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有一次,他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初稿写好后,他觉得不满意,又反复修改。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5个字。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啊。“ 欧阳修的这种“怕“显然与我们平常说的“怕“  相似文献   

2.
我看过《吉鸿昌》故事影片后,又看了《吉鸿昌》传记文学,吉鸿昌的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犹如镌刻在坚石上的碑文般,牢牢地、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以至成了座右铭,这就是:“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粗略读来,这话似乎平淡得如同一杯白水,而且相近的“名言警句”,不知要比它“高明” 多少,“新奇” 多少.可是,当反复认真地读了又读、想了又想,特别是进一步了解了这位赤胆忠心、威武不屈的爱国将领,用自己“每一步行动” 所写的短短39个春秋的“历史”后,它就象一股势不可挡的滚滚春潮,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鞭策着我,驱使着我在辽阔无垠的人生海洋上,坚定地扬起理想的征帆,乘风破浪,步步向前.  相似文献   

3.
第九节江青又打又拉彭勃拒上贼船 1973年1月11日,江青带着一帮人又闯到了八一厂.彭勃一边迎接,一边让人打电话请李德生主任来,他怕江青胡搅蛮缠,有了麻烦无法对证. 可江青这次一反常态.她满脸堆笑,主动与彭勃握手.这场景使彭勃有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闲谈中,江青说:"彭勃,你字写得很好嘛."彭勃随应着说:"我读书不多,只是平时自己爱写写划划,说不上好.江青同志在哪里见过我写的字?"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新的革命的伟大旗帜。要学习、研究和宣传好这个理论,必须充分认识它的科学价值、历史地位和邓小平同志创立这一理论的伟大功绩。党的十四大郑重地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在我们党写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上,又写上了“邓小平同志建  相似文献   

5.
正1948年3月,解放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国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从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从西北、华北、东北到华东全线出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蒋介石政权的反革命车轮,推动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车轮风驰电掣般向最后胜利进军。这是解放战争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两种命运的战略决战就要展开,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犹如晨曦中初现的红日,即将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  相似文献   

6.
小枚 《红岩春秋》2008,(6):66-67
2008年5月,我与重庆市社科理论界同志一道,参加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在重庆市黔江区召开的2007年度全市理论工作会议,会上我结识了任光明同志。 任光明同志现任中共黔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曾获《民族文学》山丹奖、四川民族文学金牛奖等奖项。业余时间他喜好读书和摄影,有小说、报告文学及摄影作品发表。 20多年来,繁忙的工作之余,任光明同志对洪湖苏区和红三军历史做过深入的研究。在与他的交谈中,他对于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的无比自豪、对党在历史上深刻教训的由衷痛惜深深地感染着我;湘鄂西苏区的革命斗争史及以万涛为代表的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中,为理想而生,为真理而死的悲壮,深深激励着我。 人类的历史,总是由辉煌与坎坷写成的。客观地认识和总结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乃至一个人自信和强大的体现。正如任光明写的那样:“在经历了人生沉浮后的今天,我没有理由回避真实、拒绝真实。”由此,我向任光明同志约了一组文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这部书写了一位山一样的革命家,写了他群山连绵的同代人,写了陕北老百姓山一般高耸厚重的生命追求。结构有山的走势,脉络与皱褶自然起伏而又层次分明,字里行间弥散着陕北高原的气势又蒸腾出作者雄浑、沉着的山文化气质。 《群山》(作者忽培元,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贯穿的气势来自陕北高原人文地理和社会历史的深处,于是便有了一种博大。作为纪实文学、传记文学,《群山》在篇幅上没有狭隘、筒单地集中到传主身上,倒是以相当的篇幅描绘了陕北的山川风物,铺展了人物活动的自然、人文空间,甚至让我感到作者有一种高原情结、崇高情结,笔头一触及陕北高原,崇高审美的激情便燃烧起来,由景及人、由物  相似文献   

8.
新写实小说与现代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日的文坛,新写实小说依旧是个诱人的话题。新写实小说自80年代后期出现,几年时光度过,这枝文学树干上的新生枝柯正舒展筋脉,撑起一方天地,辉映满目青荫。这个事实本身昭示着我,将目光由一些沉重的理论命题移向它赖以生存的历史空间,在生活与文学的交汇之处,去留意历史的流程如何在文学那里打下的种种印记。我们不难发现,与同时期其他一些文学流派相比,新写实小说有着冷静的文学反思精神,它时刻将自己的根须深深地扎在中国的现实大地,汲取着营养,又寄寓着深思。它贴紧时代的脉动,于细微之中展示着一个社会在特定变革时期中的现实存在与历史嬗变。所以,在新写实那里,常让人感受到小说流贯着一种浓浓的社会意识、时代气息,这些意识与气息连结着我们的过去,折射着我们的现在乃至将来。透过这一些,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新写实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可以更深地体味它在文学的美学的哲学的等方面蕴藉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全国政协常委爱泼斯坦先生,离休前系《今日中国》杂志的总编.日前.他在北京寓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爱中国,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这儿有我的事业,中国就是我的家!”他说:“我走了一条奇特的路.中国人一般是由爱国主义走到国际主义,我却是由国际主义走到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东窗事发,一逃了之。某些贪官以此来逃避责任,企图逍遥法外。只是潜逃之路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潇洒惬意、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荆棘丛生、苦不堪言。人物1:辽宁省凤城市委原书记王国强出逃国家:美国生活写照:有护照不敢用,有病不敢就医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王国强在回忆潜逃美国两年零八个月的生活时表示,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段噩梦。"我和妻子整日不敢出屋,靠面包果腹,白天只能像犯人放风一样,在不足10平方米的斗室里转圈踱步。""这期间,我既怕中国发现我,又怕美国抓获我。致使我与妻子有护照不敢用,有病不敢就医,与国内亲  相似文献   

11.
正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一二·九爱国运动80周年的日子里,我弟弟陆征冒雨跑到北京植物园樱桃沟,在"一二·九运动纪念亭"拍摄了一组《铭记战争历史传承爱国情怀》主题展板图片。其中一张矗立在樱桃沟元宝石下方沟渠上的"保卫华北"石刻图片格外醒目,不禁勾起了我对寻找这块历史遗迹的回忆。一、听闻石刻最早听闻这块石刻是在1963年前后,我考高中那一年。从妈妈口中偶然得知,有一块爸爸(1)当  相似文献   

12.
梁衡 《新湘评论》2023,(1):61-63
<正>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特利尔的幽灵》,该文入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学生辅导读本(理论美文赏析)》。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在谈一个重大的政治话题——关于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是用文学来翻译政治。我们常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却是曲折的。我们这一代人亲历过这种痛苦,生产资料彻底公有化,人的思想要纯而又纯,甚至不许有个人的感情、爱好,  相似文献   

13.
N年前在非洲的时侯,一天我带着儿子到中国同事家串门.告别的时侯,刚能识几个字的儿子看见我这位朋友家门扇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带钥匙、关煤气,切记!!!"儿子不解地问:"这是谁写的?"我答:"就是这位叔叔啊!"儿子又问:"那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给他自己看的啦!"儿子还是不明白:"他自己都知道,还用给自己写吗?"这当然是孩子的逻辑,大人事情多.  相似文献   

14.
文锋 《党史博采》2005,(1):22-25,46
三年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破竹之势,将国民党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但毋庸讳言,在众多战役中,我军也曾有过失利,甚至吃过败仗,华北战场上的大同、集宁战役即是一例。真实地记录历史,总结历史是有益的,本文对华北战场初战的决策及作战过程作了真实的记述。  相似文献   

15.
文学传记难写。 公安人物的文学传记更难写。 好几次想打退堂鼓。主要是有一股热情支持着。 这股热情本不是我的,它源于陈龙的许多老同志、老部下。这些当年在延安吃小米、住窑洞的青年侦察干部,如今都已年逾古稀,他们中间有的当过部长、副部长、局长、副局长,有的当过公安厅长、公安局长。不论是谁,只要一谈起中国的侦察工作,人人必说陈龙,一说到陈龙,又都激动不已。他们把陈龙称为“引路人”,“侦察工作的入门思师”,“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好领导”。  相似文献   

16.
正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事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文学家。毛泽东喜欢文学,尤其是中国文学,终生保持着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毛泽东不但文学素养极高,而且在讲话、讲演和写诗文时经常"古为今用",且又恰到好处。毛泽东是把中国古典诗文当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  相似文献   

17.
谢京帅 《党建》2015,(2):40-41
<正>陕北是一片浸透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从1925年入党到1935年光荣牺牲,革命烈士谢子长抛头颅洒热血,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伟大事业。他积极创办农民讲习所,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组织农民协会开展武装斗争。他奔走西北、华北各地,发动著名的清涧起义,点燃了西北武装斗争的烈火;随后又与刘志丹、习仲勋等发动渭华起义、靖远起义和西华池起义等,领导和创建了陕北红军、陕甘革命根据地。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说陕北有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没有陕北,就不得下地。"  相似文献   

18.
正谷雄一长期从事党的军运工作,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平定兵变",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与阜平苏维埃政权,在华北树立起第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旗帜。谷雄一是河北省安国县人,中学毕业后被党派往张家口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军工作。后曾在方振武部任中校参谋。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被迫离开西北军,谷雄一到商震创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和平、津、唐一代活动,专门从事党的军运工作。在一片白色恐怖下,他积极协助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组织起众多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武装小组,并在华北各派系军阀部队中建立起我  相似文献   

19.
<正>马云6月23日在其个人微博上给高考落榜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想你这几天肯定很失落,我理解!因为我有过两次同样的经历。特别是第二次高考失败,我记得发榜那天晚上,自己和几位同样没有考进大学的同学一起,躺在老浙江图书馆门口的平台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虑惆怅……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怕自己会永远抬不起头,怕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开幕词中指出:“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31年后的1976年,中国又一次走到了两种中国之命运的决战关头。两种中国之命运和前途,又一次进行了激烈的决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