贵州旅游的急剧升温。2004年我带外国团到台江时,基本看不到国内游客。今年4月再到台江参加姊妹节,铺天盖地的国内游客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视野。游客爆满、酒店爆满…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3月19日贵州发布2024年全省文旅“四免一多一减”优惠活动,黄果树景区的游客数量不断攀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纷纷前来感受春天的气息,欣赏大瀑布的雄奇壮丽。“各位同学,我们接下来将见到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请大家按秩序排队进入景区……”3月21日,天气晴好,黄果树景区内游客络绎不绝。贵州海外旅行社导游李文倩正忙碌地引导着一支由150余名香港培侨中学学生组成的研学团队,前往大瀑布景点。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喜欢名山大川,有人喜欢名胜古迹。在贵州黄果树景区,从OTA(线上旅行社)平台上不断导入的游客大数据,让景区智慧旅游平台同样"人山人海"。黄果树景区自2013年启动"黄果树+互联网+N"的旅游产业升级战略以来,已经生成了774万游客的消费者画像。依托这些数据,游客在行程  相似文献   

6.
谌贵璇 《当代贵州》2024,(11):56-57
<正>安顺创造性地谋划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和一流旅游城市,全力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贵州绿色算力基地、医药及旅游食品基地。安顺,地处黔中腹地,寓意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安顺这片热土,富含着敢为人先的基因。从1978年关岭自治县顶云公社农民群众创造的“定产到组、超产奖励”承包责任制,到1988年建立起“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安顺一直激情满怀、步履铿锵、追赶跨越……  相似文献   

7.
9月25日到9月30日,安顺若飞广场每天都演出一台安顺市自己创作排演的节目。这是安顺市委、市政府组织的2006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系列活动之一的“神秀黔中安顺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神话歌舞剧《黄果树传奇》、大型花灯歌舞《唐二闹春》、地方民族歌舞综艺晚会《龙宫之夜》——一台台取材于安顺地方风物,富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的演出,让安顺市民大饱眼福,扎扎实实地享受了一次文化的盛宴。  相似文献   

8.
李永林  彭勇 《当代贵州》2006,(24):28-29
调查显示:2006年贵州十大关键词是“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拨大赛”、“纪念长征”、“建设和谐贵州”、“旅游大省”、“黄果树瀑布节”、“原生态民族文化”、“整脏治乱”、“换届选举”、“农村医疗改革”、“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杨宇峰  董桂 《当代贵州》2022,(25):48-49
<正>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随着夏天到来,贵州各地的旅游热度也持续上涨,人气不断攀升。这里有曲折绵延的乌江水域,有傲立绝伦的梵天净土,有领先时代的“中国天眼”,有传承千古的民族文化……近年来,随着贵州旅游产业化步伐加快,一批新旅游景区悄然走红,如“中国天眼”、毕节化屋基、乌江下游山峡风光、罗甸大小井等新兴旅游区备受青睐。进入暑期,赴黔游、避暑游、本地游、周边游、自驾游成为主导,亲子、露营等旅游产品更是广受欢迎,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受到游客追捧,全省旅游市场正强劲复苏。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用凉爽的独特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暑旅游经济,在繁华的都市、美丽的乡村、热闹的景区,为全国游客带来一场场旅游盛宴。5月16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2019多彩贵州避暑度假游主题推广季启动仪式在重庆市举办。今年,贵州针对全国所有省(市、区)的居民推出旅游优惠政策,与往年相比,优惠范围更广、优惠时间更长。近年来,贵州充分用好凉爽的独特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暑旅游经济,在繁华的都市、美丽的乡村、热闹的景区,为全国游客带来一场场旅游盛宴。  相似文献   

11.
习安鸣 《当代贵州》2012,(21):12-13
安顺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从旧石器时代的普定穿洞古人类以降,人类活动在安顺频繁融合激荡,产生了极富魅力的牂牁文化、夜郎文化、三国文化、屯堡文化、三线文化,形成一大批璀璨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同时,安顺还是国家甲类旅游开发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资源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8%,远高于全国1%、全省4.2%的平均水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让黔中文化发展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2.
蒋叶俊 《当代贵州》2014,(16):22-22
“按照规划,我们会再建一条跑道,与当前的这条并列延伸.”遥指机场跑道旁的空旷地,贵州省安顺民用航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涛谋划着未来,他坚信,立足于得天独厚的旅游市场,黄果树机场定能成为支线机场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3.
贵州旅游业在今年“五·一”期间,受到“假日经济”的拉动,接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蜂拥而至的游客使人们看到了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前景,增强了信心。同时也暴露出我省旅游业“行、游、住、食、购、娱”的建设,跟不上旅游发展需要。游客大量增加,带来的突出矛盾首先是旅游汽车不足(特指接待旅游团队的旅游定点车辆),这已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正>安顺市按照与时俱进转型升级、加快景区建设、丰富产品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的要求,大力实施"市域景区化、产品多元化、服务标准化、营销数字化"四大工程,全力拓展和打造大黄果树旅游圈。九年回首聚黔中,再看安顺新风貌。第十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即将召开,这是继2006年首届旅发大会之后再一次在安顺举办的盛会,作为东道主,安顺又一次吸引了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目光。旅游优势不可替代安顺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全省旅游发展格局中,"资源富、区位好、影响大"是省内其它地区无法比拟、不可替代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不可替代。全市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以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西线旅游“黄金线”上的黔中腹地安顺,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大型火力发电厂——安顺发电厂。它是我国“九五”期间兴建和投产的大型火电厂之一,是贵州电网目前单机容量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主力发电厂,是贵州电力上台阶的标志性工程。规划容量为(4×300MW),一期工程(2×300MW)于1996年4月18日正式开工,工程总投资30.3  相似文献   

16.
高水平规划旅游产业集群 《当代贵州》:《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已于年初编制完成,这是我省旅游发展的一个大动作。请问富玉书记,为什么要搞“黄果树国家公园”的建设规划呢?  相似文献   

17.
为了把我省旅游业当作扩大对外开放的先导性产业和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利用被誉为“中国喀斯特公园省”、神秘的夜郎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等资源优势,让四海游人更了解贵州,向往贵州,必须以超前意识,大力发展贵州旅游业,成立黄果树市(或旅游特区),创旅游名牌产品,加强宣传促销,提高贵州知名度,振兴贵州经济。在此,笔者不揣冒昧,提出以下建议和思考。 一、建立黄果树市 黄果树瀑布高74米,宽81米,是亚洲最大的瀑布,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以景建市,事不宜迟。 1.从地名学的角度审视,中外许多名胜景区,都依托当地神话传说、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安顺通过构建大黄果树全域旅游树网模型,把龙宫、大屯堡、格凸河等散落的资源串联起来,打造全域旅游的"参天大树"。而"瀑、洞、屯、河、食、养、廊、野"则是大树上结出的八大珍果。安顺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安顺屯堡更是名声在外,由于保留了600年前明代江南地区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让诸多学者和  相似文献   

19.
正"按照规划,我们会再建一条跑道,与当前的这条并列延伸。"遥指机场跑道旁的空旷地,贵州省安顺民用航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涛谋划着未来,他坚信,立足于得天独厚的旅游市场,黄果树机场定能成为支线机场中的佼佼者。黄果树机场原名安顺机场,始建于"三线建设"时期,在2013年以前主要是作为航空作业基地。近年来,随着安顺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其民用价值开始凸显。  相似文献   

20.
如今,“贵州”的字眼前所未有地频繁出现在国内及海外媒体上。无论是从“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到“多彩贵州”的一系到策划活动。从第二属“9+2泛珠三角地区”经贸合作洽谈会到“沿着红军走过的足迹”大型考察采访,还是从“国际乡村旅游论坛”到荔波“申遗”成功……贵州正全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一个新的大外宣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