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小东 《各界》2014,(5):11-12
经济学研究的几个特点 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到现在快五十年了,相对来讲对他有更多了解与观察的机会。我知道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心中我很少把他当做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所给予我的,更多的也不在专业方面,而是在他的道德文章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找脸     
对着镜子的时候.忽然发现我的脸不在了!人不能没有脸,我决定把它找回来。“师傅,刚才给你盖章的时候,看到我的脸了吗?你捡到我的脸了吗?”被称为师傅的人哈哈大笑:“领导啊领导,就是看到你的脸掉地上我也不敢捡啊。再说,我把卖一头肥猪的钱作为盖章费给你时,我是仔细看了你的,你那时就没脸了。”  相似文献   

3.
荆延春 《学理论》2009,(9):196-196
人们都喜欢把成功与机遇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新闻采写也有个机遇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者在找新闻,而新闻却不找记者,这是一对矛盾。有人在东奔西走寻找新闻何其苦,而有的新闻却不找自来,就发生在身边,这就是机遇。那么,如何把机遇变成新闻呢?有道是机遇来临,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获得了成功。反之,机遇出现,视而不见,必将一事无成。况且还有“机遇往往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一说。  相似文献   

4.
无悔有恨     
父亲这一生大概是最不走运的人了.不说别的,只说他的晚年,因工作需要从邮电局调转到工厂,结果现在邮电局的退休人员薪金有加,而工厂却倒闭亏损,父亲像从肥田落到了薄地里,晚年连退休金都没有保障了。母亲经常说他这辈子吃透亏了,你爱厂如家,你不拿工厂的一草一木,现在怎样?落得没毛鸡一样了吧?父亲不与母亲争,只是不屑地从鼻孔里挤出一个字:“哼!”我们姊妹几个也为父亲感到寒意,想他年轻时是多么实心实意地对待工厂?我在父亲身边生活时记到过两次大的自然灾害,一次是1972年的地震,另一次是1985年的洪水。1972年我11岁,…  相似文献   

5.
明星啊,明星     
我很生自己的气:为什么我不是明星?!明星可以板戏.可以作主持人.演戏iN够了.做主持人做够了.还可以出书时!念几天书无所谓.只有事儿就行。不会写别的.还不会写自传吗?通常是记者少明星.这回是明星自己炒自己.就更有戏了。有戏就有观众,有戏就有读者。可写的东凸很、也不必样样都写·只选几个有嚼头的。当\要写男人了。这世界不就是男人和女人的么y男人未入是丈夫.写一本书只被丈夫是报没味的.谁没有文天?要写就写情人.这才有“戏”。有情人也有苦恼。普通人苦恼是自己的。我是明星呀.我得把苦恼告诉大家。我虽然和某个…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9,(18):60-60
一所大学请我去演讲,我问了大学生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有自豪感吗?大家一致回答,有!我问: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这种自豪感呢?有人回答是长江、长城,也有回答是经济的高速发展、5000年的文明和文字、奥运、火箭升空……  相似文献   

7.
史飞翔 《各界》2014,(9):91-92
胡适很早就认识陆小曼。有一种传闻,说最初是胡适看上了陆小曼,但由于无法跟妻子江冬秀离婚,这才将陆小曼让给了徐志摩。这种说法大概属于戏说,于史无考。但是胡适与陆小曼的关系的确有些不一般,这却是事实。1925年,陆小曼给胡适写过两封英文信,很能说明问题。第一封写于6月初,内容如下:“我最亲亲的朋友:这几天我很担心你。你真的不再来了吗?我希望不是,因为我知道我是不会依你的。我只希单你很快地来看我。  相似文献   

8.
榜样的力量不是“无穷”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个习惯,就是要干好某件事情或某项工作,首先大树、特树几个榜样和典型。所以然者缘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真的是无穷的吗?我看未必。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上网了!今年八月,在本刊创刊15周年的日子里,杂志开通了http://www.ropiw.cn这个独立站点,在互联网上与广大读者和网友们见面了。作为一名在本刊工作多年而且摆弄过几天民标器的编辑,我乐坏了,逢人就说:ropiw,我们上网了!可是,很多人都觉得我的激动有点夸张——“上网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多了一件新工具吗?”这可叫我怎么回答呢?电脑、网络是工具,这我承认。而且,既然是工具,就会有缺陷、有局极性,所以你尽可以指着它说长道短。可是别忘了,“术中有道”,在技术手段的背后是一种文化潮流。据说…  相似文献   

10.
落位不落志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企业中,受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像我这样原来专职从事政治工作的人了。党委办公室“拆庙散和尚”,干事被调整做了其他工作,我被受聘为厂办主任的一名副手。起初,我确实有想法:这不是明摆着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吗?这不是明摆着让我避长扬短吗?何况,自己以前一直是组织上重用的干部,如今下来丢了位子、面子事小,说不准哪一天厂办主任不高兴,炒我的统自也未可知!然而,思想不通归不通,大势所趋,我觉得,作为个人,如要不被改革的大潮所淘汰,唯一出路只能是转变观念,在新的主战场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1.
租来的人生     
想想我们的人生,都是租来的,没有一种东西真正属于我们。我的好多朋友,最近几年都在买房子。股市不振、房价下跌,蠢蠢欲动买房的人也多了起来。不久前,我也跟着友人到上海去买房。除了价钱外,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土地租期有几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干政工的十几年,体味过“酸甜苦辣”,但使我最伤心的莫过于家人的不理解,尤其是我老爸。我老爸今年70多岁了,是个建筑工程师,搞了多年的技术工作,他希望我继承他的衣钵,吃技术这碗饭,可我却鬼使神差地干起了政工。于是他总是对我耿耿于怀,说我没出息。这能怪他老人家吗?我的工资没别人高,从事不了第二职业捞不到外快;平时不是组织个义务劳动,就是跑到职工家里搞家访,把节假日经常贴了进去;妻子下岗,女儿面临着考大学,经济上捉襟见肘,孝敬不了老人什么,反而要他们贴补些许……老父能不抱怨吗?这些曾使我苦恼访煌过,但…  相似文献   

13.
王涛,这位43岁的汽车调整工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辉煌。他的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等精神令人钦佩,而我最敬佩的还是他的人生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平衡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如何将理想和实际结合起来,给自己一个合理的人生定位,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却并不容易。尤其在当今社会经济转型、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能恰如其分地找到自己人生最佳位置更是十分不易。这位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不普通业绩的“汽车调整大/’,没有将自己人生价值定位在当前社会中最有诱惑力的做官和发财上,而是定位在一个普通…  相似文献   

14.
红薯的记忆     
汤礼春 《侨园》2014,(11):41-41
1961年正是三年大灾害时期,为了度过饥荒,我父亲不知从哪里搞到几麻袋红薯,这可成了我家的救命粮。有一段时间,我们家的主食就是红薯,每天母亲按人头蒸几个红薯,每天午饭时一人发-个。那年我8岁,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晚了些,等我回到家,父母已经上班去了,我习惯地揭开锅盖,里面虽然还有热气,却没有-个红薯了。难道母亲忘了给我留红薯了吗?我委屈地哭起来,大哥赶紧过来问我为什么哭,我告诉他没有红薯了,他就问我二哥是不是偷吃了我的那份红薯,二哥禁不住大哥的审问,只好承认他没吃饱,就把我的红薯也吃了。大哥气得打了二哥一巴掌,二哥大哭,我也跟着哭起来,我哭是因为我饿呀!  相似文献   

15.
许国璋教授     
──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要教怎样做人,是英语教育,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育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我们的理想要高一点,要做一个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只想练些应酬英语,到合资企业去跑腿,去做翻译,目标太平凡也大庸俗了。你就是做了合资企业经理,举止是不是要有修养些?谈吐是不是要更典雅些?写作时笔下是不是要有更多的文化内容?否则你每月挣成百上千,我也很鄙视你。这就是许教授许国草!这样的声音,我们以后听不到了。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是素质与肌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傅佩荣 《党政论坛》2013,(12):15-15
人在年轻时所设定的目标可以称为“五子登科”——“银子、车子、房子、妻子、儿子”。只要社会稍微开放,经济自由发展,上述目标到了三四十岁,就可能——达成。但是,这样就够了吗?有一次,我搭飞机从美国回台北,旁边坐着一位六十几岁的乘客。在闲聊中,他谈到自己很早就“五子登科”,后来3个孩子还全部在美国落地生根。原本希望在美国的子女家中享受天伦之乐,结果呢?  相似文献   

17.
传话三筛     
北哲 《党政论坛》2012,(2):37-37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3个筛子筛过了吗?”  相似文献   

18.
你说我是女强人?不,我最不愿意听这个。 们的宣传舆论长期以来给“女强人”刻画了这样一种形象;样子很凶,很不女性化,一天  相似文献   

19.
当前各企业都在探索职业迈德教育的途径和办法.有不少单位在这方面也取得喜人的成效。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引导职工敬业爱岗抓起.因为敬业爱岗与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强烈的敬业爱岗精神和行动,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把敬业爱岗作为职业道德教育基础来抓的客观必要性首先.敬业爱岗是人生丰业成败的关键。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十分崇敬自己的事业和热爱自己的工作的。爱迪生从十一二岁起就热爱科学.他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在试制电灯过程中.为了找到一种价格便…  相似文献   

20.
刘国昌 《党政论坛》2011,(12):59-59
前不久电影演员陈道明在一篇短文中写道:“朋友往往会问:你在家里都干吗?我说,什么都没干,发呆呢。我认为,发呆是最放松的事。尝试把自己脑袋放空,哪怕只有几分钟,其实也挺幸福的。”陈道明说的“发呆”,就是把自己的大脑“放空”:我这里说的是“清空”,其实意思都一样,就是将人的大脑处于一种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歇息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恬静的、快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