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家乡赤水,是一个生态环境特别好、旅游资源特别富集的地方。赤水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2.77%,居全省第-o ” 2019年3月7日,在全国两会贵州省代表团团组开放日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村民杨昌芹热情地回答媒体提问。  相似文献   

2.
正走进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街边一栋三层楼房,外立面由一片片竹子装饰而成,门上方写着"极竹堂·赤水竹编非遗体验中心",这里就是杨昌芹的竹编公司。"小时候妈妈织毛衣、做鞋子、制作少数民族服装,我看两遍就会了。"杨昌芹说,她从小就很喜欢手工技艺。初中毕业后,因贫辍学,后来自己攒钱继续读书。2007年毕业实习时,17岁的杨昌芹和一些同学被选派到全国十大竹乡之一的赤水市,向贵州竹编工艺创始人、贵州省竹  相似文献   

3.
走进赤水市大同镇大同村,山岭新居叠现,田野充满生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们喜气洋洋…… 熟悉大同今昔的人都说,大同变了,变得让人欢欣,变得让人鼓舞. 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农舍掩映在翠竹丛中;一条条水泥道路连接四面八方;一片片果园基地丹桂飘香.在这里,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气息.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4月,我被组织下派到赤水市大同镇天桥村任"第一书记",从此与天桥村干部群众一起投入到全村脱贫攻坚任务中。天桥村是省供销社多年的帮扶联系点,虽说2017年1月全村57户精准扶贫户已全部脱贫,但离全面小康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几年,我们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农户增收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赤水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设赤水市"两学一做"讲习所,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增强农村党员党性修养。如今的赤水农村,一幅产业兴旺、党群连心的新农村画卷在连绵起伏的青翠丘陵上徐徐展开。"党员带富有成效,干部干事有闯劲,集体经济让村里有了家底,我们日子红红火火,这都是党员的功劳。这样的党员队伍,要得!"65岁的元厚镇桂圆林村原支书肖义武为农村党员的变化伸出了大拇指。今年初,赤水市结合"两学一  相似文献   

6.
正过去贫穷落后的赤水市两河口乡大荣村插腊沟组能旧貌换新颜,当地村民都说是得益于村支书唐永富的带领,是他挺起了插腊沟的脊梁。"好个插腊沟,三年两不收;夏天饿不停,冬天冷不休。"这首打油诗,形象地刻画了赤水市两河口乡大荣村插腊沟组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今的插腊沟,水泥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满山翠竹是农民的"绿色银行",1500多亩核桃已定植上山,500多亩连片的鱼塘里,鱼儿活蹦乱跳,从城里来钓鱼休闲的人络绎不绝。当地村民都说,"插腊沟能有今天的变化,得益于大荣村村支书唐永富的带领,是他挺起了插腊沟的脊梁。"  相似文献   

7.
正美丽乡村是多彩贵州的组成。"治脏、治乱、治污"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赤水市凯旋村和民族村作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乡村环境如何"美丽蜕变",村民还有哪些"美丽烦恼"和"美好期盼",环境整治有哪些实用有效的高招?记者深入这两个"国字号"生态示范村,求解答案。  相似文献   

8.
大棚遍地,果树满山,蔬菜、食用菌、人参果、油桃、草莓等新优特产品丰富了市民的餐桌,也给农民带来了富裕.看着眼前的巨大变化,大庆市大同区大同镇一村的村民们说:能有今天的富裕生活,多亏了刘春和会"抠".  相似文献   

9.
正"富顺的山高啊高,岭岭直往天上飘;富顺的男人像条牛啊,天天耕地啊吃不饱。"这是赤水市旺隆镇富顺村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道尽了富顺村贫困的过去。如今,返乡能人的带动,让这里的乡亲看到了致富希望。2010年年底,在外打工9年的明  相似文献   

10.
正赤水市有赤水河、习水河、福宝河支流三个区域。建成水库52座,其中,中型1座、小(一)型8座、小(二)型43座。赤水市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整治新问题为主要任务,强力推进"建体系、重修复、严治理、抓保护"四法同治,牢牢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大数据为切入点,整合水质  相似文献   

11.
致富参考     
[致富之路] 赤水市:林业生态建设 造福二十万农民 2004年,赤水市2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2312元,比上一年增加207元,增长 9.83%。据悉,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从竹 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获得的收入近1000元,占 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地处黔北的赤水市,处处是蔽日的树 林和翠竹。1995年以来,赤水市抓住国家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 的机遇,因地制宜地确定了以造竹为主要  相似文献   

12.
正按照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总体部署,赤水市将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市级层面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层面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级层面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分别由各级党组织书记兼任负责人,让文明实践"专"起来。7月的赤水河畔凉风习习,气候宜人。夜幕降临,河岸的葫市镇小关子村文化小广场又热闹起来:跳广场舞的、打快板的、敲锣鼓等自成一组,自得其乐。  相似文献   

13.
《党史文汇》2021,(6):11-17
正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附近的三号基准井喜喷工业性油流,全国上下一片沸腾!适值国庆10周年前夕,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建议将发现油田的大同镇改名为大庆镇,"大庆油田"因此得名。然而,大庆油田是一个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产出原油含蜡高、黏度高、  相似文献   

14.
正"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市信访局接人,举报件、信访件、交办件隔三差五都要收一堆。"这是之前赤水市白云乡平滩村的真实写照。如何将群众反映、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做到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平滩村支"两委"在开展刀刃向内自查自省的同时,将全村模范党员、乡贤、"五老"以及大户组织起来,到矛盾纠纷突出的村组,与群众面对面"摆龙门阵",了解群  相似文献   

15.
正对赤水市而言,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已经成为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阵地、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和正确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九大以来,赤水市立足学和做,把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作为促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主阵地,努力开辟出了一条新时代干群学习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况顺航 《当代贵州》2016,(16):34-35
正"十二五"以来,赤水市依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立足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6%以上。因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名扬中外的赤水市,是全国"革命老区"和贵州第一个党支部"赤合特支"诞生地,历史上涌现出贾若瑜、秦川、段雪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光荣的红色革命传承。"十二五"以来,赤水市依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立足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凝聚起率先小康的强大力量,取得综合实力提升最快、  相似文献   

17.
正"坚持党建统领,坚持抓学习、增活力、优服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分管党建工作的赤水市税务局副局长韦勇恒说。赤水市税务局通过抓党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凝聚推动税务改革先锋模范合力,不断提升赤水税务机关党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神圣庄严的党徽党旗、严肃有力的党建标语、生动丰富的图文介绍……赤水市税务局建立了党建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年初以来,肇州县对换届后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集中轮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打造"覆盖式"课堂。举办乡镇站办所长及村"三职"干部和乡镇党员干部及村"两委"班子成员教育轮训班,确保乡、村两级干部培训全覆盖。开展"套餐式"教学。科学确定培训内容,邀请县内挂职专家,遴选县纪委、县委党校、县农业局等单位部门业务骨干,为乡村干部量身设计教学方案,确保参训  相似文献   

19.
正2月初春,天气逐渐回暖,正是春耕好时节。在赤水市旺隆镇鸭岭村,村民纷纷走出家门,抢抓春耕时机忙着犁地、种苗。"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解除,镇村干部除了每天24小时在防控卡点坚守,还派党员干部和农技专家给我们解决农耕时遇到的问题,特别提醒我们出来劳作要把口罩戴好,真的很贴心。"村民刘远芬一边与记者交流,一边给菜地盖膜。  相似文献   

20.
正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贵州省赤水市坐拥竹林面积近140万亩,是中国最大的竹海,全年可在山林收集自然生长的各类鲜竹笋5万余吨。为了促进竹笋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赤水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竹笋深加工项目。2005年6月,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赤水市丰富的生态竹林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专注于绿色、生态、有机食品的研究、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