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晓芬 《理论学刊》2005,46(10):84-86
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属于人的全面发展规律范畴。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江泽民对人的发展规律理论的贡献有两点:一是阐明了人的发展的总规律,二是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发展规律。江泽民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  相似文献   

2.
黄泰岩 《前线》2013,(3):31-3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这就是说,改革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理应成为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也表明:不改革,生产力就难以得到解放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就难以得到切实改善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在根本上是适应民生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3.
闫实 《实践》2009,(4):40-40
住房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包括廉租房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普通商品住房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补贴制度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体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就人们关注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问题予以解答。——编者  相似文献   

4.
谁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呢?是不是谁的财富越多、谁发家致富的速度越快谁就越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这种认识过于简单。在有些地方甚至是错误的。占有财富、聚集财富的多少。不是划分谁是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标准和依据。原因就在于创造财富与占有财富有联系。但不是划等号的。有些人创造了财富但不一定拥有财富。  相似文献   

5.
杨刚 《当代贵州》2020,(15):16-17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办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民生实事,多年来贵州一以贯之。"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越要履行好政府保基本职责,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这是贵州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6.
王恺 《理论导报》2005,(11):30-31
EVA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的英文缩写.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益.它反映的是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如果税后净利润大于全部资本成本,EVA为正值,说明企业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增加了股东财富;反之,则表明造成了股东财富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孙永先 《奋斗》2010,(8):42-43
近年来,东宁县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先后制定和实施了~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政方针政策,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需的问题入手,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状况和群众生活水平,认真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就业、教育、就医等问题,民生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方式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一定的生活方式总是要受到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物质文明水准的制约和影响,而这种制约和影响是决定性的。如果离开了生产方式,则整个社会生活都将解体。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恩选集》第二卷第82页) 社会主义作为统一的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初级阶段,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实行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建立了人与人平等互助的关系,并提供了对整个社会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条件。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一切社会活动,不再为少数人发财致富的私利服务。社会把所创造的财富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发展。而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创造美好生活,根本还得靠优质、充分的就业。前不久召开的贵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就业优先"的决策导向,很好呼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民生期盼。稳住了就业,居民收入、消费提质、经济增长才有更稳固根基。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就业居"六稳"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全面小康建设的大力推进,贵州民生"短板"在不断补齐,一系列民生关切变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易感知、得实惠的民生福祉。而每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备受关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贵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之所兴在顺民意。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治安等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努力为老百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观点搜索     
毛泽东的政治遗产 张修智在2003年第6期的《瞭望东方》上撰文指出:毛泽东是一笔政治资源和财富。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一、群众观点。毛泽东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6,(2)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要做好此项工作,就必须首先找准贫困症结,从而开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良方。事实上,我国不少地区贫困的原因并非自然条件恶劣或天灾人祸,而是当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所致,有的人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有的人满足现状,温饱即安;有的人没有财富积累观念,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有的人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同时指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何谓政治文明 ?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具有怎样的关系 ?本文作了初步的探讨。1 .政治文明的内涵“文明”含义有二 :一曰文化 ;二曰人类社会的进步成果 ,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 ,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 ;在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 ,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社会精神生活的进…  相似文献   

14.
郑科扬撰文指出,谁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呢?是不是谁的财富越多、谁发家致富的速度越快谁就越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这种认识过于简单,在有些地方甚至是错误的。占有财富、聚集财富的多少,不是划分谁是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标准和依据,原因就在于创造财富与占有财富有联系,但不是划等号的。有些人创造了财富但不一定拥有财富,有些人拥有财富但不一定都是他创造的。这里就有一个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事实上,从反面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试想,如果把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划分是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标准,那有两个问题就说不清楚。第一,在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她是无产者,是最没有财富的阶级,而恰恰就是这个阶级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当时,中国最富有的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代表他们政治利益的是国民党,而恰恰就是他们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事实,如果以财富为标准,那就没办法解释中国社会是怎么进步和  相似文献   

15.
正兜住民生底线是发展重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准化扶贫水平,才能有效改善民生。民生事务涉及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内容,而且投资巨大,比如2012年贵州省完成各类民生支出达2157.04亿元,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78.4%;2013年计划投资550亿元为群众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实际投资70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8%。兜住民生底线是发展重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说:"要以‘马不停蹄’的步伐改善民生,采取  相似文献   

16.
住房,是人民消费的重要内容,住房的多少及其质量的高低,是一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状况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一、城镇居民住房现状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全省城镇(含郊区,不含市辖乡和镇辖村,下同)共调查了家庭户3.63万户,11.95万人。这些城镇家庭共有住房8.88万间(不含客厅、过道、厨房、厕所等附属用房,下同),269.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户均住房2.44间,人均住房面积为22.57平方米。在这些居民住房中,属单层建筑的占39.23%,二层以上多层建…  相似文献   

17.
《前线》2012,(11):F0002-F0002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教育、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人民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体人民切实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8.
人民幸福     
<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贵州紧紧围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谋划推出一揽子重大民生举措,顺应了全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就能让人民感受到高品质的生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正>衡量民生幸福的终极尺度,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快乐安康。快乐安康的生活需要物质条件的丰盈,更需要精神家园的守护和建设。精神家园是人民群众精神生命的安顿栖息之所,只有让精神有了家园,灵魂才能有所安顿,民生才会真正幸福。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和守护精神家园,从根本上说要靠文化建设。文化的功用突出表现在"化人"、"育人",即通过一定的教育引领和精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4,(2):35-35
张修智在2003年第6期的《瞭望东方》上撰文指出:毛泽东是一笔政治资源和财富。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一、群众观点。毛泽东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