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周前,我在办公室里读着《外交政策》杂志,突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世界顶尖思想家之一就坐在我隔壁,仅仅一墙之隔。每年,《外交政策》杂志都会评选出“全球百名顶尖思想家”。而今年排在第37位的就是我的同事马丁·沃尔夫。  相似文献   

2.
从一九九四年第十期看中国的发展又一段很长的时间过去了,我想对你们这本办得非常好、内容很丰富的杂志写一篇简短的评述。我总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将这份杂志从头读到尾。我希望将我的订阅期延长3年。下面是我对第十期的评述。从1949年开始的统计写得很好,很能说明问...  相似文献   

3.
寻根     
寻根□李佳那天回家,妈妈正在读表姨从香港寄来的信。妈妈不停地擦泪,她拉过我的手,慈爱地望着我说:“小佳,你看,表姨年近古稀的人了,还在香港天天念叨着故乡的亲人们。那把从故乡捧回的黄土,夜夜相伴在她的枕下。”我接过表姨的信,读着读着,眼前一层清雾弥漫,...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号的《中国残疾人》杂志“理事长沙龙”专栏,有一篇《轮椅上的“侠客行”》,其中,“侠客”刘峥伟先生的“短语”:“别人看咱低低的,咱看自己高高的;别人看咱高高的,咱看自己低低的”,引起过我的强烈共鸣,而且至今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5.
人贵有警觉     
八十年代中期,是我文学创作的高峰期。那时候我刚得过一次全国文学奖,媒体炒作得很厉害,紧接着很多杂志纷纷约稿,加上其时精力充沛,一天到晚就埋在稿纸堆里了,无尽的稿约和持久的兴奋支撑着我可以在两三个月内写出一部长篇,一个星期完成一部中篇,两三天可以做好一个短篇。因一个名字突然引人注目,每年可以接到八至十家出版社和杂志的笔会邀请,因稿债如山,我只能择其一二,其余时间就全将自己关在书房斗室里了,看着一篇篇作品寄出去,很快又一篇篇登出来,播有所收,收有大获,于是更加精神焕发,写志昂扬。1985年,我参加一…  相似文献   

6.
杂志办得非常好。我是刊物多年的忠实读者,不但我自己看,周围的人也在看,不少看过的同志评价都很高。 根据我的了解,大家喜欢这个杂志,第一个原因是它有很强的思想性,这是杂志的个性所在,也是区别于其他杂志的一个特点。信息量虽然不算大,对信息的反馈也不如其他报刊快,但如果说要找出国内思想性强的杂志,我相信它一定位于前列。  相似文献   

7.
六年前,我偶然接触《时事报告》后,一下子被它活泼的风格、精采的内容所深深吸引,从那时起,我就成了《时事报告》的热心订户。因为杂志经常来、及时看,时间一长,家中《时事报告》越积越多。妻子觉得旧杂志放在家中占地方,于是每过一年或两年就把这些旧杂志当废品卖掉。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今日中国论坛》编辑部:我是山西的一名普通读者,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开始阅读《今日中国论坛》,到现在已经有近两年时间了。在我的影响下,我儿子也喜欢上了咱们杂志,妻子却反对我们看杂志,意见不小,说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了,不好好复习老看杂志怎么行。儿子说看这本杂志对学习有益,不仅能开阔视野,说不定对政治考试有一定的帮助。妻子半信半疑。后来,儿子  相似文献   

9.
郭太生 《中国保安》2014,(24):28-29
就目前在中国知网上查询到的有关保安研究成果与理论文章看,我本人在保安理论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少,作为公安院校的专业教师将保安业作为研究领域之渊源,我已经在2013年《中国保安》杂志的一篇专访中谈到过.这里想再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对加强保安理论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我坐在铁窗前,反复读着监狱《祁连心声》报上的一篇报道,举目放眼窗外的高墙和墙外的蓝天,耳畔回荡着瞽官的教诲:生命、人生、价值、荣辱……心头萦绕着曾自问过若干遍的考问:“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往何方去?”  相似文献   

11.
忽然得知范如娟老师意外去世的消息,很吃惊。入夜,灯前。翻看着在老师指导下写的一篇篇文章,睹物思人,感慨万千。我是热爱写作的宝钢工人。三年前,到沪东工人文化宫参加宣传世博的活动,见一位面容白暂的瘦瘦的中年女子正给文友发名片,希望大家积极投稿。接过名片一看,上写:范如娟,《今日上海》杂志编辑。交谈中得知,这本杂志报道现今上海的好事。  相似文献   

12.
展示陈祖芬     
“六一”前夕,陈祖芬把她新近出版的《童话展示柜》送给了我。书不厚,又图文并茂,我立马读了起来。读着她越来越少儿化的文字,看着那些摆出各种姿态逗你玩儿的小仙女、小公主、小天使、猪八戒、兔儿爷、米老鼠等诸多小精灵,我忍不住哈哈大笑。真是少有的精彩阅读,少有的狂喜阅读。读完重看书名,我觉得书名叫《展示陈祖芬》或许更恰当。  相似文献   

13.
《同舟共进》2012,(9):82-82
上海 网友MikeShi《同舟共进》这本杂志,我是2011年才知道的。2月搬到新的住所时,隔壁住着一对阿公阿婆,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70多岁的人还天天上网,我偶尔也与他们交流对今日社会的一些看法。一天,他们神秘兮兮地递给我一本杂志,说:“你可以看看这本杂志,非常不错。”我一边接过一边想,不会是路边卖的那种无聊刊物吧?一看,就是这本《同舟共进》,封面极为朴素,然后随手翻阅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匆忙间无意识地看是哪家出版社出版,有没有邮发代号,可杂志不但邮发代号不差,连ISSN编号都有,主管主办单位是政协广东省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10年,这个数字总是让我想起一些往事。10年前,我刚就读本科,当时心血来潮地在杂志上发表一篇《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信心》。最近,学生们尽心准备庆祝建党90周年的歌咏比赛,朗朗的歌声给大学校园衬托得分外和谐,伴随着歌声,我伫立在楼下,时间回到了起点。  相似文献   

15.
<正>暑天大热,坐在村里的小房间里,无电视可看,有时就只好东摸一本杂志、西摸一本书地闲看下去。许久不看小说的我,竟然抓了本以登载小说而著名的《收获》来读。此杂志我一直订阅,但阅读重点在散文和随笔之类,而第4期的头条是中国现代话剧大师曹禺先生的女儿,也是话剧大家的万方的《你和我》。这是一篇  相似文献   

16.
上大学那阵,总听人说起《人民公安》杂志,由于图书馆没有订这本杂志,也就无缘一睹风采,惟一知道的就是这本杂志是公安部主办的刊物。我第一次亲密接触《人民公安》杂志是在实习的时候,那年我有幸到安徽省公安厅宣传处实习,每到月初,就能看到心仪已久、飘着墨香的杂志,大方中包容着秀气,严肃却又不流于世俗。“卷首语”、“新闻调查”、“芳星园茶座”和“原野”这些栏目无不昭示着编辑记者们的慧眼和匠心。由于当时我在实习的同时,还要到学校上课,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琢磨杂志,因此这时与杂志的亲密接触也就停留在“看”的程度上…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学生违纪现象,对此,善于借题发挥,则可比害为利。有一次我在讲课中,发现一位同学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世界知识》杂志,当时我正在讲解“矛盾双方的统~”。于是我便走近那位同学,面对大家说:“有的同学喜爱看《世界知识》杂志,了解时事,关心国事、天下事,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利用L课时间来看,则成了坏亨。好事变成了坏事,表明好与坏这对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正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统一。当然,矛盾双方的转比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因此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要以时间、地与和条件为转移。体育锻炼是…  相似文献   

18.
非常希望本文能吸引你的全部注意力。 让读者一字不落一气呵成地读完本文是我的最大目标。但是,我也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你可能读着读着就走神了,然后又集中精神继续读下去,如此反复。也许是因为本文的确很枯燥无味,但更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你的大脑。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台声》2011,(10):112-112
尊敬的台声杂志社工作同志,您好!我是《台声》杂志的老读者了,由于我小区距离市邮局甚远,兼我已96岁高龄,身体行动不便,总是不能及时收到贵杂志,无奈之下随信附上人民币20元,订阅最近一期的杂志一本,盼能按时邮寄!  相似文献   

20.
作为·钙押运员,我很茸欢阅读《中国保安》杂志,吲为它的内容贴近我们工作和生活,更容易引起共鸣。前不久,我在《中国保安》杂志上读到了《永不服输的“高龄”队长》这篇义章,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