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6,(6):51-51
李嘉在4月21日的《北京晚报》上撰文指出:在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期间,4月18日,比尔·盖茨邀请胡锦涛主席享受家宴。一共三道菜加一道甜点:几内亚熏鸡肉沙拉,洋葱牛排或阿拉斯加大比目鱼二选一,然后是大对虾,甜点是棕黄油杏蛋糕。主人是世界首富,主宾是世界强国的元首,宴会地点是主人家——赫赫有名的“未来之屋”,  相似文献   

2.
杨树培 《奋斗》2007,(9):60-61
2006年4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时,首站到达的是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当晚,微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软件设计师比尔·盖茨设家宴款待胡主席。盖茨亲自精选了三道菜:前菜是烟熏珍珠鸡沙拉,主莱是华盛顿州产的黄洋葱配制的牛排,  相似文献   

3.
钟理 《党的建设》2007,(2):39-39
读过两篇文章:一篇是网络上的,题目叫作“盖茨请客,国人为何惊讶!”说的是2006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用三道菜夜宴胡锦涛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开始对美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18日,胡锦涛前往全球首富、微软公司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的私人住宅“未来之屋”探访,并与100多名其他宾客出席比尔·盖茨为欢迎胡锦涛主席而举行的晚宴。从胡锦涛对比尔·盖茨的家访可看出至少三点:一是表达中国政府维护公平贸易、打击软件盗版的决心;二是体现中国领导人对科学技术和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三是表达中国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雄心。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时,首站到达的是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 当晚,微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软件设计师比尔·盖茨设家宴款待胡主席。盖茨亲自精选了三道菜:前菜是烟熏珍珠鸡沙拉。主菜是华盛顿州产的黄洋葱配制的牛排,后菜是甜品——牛油杏仁大蛋糕。菜的数量不多,价格也不贵,但却充分体现了美国的风味特色。  相似文献   

6.
日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英国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时宣布,自己数百亿美元巨额财富将全部捐献给社会,不会作为遗产留给子孙。比尔·盖茨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会看到他的这一惊世之举。在此之前,拥有财产400多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富豪沃伦·巴菲特宣布,从今年7月起,他将分别向5家慈善基金会捐出市值约370亿美元的股份。多年以前,在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就当着1.5万名股东的面告诫他的子女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并当场表示要将他的财产全部捐赠给社会。辛辛苦苦…  相似文献   

7.
冯成 《当代贵州》2006,(11):16-17
如果你要问谁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还是比尔·盖茨吗?不!不是,是罗伯森·沃尔顿先生。如果你要问谁是世界500强之首?微软吗?通用汽车吗?都不是!而是山姆·沃尔顿家族的沃尔玛。  相似文献   

8.
张玉峰 《廉政瞭望》2008,(10):59-59
比尔·盖茨:让微软变成“工作狂”的乐园 用人之道:“让小组成员充分了解什么方面应该改善,更开放,使员工学会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能。” 比尔·盖茨带领的微软公司,人才流动率是IT业中最低的。微软是世界著名的“工作狂”的乐园,员工的使命感强烈,求知欲旺盛,忠诚度极高。这都与其独具特色的用人机制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比尔·盖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发誓要为地球上最贫困的大陆南非解决贫穷和疾病问题陷入沉默廷加一家住在开普敦郊区一所没有卫生设施的波纹铁皮屋中,周围是成千上万间同样涂得明晃晃的铁皮小屋。他家10口人,包括5名儿童,挤在三间昏暗的小房间里,家里谁都没有收入。他们属于这个星球上最穷的那批人。上星期,世界上最富的人走进了这间小屋。在昏暗的房间里,有张低矮的木板凳,比尔·盖茨及夫人梅琳达坐上去时,略微有些不自然。在这之前,60岁的一家之主恩科塞帕卡拖着身子挪过大半个房间,才坐进木凳一端的自制轮椅里。几年前,他从一列拥挤的…  相似文献   

10.
龙欣 《世纪桥》2005,(5):6-7
2005年5月8日晚,胡锦涛主席利用在莫斯科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的时机,专门抽出时间,会见了曾经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东北战场战斗的俄罗斯老战士及遗属代表。受胡锦涛主席邀请前来的有:马·阿·加列耶夫,现任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当年参加过牡丹江等地的战斗;退役少将塔·戈·舒德洛,当年曾是苏军反坦克炮连的排长,参加过解放沈阳等地的战斗;退役少校帕·弗·戈列梅金,当年苏联空军的一名领航员,曾参加过解放旅顺的战斗60年前,一大批俄罗斯将士在中国东北的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抗击日本法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6,(8):57-57
刘洪在6月28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6月26日,世界第二大富豪、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签署捐款意向书,,正式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约合375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捐款中的绝大部分、约300亿美元捐给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及其妻子建立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而盖茨夫妇也已为他们的基金会捐赠近300亿美元,用于贫困国家的卫生和教育事业。从当年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钢铁大王”卡内基,到当代的盖茨和巴菲特,在美国,关心慈善事业,捐献大笔善款,早已成为富豪们义不容辞的一项义务。富豪们热心慈善事业的义举,背后则是社会文化的影响。首先,在美国富豪中,慈善是一种传统。对于富豪们来说,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财富本身也就只剩下一个数字。与其守着这个数字,还不如让这个数字发挥更大的作用。许多富豪认同卡内基的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他们都把回馈社会、帮助穷人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和道德要求。其次,富豪们更看重积极奋斗的精神。即使是富豪的子女,他们年轻时仍喜欢靠自己打工挣钱来赚取生活费。再次,国家和社会的鼓励机制。在美国,政府对超过一定限额的遗产要征收遗产税,对于富豪捐助慈善事业,则有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而为慈善事业捐助所带来的美誉度,也鼓励更多富豪慷慨解囊。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比尔·盖茨曾科学地预言:“在21世纪重要竞争方式的改变中,高等教育扮演的角色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另外,经合组织在知识经济专题报告中也提出,“高校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部分,它将成为知识社会的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相似文献   

13.
彭德怀事件     
本文译自比尔·布鲁格著《中国:解放和改造,1942—1962年》一书第9章“彭德怀事件”部分。该书由美国巴恩斯·诺布尔书店1981年出版。比尔·布鲁格是澳大利亚弗林斯顿大学高级讲师,还著有《中国从激进主义到修正主义:1962—1979年》、《“四人帮”以后的中国》等书。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03,(24)
(排列顺序:期数·页数·题目·作者)13·3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胡锦涛)14·3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刘云山)19·3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吴官正)20·3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22·3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刘云山)评论13·21永葆党的先进性(本刊评论员)13·52从抗击非典看党的坚强领导(俊泓)14·15在“结合”上做文章、下功夫(本刊评论员)14·50从抗击非典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相似文献   

15.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最近预言:21世纪将是印度的世纪。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将印度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比尔·盖茨则说,未来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而是印度。这些预言都与印度正在进行的网络革命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6.
一、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在谈到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意义时说 :“一个例子就是一项购买命令的执行过程的成本将从 75美元降到 10美元 ,仅此一项就会为美国经济创造 1万亿美元的利润。”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把推进发展中国家信息化作为 1999年的重点。在世界各国积极提倡的“信息高速公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列为第一位。电子政府是在行政管理信息化基础上产生的 ,电子政府是一场革命。政府信息化的目标是 ,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 ,使政府的决策建立在及时、准…  相似文献   

17.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开来,党中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与此同时,此次疫情在海外呈现快速增长形势。世界各国应该如何看待这场疫情,又如何应对这样的不利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美国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的回信中明确指出战“疫”的关键——“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18.
落落 《党员文摘》2007,(2):19-20
看到两则比尔·盖茨的陈年旧事,耐人寻味,美国的Real Networks公司曾经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违反《反垄断法》,并要求其赔偿十亿美元。但在官司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到延安采访,在与毛泽东交谈时,毛泽东谈到了蒋介石。 斯特朗问道:“主席,你除在重庆谈判时见过蒋介石外,过去见过他吗?” “见过。”毛主席回忆着说,“那是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20.
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钧 《新视野》2000,(5):45-47
从7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出现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如重塑政府运动、再造政府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等;推动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因素,除了丹尼尔·贝尔所预言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和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危机之外,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前沿理论出现了相互融合、渗透,相得益彰的局面,影响较大的如公共选择理论、产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博弈论等;与此同时,热情洋溢的“真正创新的思想家”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以及热衷于缔造“数字神经系统”的比尔·盖茨等大胆地预测了关于公共行政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