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难忘红米菜     
罗俊士 《侨园》2014,(11):42-42
1963年是个涝年,漳河两岸尚未修筑大堤,河水一再溢槽,小麦颗粒无收,秋庄稼也种不上了。爷爷挎着个帆布工具兜去了山西。磨剪子锵菜刀哩!他攀岩走旮旯,连挣带讨,扛回一布袋柿饼软枣炒面薯干和晒干的窝头片馒头片。布袋里还有一包带壳的野菜籽。爷爷说20多年前,他在红军队伍里当炊事班长时,在一个山区宿营期间,每天吃这种菜。那时大旱,庄稼苗全死掉了,突然下了一场大雨,雨后,地里和山坡上密密麻麻长出的全是这种菜。等到菜长到人来高,分出好多杈,掰掉杈又拱出新杈。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7,(12)
正小时候羡慕吃食堂。一次,家里没开伙,父亲给了我5分钱,我在食堂买了一盘雪里蕻腌菜炒青米豆。腌菜咸津津的,青米豆软糯酥香,比我们家水煮盐拌的菜好吃多了,菜里的油尤其厚。吃完饭,碗边上蜿蜒着几道黄黄的油花。一餐饭,吃得我心满意足。成人后,我进厂当了工人,单身汉,三餐吃食堂。食堂的菜每天也有十来样,用粉笔写在小黑板上,挂在卖饭窗口,众目仰视之下:萝卜烧肉1角2  相似文献   

3.
1994年3月12日凌晨,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拍卖广场。我们见到了正待露宿的东莞市后街镇8人贩菜组。她们每天晚上11:00到达深圳蔬菜批发地,卖完菜,上午8:00或10:00以后坐车返回东莞,分别在家吃了中饭后抓紧午休,下午5:00——7:00到菜农家收菜装菜,然后立即把菜运往深圳。晚饭坐在车上吃,眼睛盯着天空躺——10年来,除了春节休息一周,几乎天天如此。  相似文献   

4.
11.多吃深色蔬菜。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红色、紫红色的蔬菜。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到一半以上。12.动、植物油混着吃。光吃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加快人衰老,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动物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在饮食上有个特殊的爱好:喜辣。“菜无论荤素,皆以辣子佐之”,以辣得满头大汗为乐事。平时吃饭,有菜没菜都可以,可辣椒是不能少的。黑面馍夹点辣椒便是一顿饭,还吃得蛮香。若没有辣椒,吃十个碟子八个碗也不香。1936年2月,毛主席率部东渡黄河征讨阎锡山,他却忍痛放弃了这一嗜好,因为“部队连饭都吃不饱,我不吃这个,标准高了。”4月初,部队攻下了襄陵镇,还捉了阎锡山的一名县长,毛主席高兴了,马上吩咐厨师老高炒了一碟油炸辣椒。这时,聂荣臻同志向毛主席请示工作来了。见主席吃辣椒吃得开心,就和他聊起辣椒来。主席风…  相似文献   

6.
唐珍 《党政论坛》2011,(16):41-41
11.多吃深色蔬菜。 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红色、紫红色的蔬菜。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到一半以上。12.动、植物油混着吃。 光吃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加快人衰老,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动物油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等。  相似文献   

7.
合理饮食是健康长寿的基础,下面总结正常成人"一二三四五六七"的饮食原则,希望大家每天坚持,更加健康!一斤蔬菜——每天应吃一斤左右的蔬菜,其中一半为绿叶蔬菜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能提供  相似文献   

8.
天底下的人谁不会吃?可是,就是有些干部吃到现在仍然不大会吃。岂止是不会吃,甚至是在吃的问题上,常常要吃批评。文件说,只能吃四菜一汤。他就把盘子做的大大的,一菜胜过一桌。文件说,限制一顿饭的标准。他就把一顿吃的金额说成是一天吃的。因此,有人说几十个、几百个文件管不住某些干部的一张嘴。文件怎么管不住一张嘴呢?是干部不学习吗?显然不是。他们可以不读书不看报,但是红头文件要看——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项政治待遇呀!他们为了钻文件的空子,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7,(6)
正衣在澳大利亚穿衣非常随便,在穿的方面不必太多注意。最关键的是澳大利亚商场售卖的衣服都特别贵,所以建议留学生到二手商店买衣服,那里的衣服不仅便宜而且质量很好。食澳大利亚是美食的天堂,以西餐为主,肉类是主要食物,但是各类蔬菜、面包、面食、饮料、米饭都可以在超市买到。澳洲民族多元化,各国口味的餐厅应有尽有,如中国料理、泰国菜、墨西哥菜、意大利菜、日本料理、法国料理等,在每个大城市甚至各地的购物中心都很容易找到,吃在澳洲有很多选择。  相似文献   

10.
治病的饭店     
成都市有一家独特的饭店——四川药膳店,它把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配上鸡、鸭、肉、水产、禽蛋、蔬菜,做成美味的菜肴出售。顾客在这里用餐,既能享受到中国菜的烹调艺术,又能防病强身。 这个设有四十四个座位的药膳店,自前年十月开业以来,每天前来就餐的有两千多人。药膳店副经理、五十四岁的曾声扬本人和他的父亲、祖父都是药学家。他父亲和祖父编写了一本手抄本,收集了一百四十多个留传在民间的药膳单方、秘方。在这基础上,曾声扬又增加了三十三个。饭店供应的药膳都是根据这些  相似文献   

11.
吃青菜能吃进不少农药,能吃死人,您信吗?蔬菜残留农药超标已成为近年来威胁百姓餐桌的一大突出问题。据农业植保部门抽样调查,在叶菜上使用高浓度农药的菜农占了种植户的32.8%,将近三分之一。过量施用农药的蔬菜品种主要有番茄、黄瓜、菜椒、豆角.韭菜等。科学试验证实,清水冲、开水烫或者用洗洁精洗,都无法根除残留在蔬菜上的超标农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靠高科技改善农药的品质,要靠法律法规的监督管理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不少爱吃韭菜的人如今不敢吃 韭菜,原因是种韭菜的普遍 施用一种代号为3911的含磷农药…  相似文献   

12.
拉萨新貌     
到西藏前,我们接受的所有忠告几乎都离不开这一条:西藏蔬菜太少,多带点维生素之类药品。现实却令人大感意外——拉萨的蔬菜特别多也特别好。一天清晨,我们采访了一个菜市场,熙来攘往的人流中,几百米长的市场上,茄子、芹菜。辣椒、白菜、萝卜……内地有的时令蔬菜应有尽有,而且都是鲜灵灵的,圆白菜每个重量竟达15斤!人们告诉我们,没蔬菜吃已是历史了。郊区的国营菜场、农村菜地到处可见,一色的塑料大棚环绕拉萨城。在一处大棚前,承包种菜的四川农民对我们说,这里土质不错,种菜比在四川还长得好。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不吃蔬菜,…  相似文献   

13.
吃素?吃肉?     
正吃素?吃肉?这事放到几十年前就不是问题,为啥?那时家里经济都不咋样。粮食配给,买肉凭票,大家普遍吃素,偶尔吃肉。虽然大家普遍吃素,但心里可是盼望着能有肉吃,不用顿顿红烧肉,但天天有荤菜都是开心的事。60年代人想吃肉没肉吃,70年代人好点,想吃肉有肉吃,但不能可劲吃,80年代人最好,想吃肉就吃肉,随便吃,挑着吃。90年  相似文献   

14.
解决城市居民的吃菜问题,是多年来大中城市的市长们耗费精力较多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不少大中城市都从改革统购包销体制入手,来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过去多年为什么蔬菜市场一直紧张,满足不了人民的需要?看来关键还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实行多年的国家统购包销体制的最大弊病,就是束缚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菜农不愿种菜,是造  相似文献   

15.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看到达官贵人在国家遭受天灾、百姓吃糠咽菜时仍然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便毅然利用皇后寿宴之机办起了“劝廉宴”。此宴非常简单,只有“三菜一汤”。朱元璋以菜劝臣:一劝吃萝卜,二劝吃韭菜,三劝吃青菜,四劝喝葱花豆腐汤。据说,这每一劝都有深刻寓意。就说“葱花青,豆腐白”的第四劝吧,其意在说明:为官者只有“一清二白”,才能保证“吾江山不变色”。由朱元璋的“劝廉宴”,想到了“忆苦饭”。这是过去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常用的一种方式。即吃一顿旧社会穷人咽的糠和菜,长征时红军嚼的草根和皮带,“三年自然灾害”时社员吃的…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6,(5)
正即将走出国门的学子们,对未来要面对的生活是陌生无知的。下面的经验建议不可不看,请把这话真真正正记在心里。01.永远不要忘了你出国是读书的,不是买买买,不是搞代购,不是学厨师,不是和有车的朋友每天出去玩发一堆朋友圈。你可以周末做做自己想吃的菜,和朋友出去看个电影,在床上赖到中午,看剧看到半夜。但永远不要忘了你是上学,和国内一样,要有计划,要写作业,要准备考试,weekday要有  相似文献   

17.
沈阳蔬菜市场放开前曾有人预吉,如果取消财政补贴,国营商业将面临窘境,主渠道将会萎缩,蔬菜供应将难以保证。三个月过去了,沈阳市蔬菜市场比预料的要好,国营商业在竞争中经受了锻炼,买卖越做越活,就连三十年无法解决的夏季烂菜也基本上杜绝了。  相似文献   

18.
古时候人们说话和写文章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语体?这个问题我想留给学者们评职称;但大体说来,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是因为汉字难写,因为难写,所以只好节省些;其次是为了节约书写成本.诸位知道,我国早期的字是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这样一来,不要说写长篇小说,就是记录政府工作报告,也得尽量省字.如果那时的一个部落酋长年终总结时,拿着稿子一念两小时,那得搞死多少王八?汉代以后文字记在竹简和布帛上,那也相当昂贵.如果把政府要员每天的讲话原原本本地记下来,天下人就都不要穿衣服了.  相似文献   

19.
美国城市里街头巷尾、大型超级商场、公司写字楼、学校、公园、地铁站、郊外机场、公路休息处、汽车加油站、旅游景点、野外宿营地,甚至华盛顿白宫和国会山旁,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快餐店。每天的午餐是美国人一日三餐中食品最简单、食量最少、最好对付的一餐,通常都是吃快餐。到了中午,美国的大街小巷上食客热闹异常,边看书报边吃的、一边听  相似文献   

20.
母亲万万没想到的是,她本来是为了儿女营养着想的一道菜,居然成了我们家的传统美食,而且还流传到了日本. 说起来已经有四十余年了.1965年,父母有了我们子女6个,加上奶奶,全家共9口人生活,而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90元还差1.3元.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母亲真是精打细算到了极致,比如,她常去粮店买碎米,那样会比一般的大米一斤便宜几分钱:再比如,她常在下午下班的时候去买菜,那时的菜常常是论堆卖,一角钱一堆,母亲就常常一篮子一篮子的将萝卜买回来,然后泡成“酸萝卜”,这样平均一个不到一分钱的萝卜就会变成一盘下饭的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