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预测与未来是领导工作中既紧密相关,又相互分工的一组事物。预测是未来的先声与向导,未来是预测的目标与结果。预测与未来前后衔接,成为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它要求领导干部对于领导活动的将来既要有预先测度的本领,又要有事前料及的见识。这样,预测与未来就统一为领导的科学预见。科学预见是领导工作科学化的重要环节。 科学预见的昨天和今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样的箴言和警句经久不衰流传至今,说明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预见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预见,是指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进行测察的活动。而科学预见则是指事先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状况,作出的正确判断,从而得出真理性结论的活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都高度评价人类自身的这  相似文献   

3.
领导工作,要紧的是能有预见,就是说,见事要早,如果“见事迟”,事前没有预见,临事仓促,手忙脚乱,定会造成事业的很大损失。见事的早或迟,体现着领导智慧与领导艺术的高下,也是领导能力的标志之一。这几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处理复杂的国家事...  相似文献   

4.
所谓科学预见,就是根据事物运动的规律,对其发展状况与趋势所做出的判断性与推测性认识。理论科学预见作为科学预见的一种形式,有着内在的机理和运行规律。从纵的方面而言,它有自己的形成过程,从而具有历程性机制;从横的方面来看,它又受到内外诸多因素的制约,从而具有因素性机制。  相似文献   

5.
孙应帅 《学理论》2009,(27):20-23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这里,在把握“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时,一方面,要牢牢把握住理论来源于实践,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并不断与时俱进的方面;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从实践中得来,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证明正确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预测意义。这包括:一、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二、理论具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把握和可预测力;三、理论都是有期效的,但在特定时间段内相对稳定,不能轻言过时;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等。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然科学理论是科学劳动者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仪器和方法所获得的关于科学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由于自然科学理论具有客观真理性、系统性、全面性、逻辑性等基本特征,因而它对于科学研究及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一、自然科学理论的认识作用 1、科学理论对科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和预见作用。科学实验的进行离不开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9,(52)
涉足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这一经济理论前沿研究为数不多的专家,对这一问题的判断可谓莫衷一是,对市场化程度的量化指标衡量和未来发展走势的认识尚没有获得学术界一致认可的答案。基于不同的方法,专家对我国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市场化改革情况大致可以列出以下三种预测结果:高位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将超过80%,中国将成为标准的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位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将达到70-75%,中国将成为相对成熟的或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低位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将达到65%,中国将成为准市场…  相似文献   

8.
作为技术预见工具的技术路线图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技术预见是有步骤的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发展进行探索的过程,其目的是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战略研究领域和新技术,而技术路线图是对某一特定技术领域的未来延伸的看法。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战略工具已经广被用于技术预见领域,旨在于提高技术预见活动的影响力和把握未来的能力,更能把握技术发展中的规律性。在科技政策领域,利用技术路线图进行技术预见,可以通过不断修正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选择机制,为科技规划等技术预见活动提供了一个整合不同利益共同体观点的平台,能够避免制定科技政策过程中潜在的技术负效应,能够提升科技计划管理过程中的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茂伟 《理论探讨》2008,(1):147-149
于系统论视阈中,西方领导研究的拓展历程反映了研究者对领导系统认识的逐步深化.以系统科学的系统动态理论及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为工具,梳理百年来西方学界对"什么是领导"的认识;分别从系统要素、结构和演化三个角度,评析西方学界对领导系统要素及层次、结构、演化的认识发展.在此基础上,预见西方学界构建领导理论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的领导能力提升,必须从思维科学入手,研究科学思维与提高领导预见能力、领导谋划能力、领导决策能力、领导执行能力、领导协调能力、领导应变能力等之间的关系,以领导智慧提高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现在和处理问题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的事业,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作过一些科学的设想。他们认为,近代大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是未来新社会放以诞生的首要条件,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是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并且.这种革命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园中才能产生。也就是说,他们所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前提条件和客观基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基本特征的预见,不但在理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王宽让邓小平经济思想是产生在中国土壤之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经济理论,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纠正了马恩当年因受历史条件限制而作出的不正确预见,提出和回答了马恩当年难以预见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大尺度着眼,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剖析基础上的预见式社会主义,苏联、前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落后条件下的模式化社会主义,中国改革、苏联东欧剧变从正反两面证实:全球现代化过程中的原则型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的唯一方向和前途。预见式社会主义、模式化社会主义、原则型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三种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14.
社会预见是列宁社会战略思想的基础。列宁总是把有关社会生活的科学预见,看作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自觉而积极活动的必要前提。他说,我们“不仅要解释过去,而且要大胆预察未来,并敢于从事实际活动以实现未来。”这种社会预见表现在战争问题上,就是科学地预见战争的到来及其后果,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无产阶级的斗争纲领,从而使无产阶级明确自己的“任务、工作方向和性质”。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09,(2):48-48
河北省委副秘书长贾永清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人。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引领科学发展的重任.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率先完成强化自身能力素质的革命.尤其要提高以下五种能力。一是与时俱进的学习力。领导干部增强学习力,实质上就是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把理论层面的东西内化为执政的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准则.再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二是辩证统筹的思维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要求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领导干部必须辩证地理解和思考科学发展观,才能掌握其要旨.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三是科学民主的决策力。  相似文献   

16.
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我认为至少应当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以实践为标准检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扬其精华,弃其谬误与过时内容。二是研究当代新情况,提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预见世界发展趋势,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本文主要从经济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1)
恩格斯的军事哲学思想,是他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哲学分析和哲学思考,是他研究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恩格斯作为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他的科学的战争观和研究、处理军事问题的方法论、批判唯心主义的战争观和对战争的科学预见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邓选》三卷的内容,归结起来是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基本矛盾的分析对代替资本主义的新社会的特征作了推测和预见;社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1,(5)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在剖析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科学预测。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测提供了现实基础与理论支撑,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预测具备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基于对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把握及对现存社会发展状况的批判,这是社会预测的方法论原则,也是科学预测的基本前提。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对我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探索杨继绳薛敬孝教授主编、王翼教授副主编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预测》一书.开创性地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周期预测问题,目前已成为该领域权威性著作。该书由三篇构成,第一篇是理论分析部分,其任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