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笔者用烟气穴位注射,治疗家畜腰肢病(风湿、闪伤)31例(马15例、骡7例、驴9例),均经1~2次治疗而愈。 选穴 前肢选抢风、膊尖、膊栏、膊中、弓子,后肢选大胯、小胯、汗沟、仰瓦、巴山、肾棚、百会。 治疗方法 取香烟5支,长输液胶管2个、烟嘴及12号长针头、100ml注射器各一个。将病畜保定在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79年以来,取鼻尖穴注射30%安乃近注射液治疗马骡便秘10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治疗方法 取鼻尖穴(位于两鼻孔内侧上缘联线中点一穴),30%安乃近10×2支为一次注射量,小驹可适当减量。畜主保定头部、穴位处常规消毒,术者左手大拇指与食指提起穴位处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向前上方刺入穴位2~3公分,注入安乃近,拔针后用棉球稍压片刻以防药液溢出,然后畜主放开保定的头部。  相似文献   

3.
1976年以来笔者用强的松龙注射液、2%普鲁卡因、维生素B_1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大家畜四肢闪伤及风湿症87例,其中牛12例,马19例、骡29例、驴27例,治愈79例,有效率为91%。 穴位选择 前肢取抡风穴,后肢取百会穴。 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2%普鲁卡因注射液10~20毫升,维生素B_1注射液10毫升,强的松龙5~10毫升,一次穴位注射。穴位要选准,进针深度要适宜,注射前后均需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4.
我国兽医电针麻醉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已成为当前兽医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麻醉方法。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首次实验成功马骡耳针麻醉(穴位注射),并用这种方法为马骡进行了各种手术200余例,成功率达90%以上。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军马防治检验所和北京市兽医院开始采用电针麻醉(取抢风、三阳络透夜眼穴组),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氟美松针剂结膜下注射治疗马骡角膜混浊46例,效果较好,亦未出现不良的反应。方法是先用2%普鲁卡因滴眼3次作粘膜表面麻醉,并保定牢靠;然后于上下眼睑结膜下注射氟美松液各1.5~2毫升。一般于注射当天畏光、流泪加重,隔日角膜混浊明显减轻,注后5~8天可使混浊消失。注射次数应视病情和疗效而定。如第一次注射后好转不明显,可隔2~3天重复注射一次,一般不需注射第三次。对创伤  相似文献   

6.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要准备打仗”的教导,为使马骡耳针麻醉更加适于战时需要,我们在学习兽医大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摸索出马骡耳麻新穴,经15例手术的实践证明,用一针一穴即可达到麻醉。 例如我们收治一匹盲肠尖变位粘连的病马,采取耳麻手术治疗,术前每分钟呼吸12次,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抢风穴水针注射治疗马骡前肢跛行14例(闪伤性10例、风湿性4例),治 愈13例,1例闪伤性的未愈。 穴位:抢风穴。针刺1.5~2寸深注入药液。 药液:跛行安(或镇跛痛)10毫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中西兽医结合的学术研究中,广大兽医工作者根据中兽医传统针灸穴位,采用新针、电针、水针等新的刺激方法,使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提高,费省效宏,深受群众欢迎。特别是电针麻醉、电针治疗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使古老的中兽医针灸术焕发了青春。电针治疗马骡结症等胃肠病已为大家所公认。据国内不少单位报道:应用百会、脾俞、关元俞、后三里、交巢等穴位组成穴组电针治疗牛胃肠病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江西省临川县等用电  相似文献   

9.
猪癫痫也叫猪脑旋风,发作时病猪突然倒地,四肢僵直,口吐白沫。笔者采用天门穴位注药法,治疗30余例,效果满意。具体治法①用氯丙嗪注射液,天门穴位注射1~2ml,1日1~2次。②苯巴比妥注射液,天门穴注射3~5ml,1日1~2次,即可治愈。  相似文献   

10.
我地区位于长春市南郊新立城水库周围,长年受潮湿风寒的侵袭,因此马匹患肾冷拖腰、寒伤腰胯的病较多。所谓肾冷,就是肾经阴冷,阴阳失调,阴胜其阳的一种病症。所谓寒伤,就是肾经被寒所伤腰胯疼痛的一种病症。在门诊我们采用扎火针、拔火罐疗法,治疗十几例病畜,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归及丹参注射液百会穴注射治疗牛屡配不孕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提高除输精时机、部位准确外.另一个原因是通过直肠检查使牛生殖器官疾病得以及早发现并给予治疗,但仍有部分母牛临床检查和直肠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却屡配不孕。笔者用当归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牛百...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临床上用水针增食穴治疗猪病后减食5例,“僵猪”2例,均1~3次治愈。 穴位及药物 增食穴在猪耳根后部偏下方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理盐水、注射用水、维生素B注射液、5~25%葡萄糖注射液等。 方法 选兽用12号注射针头,取上述药物5~15ml,注入左右侧增食穴,1天1次,一般12~24小时即可见效。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针刺可以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而吞噬功能的增强,往往和穴位、针刺强度、机体所处机能状态有关。为观察电针对马骡白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安排了以下实验。实验方法和结果(一)健康马电针后白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1.实验方法:选临床健康马5匹,电针百会、右抢风二穴。57—2型电疗机,电流强度2mA,频率187HZ,通电15分钟。针前和针后24小时、48小时各采血一次(采颈静脉血),检查100个嗜中性白细胞中吞噬大肠杆菌的细胞数。  相似文献   

14.
角膜炎是马骡常发眼病之一。我们应用溴化钾溶液静脉注射治疗该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一)药剂制法和用法 溴化钾5克,灭菌蒸馏水100毫升。先将溴化钾放入蒸馏水中,以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用滤纸滤于烧瓶中,煮沸10分钟后,补充煮沸时所蒸发的水份,冷却至30℃时即可应用。静脉注射。剂量按畜体大小及患病时间长短而定。一般剂量为:第一次5毫升,第二次7毫升,第三次10毫升。三次为一疗程,每隔三日注射一次。  相似文献   

15.
一头12岁水母牛因外伤发生截瘫,笔者采用中西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具体治法 中药: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没药、杜仲、巴戟天、补骨脂、续断、牛夕、伸筋草、兔丝子,连服3剂。因药价较高,仅服1剂。后改用牛夕、八棱麻、矮脚樟、五加皮、大活血、铁马鞭、路路通等天天灌服。西药:维生素B 10ml百会穴注射,地塞咪松5ml行汗沟穴、邪气穴穴位注射。经15天治疗患牛痊愈而投入使役。  相似文献   

16.
(一)操作方法 1.注射穴位:后海穴,位于肛门上尾根下方的凹陷处,正中一穴。 2.器械与消毒药:50毫升注射器、封闭针头、碘酒棉、酒精棉等。 3.注射药液及用量:0.25%(或0.5%)普鲁卡因溶液,成年马、骡每次20~40毫升,幼驹减半,每天一次;一般一次见效,若不见好转,第二天或隔一天再按上剂量注射一次。 4.操作方法:保定患畜,找准穴位,消毒后左手指按住穴位,右手将装好药液的注射器与荐椎平行刺入3~4寸(幼驹1.5~2.5寸),缓慢将药液注入后,左手指按住穴位,慢慢拔出针头,再作消毒。  相似文献   

17.
穴位 直接注入痛点。若痛点不明显时,可根据跛行情况选穴注射。 注射 常用10%葡萄糖溶液,用量根据痛点或穴位部位肌肉的深浅和取点(穴位) 的多少而定,选用2~3个痛点或穴位时,每点注入40~60毫升为宜。注射后局部常有轻度肿胀、疼痛反应,个别病例出现发烧,但经一天左右可自行消失,故最好隔两天注射一次。  相似文献   

18.
本人在治疗水牛脱出症时,对几组穴位电针刺激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观察。观察的穴位组有:活脱一穴,部位在肛门旁开5分各一穴。活脱二穴,部位在阴门旁开5分各一穴。百会与交巢穴组。每组观察4次。进针深度:治脱一穴、治脱二穴、交巢穴均进针4至5寸,百会穴进针2.5至3寸。 结果 治脱一穴、治脱二穴,无眼观临床表现。百会、交巢穴可见明显的向前收缩效果。其收缩部位从颈部起到整个后半躯都有临床表现:频率快,收缩快、幅度小,犹如有一股力接连不断地向前推一样。频率慢、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笔者用艾灸穴位治疗猪、牛破伤风,方法简便,经济实用,治愈率达95%。其具体治法是:把患畜隔离在阴暗、暖和、安静的地方。除去创伤处的坏死组织,用1~2%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牛行六柱栏保定,猪行长凳保定,即把猪的四肢左右分开,由两个助手协助伏在凳子上。将陈艾搓软,用草纸卷成直径约1.5~2厘米一指长松紧适中的艾条,点燃后在所取每个穴位上灸8~10分钟。猪的穴位可取天门、肾门、百会、大椎、尾根、尾尖;牛取天门、肾门、百会、尾根等穴。每天早晚进行两次,连  相似文献   

20.
从1984年以来,笔者对16例牛的腰扭伤采用0.2%麝香注射液行压痛点注射,全部治愈。 药物 医药公司经售的0.2%麝香注射液。 用量 每例为6~10ml,3天1次,一周为一疗程。 操作方法 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行皮肤常规消毒后,将0.2%麝香注射液注入,其进针深度一般为达肌肉中层为宜。 病例 石家湾乡兆冲村1头母牛,耕地后在回家途中,强赶越沟后,发现该牛卧地起立困难;站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