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亮 《工会博览》2011,(6):280-281
中国人民英勇的卫国战争—抗日战争,上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就开始的不畏牺牲的斗争,全面爆发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中国日本两国军队第一场全面的大战则是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在淞沪地区的大战,这次大战中日两国投入军队近百万,是一次陆海空三个兵种全方位立体化的大规模会战,其战役激烈程度在二战整个国际战场的角度看也属...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任总统拜登提出将重振美国同盟体系,突出美日同盟的重要性.未来美日同盟的"双向义务"合作与日本的同盟"对等化"诉求将相伴发生、相互影响,并逐步内化于美日澳印"四国安全机制"及西方"盟友圈"构建之中.中日关系中固有的结构性矛盾加上中美关系的紧张状态,使得美日同盟的对华针对性日益凸显.美日两国确认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公然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及国家安全利益,使得中美日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并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日本政府一直实行"政经分离"的对华政策,一方面追随美国承认台湾当局,另一方面逐渐扩大与大陆之间的民间贸易。到1962年,中日缔结了战后第一个长期民间贸易备忘录(LT贸易),双边贸易有了新的发展。然而,台湾当局利用日本国内的亲台湾派等渠道极力阻挠。由于这一问题与日本的国内政治斗争相纠缠,池田内阁最终对台作出妥协,使中日民间贸易遭受挫折。本文充分利用中、日、英三种文字的第一手资料,再现了这一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上述"政经分离"原则的内在矛盾以及日本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之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
尹章义 《台湾研究》2001,(4):72-79,86
一、反殖民宣言与台湾 爱日家的复苏 196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给殖民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以下简称为《反殖民宣言》),除了“壮严地宣布,需要迅速和无条件地结束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殖民主义”,也强烈地批判了殖民主义的各种不义和偏差,认为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5.
2010年撞船事件和2012年日本"购岛议题"使得中日关系紧张气氛持续升级。不同于2005年前后的"政冷经热",现阶段中日关系已对贸易关系产生了显著冲击。对此,我们基于内生结构断点的方法,以2008年第二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为分界点,将2002—2012年中日政治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此期间,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经历了三种状态:较弱、无影响、显著影响。第一阶段,由于政治关系的影响较弱,经济上的有利因素容易抵消政治的负面影响,因此表现出了"政冷经热"。在第三阶段,政治关系恶化对贸易的影响显著强化,同时经济指标走弱,由此出现了"政冷经冷"。结果还显示:由于双边关系紧张,2012年中国对日本出口潜在损失313亿—318亿美元,日本损失为368亿—379亿美元,高出中国近20%。  相似文献   

6.
林东 《当代世界》2014,(7):34-36
<正>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对话"(又名"亚洲安全会议")终于在争吵中落下帷幕,全世界目睹了中国代表团反击美日发难的精彩片段,痛快之余不觉已笼罩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之下。我们应当及时并认真地评估,香格里拉对话作为亚太地区政治军事风向标所释放出的战略信号。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新定义以来,美日同盟不断通过强化走向军事一体化和全球化.美国不是抑制而是推动日本重整军备,而日本也借助同盟追求更具进攻性的安全政策.美日同盟的强化并不意味着美日平等的"权利分享",而是体现出日本对美国战略的屈从.日本依赖美国的军事存在保证其安全并遏制中国,同时在经济上谋求同中国争夺地区合作的主导权.日本战略上的内在矛盾使其无法获得其他东亚国家的信任,也使东亚面临安全结构两极化的危险.构建和谐的东亚政治世界需要中美日建立稳定的三边合作关系,并最终将美日同盟纳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框架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最剧烈的一次变化以及中国国内政治的一次巨大动荡,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都纷纷制裁中国或想要改变中国。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实施了灵活的外交政策,很快打破了暂时的孤立状态,并更加开放和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其中,对日本的政策也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与日本对华政策的不同变化而逐渐调整成形,即一方面基于同日本的友好而谋求建立一种面向21世纪的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对日本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9.
雷墨 《南风窗》2014,(20):28-30
从中印关系的视角来看,莫迪政府强化对日外交,其主要意图在于在对华关系提升价值而非加剧对抗。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之初,美日两国相关领域专家曾就开启双边FTA谈判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两国政府间谈判后来也终于启动。作为第一阶段贸易谈判的成果,《美日贸易协定》和《美日数字贸易协定》已于2020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进入21世纪以来,美日贸易谈判得以启动,表面来看是美国为了降低与日本的巨额贸易赤字,利用追加汽车关税手段对日施压,日本被迫应允。实际上,美日贸易谈判的启动和发展是两国在经济利益、双边关系、地缘政治、权力博弈等多种动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美日贸易谈判增加了美国重返TPP/CPTPP制衡中国的可能,为美日联手打造排除中国的数字贸易规则创造了条件,建立了不对称权力谈判的样板,并增大了日本在中、美之间实施战略摇摆的可能性。美日贸易谈判短期内对中国的影响并不明显,但从中长期来看,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推动世界秩序重构、美日两国政府更替、RCE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国表态积极考虑加入CPTPP并正就相关事项展开研究等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会在多个方面产生较大影响。深入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美日贸易谈判有助于中国及时妥善应对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半月大事     
《工会博览》2004,(17):77-77
  相似文献   

12.
郑辉 《工会博览》2004,(16):78-78
●16日,中德两国的科学家在一项科学考察活动中发现中国南海确实存在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 ●17日,第十三届亚洲杯足球赛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幕。 ●18日,菲律宾外交部长德利娅·阿  相似文献   

13.
李润泽 《南风窗》2010,(6):86-87
对日本而言,"日美同盟"是日本国民全体的选择,将其理解为自民党政权的决策进行"改革"绝非明智之举,而中美接近其实表明日本1972年以来的对华政策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半月大事     
《工会博览》2004,(19):77-77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与日本的未成年人法律制度发展均比较完善,在各具特色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本文从案件处理程序、特点入手,对两国的未成年人案件刑事审前程序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17.
周边     
雷墨 《南风窗》2013,(24):23-23
印退出美日印联合军演据《印度斯坦时报》11月13日报道,由于担心刺激中国,印度最近突然决定退出美日印三国联合海上军演。据报道,美国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官员10月访问印度,探讨三国联合海上军演的计划。美日原准备在关岛海域举行军演,但印度国防部表示,"考虑到中国的感受,军演暂且应该保持在双边层面",最终印度完全退出这场军演讨论。  相似文献   

18.
半月大事     
《工会博览》2003,(15):78-79
1日上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三人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  相似文献   

19.
《工会博览》2004,(24):79-79
●16日,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创30年来最高水平,明后两年的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较高速度。 ●17日,伊拉克47个宗教和政治团体发表联合声明称,为了抗议美伊军  相似文献   

20.
林泉忠 《南风窗》2011,(9):86-87
冲绳在1972年"复归"日本后,庞大的美军基地在美日安保条约下继续存在,让众多冲绳人领悟到"复归"并没有解决存在于日本本土与冲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此后冲绳人萌生了"被美日政府出卖"的意识,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