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前沿     
政府应急能力建设的思路东北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SARS与政府公共政策》课题组的报告认为,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应明确以下思路:1.政府始终要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确定自己的职能定位。2.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必须以政府为主。3.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政府应急职能、应急体制、应急投入等构成,其基本的统筹次序应该是“确定应急职能范围→构成应急体制框→安排应急投入资源”。4.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职能应该是清晰的、明确的,政府应急职能的界定包括三个方…  相似文献   

2.
李军鹏 《新视野》2007,(2):29-32
公共行政体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体制的一般模式,建立公共行政体制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公共行政体制的实质在于其公共性、公正性和服务性.公共行政体制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共管理职能、公共权力运行、公共组织体系、公共财政体制、公共治理结构与公共效能管理等方面.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这一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公共管理职能、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健全公共组织体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公共治理进程、提高政府公共效能,全面推进政府管理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政府间事权划分是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财政体制的前提,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现行政府间事权划分不科学、不合理,地方政府过多承担了教育、社会保障等全国性公共品支出责任,支出责任分配形成"小中央、大地方"格局,产生"事权与支出责任倒挂"、"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换言之,过度的公共支出地方化并不利于政府事权的有效履行,从而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那么,如何有效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呢?事权划分的第一步应厘清事权划分的逻辑进路,作到内外清晰、上下分明与横向互动;第二步是按照外部性与最优供给规模选择和确认事权责任主体;第三步是明确区分一级政府事权的层次性。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事权有效履行的财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转换与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着"政府缺位"和"政府失灵"的现象,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短缺。这说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制度性的缺陷。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从过去的城市偏好转换到城市和农村并重,而且实现供给重点由城市向农村倾斜。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尽快构筑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体制。  相似文献   

5.
公共产品直接关系公众的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共管理理念的深入,我国公共产品服务体制的不科学引发的不良后果日益凸显,特别是公共产品服务高成本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公众的福祉.政府对公共产品服务的垄断体制是其高成本服务的根源.政府垄断体制下,不仅不可避免地导致低效率,还使公共产品的管理机制松散,“公地悲剧”随处可见,对公共产品服务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也难以形成.公共产品服务高成本问题需要从破解政府公共产品垄断体制入手,变公共产品政府垄断体制为公共产品公私伙伴体制,进行民营化改革,有效化解公共产品高成本服务顽疾,最终达到增加公众福祉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有调查表明,78.1%的人认为医疗界出现的种种怪现象首先是政府逃避了应负之责.王建民之死根源在医疗体制.体制弊病的背后是政府职责定位的偏差.自发展经济成为各级政府的首要目标以来,政府同时扮演着"商人"和公共权力执掌者的角色,政府的财政责任自然也就同时包含了商业责任和公共财政责任.政府一旦成为"商人",往往忽略甚至牺牲本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商业责任也往往侵蚀公共财政责任,形成政府的商业责任和公共财政责任相互冲突的局面.由于内在的角色冲突,政府不能甚至不愿充分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对医疗这一公共事业投入不足.把本应承担的责任推向社会,公益事业变成商业,越来越具逐利性,其结果,"救死扶伤"不再是医疗机构天经地义的守则.  相似文献   

7.
岳静 《理论建设》2013,(6):96-98,95
社区是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承载体,是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前沿阵地。社区应急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推进社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市社区和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建立常设的城市社区应急组织,包括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以及应急管理专家库;做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准备,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应急预案体系;注重危机教育的阵地建设,培育良好的城市社区应急文化,加强社区居民居安思危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8.
建设服务性政府是政府转型和政府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地方政府则是将中国政府的政治承诺、为民服务的理念付诸实施的直接承担者,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直接执行者,这都涉及到政府能力的问题。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同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政府能力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一方面需要建立缜密系统的政府能力评估体系,另一方面更要大力提升地方服务型政府的能力:进一步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进公共治理主体的再造;积极挖掘和开发体制内外的资源;重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相关机制和制度建设;切实推进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9.
公共危机应急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一环。由于政府危机治理主导地位尚未确立、公众与第三部门的参与度不足、应急治理法治保障不够健全等诸多原因,我国的公共危机应急治理往往难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社会协同的社会治理体制建设为解决公共危机应急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具体来说,可以从政府的主导地位出发,培养公众和第三部门的参与能力,继而逐步形成完善的法治保障体系,切实可行高效地进行公共危机应急治理。  相似文献   

10.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公共收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公共财政体制下 ,如何合理筹集满足政府履行职能需要的公共收入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对我国当前公共收入规模和结构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的基础 ,提出了在我国进行公共收入分析应把握的原则以及规范公共收入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政府权力定位会形成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不同的政府定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模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政府主导型、政府分权型和社会运作型。法、英、美分别是这三种类型的典型代表。有较长专制主义传统的法国政府重视对公共文化的干预,它通过国家文化与通讯部以及地方派驻代表对公共文化进行统一管理。同时,通过"文化分散"政策调整中央主导的管理模式带来文化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有较长自由主义传统的英国在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上坚持政府"不能不管,也不能多管"的原则,虽然在中央设立文化行政主管机构进行统筹管理,各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同时又设立准行政机构进行具体运营,形成了公共文化管理的"分权"体制。美国自由主义的建国理念使得美国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干预十分有限,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各级政府不设置专门的公共文化管理机构,美国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管理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政府信任逐渐成为吸引公众注意力的主要议题。政府信任作为社会最大的信任,是发展政府权力、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基础。公共伦理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它反映着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公共利益的价值判断、态度和基本立场,在公共伦理的视角下,如何认识和化解我国政府信任危机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推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制定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为此,需要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进行战略分析,科学设计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并就公共行政体制构建的战略任务、阶段性目标与推进策略进行设计与安排.具体说来,应实施"三坐标的公共行政体制建构战略":一是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公共需求为轴心,分段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构战略;二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国际化进程为轴心,收缩干预权力、提高治理能力的法治政府与效能政府建构战略;三是以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为轴心,强化政治责任、拓展人民责任的渐进型责任政府建构战略.  相似文献   

14.
张锦忠 《当代贵州》2005,(18):32-33
"公共管理仿企业化",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在管理社会和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仿效或借鉴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以完善公共管理、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效率.尤其是直接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政府基层部门,更适合于"仿企业化".本文就公共管理中应树立的新理念及如何建立优质高效运作机制,作了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看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国基  黄国华 《求实》2007,(10):92-94
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与城市之间实行两套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造成农村公共产品历史性欠账较多,供给严重不足,这对我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起着阻碍作用;同时供给效率低下也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因此必须改革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通过重构供给体系、完善决策机制和多元供给机制、强化预算和监管、改善政府绩效考核等途径,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信息管理是处置公共危机的关键环节.经过近年的发展,我国危机信息管理体制初步确立,传媒在危机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得以优化,公共危机信息管理制度化水平逐步提高.公众公共危机意识在危机频发中得到加强.但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传播体制仍未尽合理,信息共享问题仍未解决,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于政府危机管理的需要.因此需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健全危机信息保障资源配置系统,从组织制度和技术上提高公共危机信息系统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发挥专业人才和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政府公共管理就是履行公共职能,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公共权力"来自公民权利,实质是公民权利的委托代理方式.因此公共管理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并忠实地为人民办事.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从传统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必然促使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权利的回归,体现了公共管理强调社会主体多元,明确公民的国家主人地位,吸引公民的主动参与,强化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等新趋势,逐步做到从"为民作主"到"靠民作主",进而迟到"由民作主",以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对加强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变革公共管理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进而对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根据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客 观分析和把握公共管理客观规律,创新公共管理基本理论,构建公共管理全新理论体系,就成了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经过十年发展,我国西部与东部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有所缩小,但实现东西部均等化的目标还需要较长时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应重塑开发理念,从注重缩小经济差距转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收敛.按照公共产品层次性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事权,启动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从"激励型"财政体制转向"均等化型"财政体制,建立惠及西部民众的新型财政分享机制.完善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经济治理型政府".  相似文献   

20.
地方行政体制变革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改革现有网状行政体制,理顺各级政府、政府与其他公共服务机构的关系.服务型政府要求公共服务提供者接近社会公众,对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作出回应,这要求调整各级政府权力配置,赋予基层政府更多执行权力.我国应当推行以职能调整为基础的行政体制,在划分地方各级政府职权前提下,根据职权设置行政机关.我国政府内推行"三权分立"是可行的.政府系统内权力划分要考虑决策权与执行权有效制约问题,更要通过分离决策权和执行权以提高行政效率.执行机构多元化和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关系明确化是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