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姐姐和妹妹     
刘军 《新青年》2005,(12):10
妹妹总是会得到父母多一点的关注,但往往只能穿姐姐的旧衣服;姐姐有更多的自由和责任,但她还是不喜欢无端多出一个人来和她分享父母的爱。其实姐妹之间的关系还不止于此,扮演姐姐或妹妹的人都会有她自己的故事:25岁的叶霜。每次碰到的熟人都会欣喜地看着妹妹说:“小妹真漂亮,长大了可以去做空姐(一个公认的专为漂亮女孩保留的体面工作)。”然后他们会看看我,说:“这是姐姐吧,挺文静的。”所以从小我就认为“文静”是个贬义词,人们用它来敷衍那些貌不惊人,也没有任何出众之处的女孩。同样的话从外人嘴里听得多了,我也就习惯了。从父母眼中也…  相似文献   

2.
肖峰 《新青年》2007,(8):42
也许是性格的原因,我曾经是一个对自己极不自信的女孩,从小被父母过分的溺爱着,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别人对自己好也是理所应该的,从来不在乎别人的感受。长此以往,性格越来越任性,和身边的人也越采越处不好。我也越来越怀疑,找了很多客观原因出来,也许是看不到自身不足的缘故,总把责任归咎于父母,总是觉得是父母给予的还不够,于是对父母很贪婪,自己就越来越堕落,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总觉得父母要给自己最多的,父母是最强的自己才是最强的,殊不知父母也有做不到或者失败的时候。现在搞得我很难受,觉得自己这种想法很荒诞,但是又很难正常的生活,很难不去想这个问题,好象有种越走越远偏离轨道的感觉。老师,我该怎么办啊?我知道我该及时醒悟,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服自己。你要帮帮我……  相似文献   

3.
我始终明白,自己是那种掉到人群里就找不到的主.因了这种自知之明,大学四年居然没有被人追过也没有追过别人.每每和闺蜜聚到一起,谈起大学时的浪漫恋爱,我就成了地道的听众.于是,这成了我一大遗憾,也成了我参加工作后,别人要为我介绍对象的一大理由,而被父母认为早已是26岁高龄的我,不得不面对好心人的关心.  相似文献   

4.
姜文一直很关心我我和姜文相差将近5岁。姜文属虎,却叫姜文;我属羊,反而叫姜武。我们的名字都是外公给起的。我和姜文属于两种类型的孩子,脾气禀性很不一样。姜文属于“我就是这样”的那种人,干什么全在面上摆着,做“坏事”也做在明处,属于很坦诚的那种人。在性格上,他外向,我内向。  相似文献   

5.
损友不该交     
《新青年》2003,(7)
细雨:你好!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今年我还进了学生会,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好学生。可是,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有着一阴一阳“两张脸”,我实在是厌倦了这种伪装的生活,可是我该如何摆脱呢?事情得从去年说起,我们大学附近有一些咖啡厅和迪厅,平时我很少光临,因为我们毕竟是学生,是“消费阶层”,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钱,去那种高档的消费场所我总觉得对不起父母。可是去年有一次我们宿舍的一个同学过生日,我也喝了一点酒,被大家强拉到一家舞厅在那里,我惊讶地发现,虽然学校校规明令禁止在校生吸烟,可我同寝室的同学竟都…  相似文献   

6.
与素质无关     
这篇文章我先给取的名字叫“渴望善良”,后来觉得不时髦,所以不顾一”,,切改头换面,生生和“素质”两字拉上关系。其实,也真的是和素质无关———我指的是那种喜欢伤害别人的人,可能从别人的痛苦中会得到快感的人,未必全是初中肄业,也有念过大学的,一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样子,偏就那么口无遮拦尖酸刻薄毫不顾及别人情绪,凭三寸不烂之舌将无辜者伤得体无完肤。有仇吗?没有啊,才认识两分钟。不懂吧?我也不懂。想破脑袋总结出仨字:不善良。对,就是不善良。别人已经一条腿残疾,够自己难过一辈子了,他仍狠下杀手伤口洒盐,“喂,花点钱雇个修路的…  相似文献   

7.
肖峰 《新青年》2004,(11):42
我是位刚考上大学的女孩.在班里,我发现许多同学都来自于大城市,出身于干部或知识分子家庭.而自己呢,来自于偏僻的小县城,出身于农家.所以在学校里,我最怕别人跟自己聊起这些,怕别人问自己来自哪儿,父母在做什么.一旦躲不过去,我就瞎编说父母都是干部.另外我说话有些乡音,为避免暴露,自己就尽量少说话.学习上有问题自己也不敢和那些来自城里的同学请教,怕他们看不起自己,怕他们问自己家是哪儿的.  相似文献   

8.
昆网 《新青年》2002,(2):22-23
姜文一直很关心我 我和姜文相差将近5岁. 姜文属虎,却叫姜文;我属羊,反而叫姜武.我们的名字都是外公给起的.我和姜文属于两种类型的孩子,脾气禀性很不一样.姜文属于"我就是这样"的那种人,干什么全在面上摆着,做"坏事"也做在明处,属于很坦诚的那种人.在性格上,他外向,我内向.  相似文献   

9.
母亲     
立之年蓦然回首,忽然发现自已是个性格外向,为人坦诚,遇事不气馁,宁折腰不弯的人。之所以能这样,我想,可能是由于母亲的缘故吧。说起自己的父母,人们往往会用“慈母严父”来形容。可我的母亲却显然不是一个温柔的女人,甚至有点儿秋风扫落叶般的“冷酷无情”。我生下儿子后,母亲  相似文献   

10.
筱青 《新青年》2004,(4):33-34
就在今天我要嫁人了,我的心里有几许的激动,也有不安,但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脑中一片空白。满屋子都是人,父母的朋友亲戚,还有我自己的一帮朋友,他们一人一句,都围着我,弄得我真的不知如何面对他们才好,同时,我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自己才好。好不容易,头发弄好了,妆上好了,朋友们把闲杂的人赶出了我的小  相似文献   

11.
学会感恩     
我是一个对生活常常怀有感恩的人 我感恩我的父亲母亲,是他们给了我生命,一个鲜活的有智慧的生命;是他们给了我身体,一个强壮的可以抵挡风风雨雨的身体;是他们供养我吃穿住行,供我读书学习,养育我成人长大;是他们给我成家立业,帮助我照料牙牙学语的孩子.我是他们的最爱,他们是我生命不竭的源泉.在我养育子女的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的恩德自己是一辈子也难以报答完的.  相似文献   

12.
没有青春的人?有这种人吗?有,就是我。8岁念小学一年级时全班同学都叫我“小老头”。后来全校认识我的人也都叫我“小老头”。当时我嘴巴上肯定没有胡子,我也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老头。当我学习了毛主席“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们应该相信党”这段语录后。我不再怀疑了。既然群众说我是老头。我就是老头。有一个成语也印证了这条规则,“三人成虎”。三人都可以成虎,百人为何不能成为老头?我是老头确定无疑了。  相似文献   

13.
《新青年》2003,(4)
这是一封从网上发来的E-mail,一个网名叫做“左右为难”的女孩子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细雨:你好!我是你的读者,我一直都很喜欢你的栏目。前不久我认识了一个男友,他对我很好,只是随着恋爱的不断深入,我对他也逐渐加深了了解。原来他是一个在社会上“混”的人。当初,我是因为喜欢他身上的那种仗义、豪爽才跟他交往的。可是现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他的那些朋友动不动就动手打人,他做的许多事我也看不惯,尤其是我的父母,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女儿把这样一个男友带回家的。为此,我也曾经试图改变他,可半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4.
罗西 《新青年》2004,(12):44-45
有武功的人是不用带兵器的,所以我很瞧不起那种把自己三两的酒量说成三斤的男人,更让我觉得可笑的是一些所谓粗犷男人动不动拍胸脯表示自己是酒林豪杰,以酒壮胆,狐假虎威.  相似文献   

15.
学会忍让     
《新青年》2003,(11)
细雨:我在一所卫校上学,是个中专生,我现在心里好烦,烦得想自杀,也想杀人!有一次我们宿舍的一个女生在大厅里当众把我摔倒在地上,我觉得她是在欺负我(事实上,同学们都认为我们是在开玩笑),我气愤极了,我想杀死她!我现在尽力在压制这个坏念头,我真有点儿恨自己了,我这不是心理变态是什么?有时,我还会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让人很不理解,有的同学骂我是神经病。如今,我无心学习,觉得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我的父母。我想问问您,我还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吗?一个渴望正常的“变态”女孩渴望正常的“变态”女孩:你好!你也许注意到了,我在“变态”二字…  相似文献   

16.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7,(3)
加号有一个家庭,这家的孩子的数学一直不好,父母给他换了不少学校。最后,父母给孩子换了一个教堂小学,这个孩子的数学就名列前茅了。父母很奇怪,就问:“是不是老师教的好?”孩子说:“不是。”父母又问:“是不是教材不一样?”孩子说:“不是。”父母问:“那是什么?”孩子说:“我一进教室,我就知道这  相似文献   

17.
肖峰 《新青年》2002,(2):34
虽然才走过了24年的人生之路,可裘明却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对什么事情都那么冷漠、麻木不仁。大学毕业那年,看到别的同学相互依依不舍,有的甚至抱头痛哭,裘明却没有这种感觉,似乎那种气氛不能感染自己。同学送他时,有的对他也依依不舍,但裘明对他们却没有那种感觉。有个与裘明同宿舍的人送裘明上车时哭了,看到他哭时,裘明依然“没感觉”。他在心里暗暗地恨  相似文献   

18.
陶宏开教授拯救网瘾少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教授的“魔法”2004年11月的一天,家住武汉的刘涛(化名)被父母拽到了陶宏开教授的家中。这位正在读高三的男孩已有5年“网瘾”,5年至今,他对家人所有的劝告都置之不理,不但耽误了学习,而且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危害,但他不想也没有决心改变自己状态。“听说你可以在几个小时里改变一个人,你真有这么神奇吗芽”刘涛用挑战性的眼神看着陶教授。“你看我这张桌子在变化吗?”陶教授平静地说。刘涛被陶教授的问话弄懵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其实它在变化,慢慢变旧。你也在改变,因为你在一秒一秒长大。你能告诉我世界上哪件东西哪个人不变化吗?”陶…  相似文献   

19.
有一些俏皮话是出处不明的,但流传甚广,自成其说。例如:“儿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面对此说,我要另倡新议地讲:“老婆也是自己的好。”就我而言,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要一诉衷情,论其究竟。谈一谈刚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1998年度“友谊奖”的我的贤内助。我的爱妻苗丽华,温柔大方,慧美过人,其父是北京人,她从小随父母迁居美国东部宾西法尼亚州,在一个没有其他东方人的美国乡村环境里长大。她是家中长女,下面还有三个妹妹,两个弟弟。五十年代从亚洲移民美国的家庭往往都是从零起步,家中人人要艰苦奋斗,力争上…  相似文献   

20.
百善孝为先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不会超过父母,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辛勤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悉心关怀、百般呵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一个人,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的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报答,不知孝敬,那就丧失了人生来就该有的良心,那是没有道德可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