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湘岳 《求索》2008,(6):21-22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原因的基础上,就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作了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4月16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罗伯特-米勒指出,针对按揭诈骗的调查也许会曝光美国金融机构更丑陋的伤疤。而早在前两天,美国摩根大通公司发布分析报告说,次贷危机对金融市场结构及定价的影响将持续至少10年。美国次贷危机现已演化为一场全面的金融风暴,曾显赫一时的大型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亦在这场风暴中轰然倒下。如果说美国德克萨斯刮起一场龙卷风是由于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两周前偶尔煽动一下翅膀引发的话;那么从美国引暴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则是近期全球金融市场的“蝴蝶翅膀”,全世界已为之心惊胆颤。次贷掩映下的全球泡沫经济的黑洞,到现在依然还是场见不到底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彭按理 《中国发展》2009,9(4):34-37
2007年以来,源于美国次贷市场的金融危机迅速深化和蔓延,造成欧美大批金融机构严重亏损,一些欧美的商业银行和国际投资银行因流动性问题已经或即将面临倒闭风险,而资产价格泡沫破灭是导致这场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根源。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从资产市场价格波动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加强对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历程与根源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表面上是流动性造成的,但实质则根源于美国居民借助金融创新维系其"透支消费"模式的非持续性。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次贷衍生证券的设计缺陷与监管失当、金融机构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方法和以在险价值(Value at Risk,VAR)为基础的资产管理模式,加剧了风险在全球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恶性传导,最终因金融系统过度"顺周期性"引发信用链断裂,使信用风险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次贷危机并未超越马克思危机理论对历次经济危机的逻辑归纳,本质上仍可定性为严重生产过剩的必然后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反思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逻辑发现,由美国房价下跌和基准利率的上升所直接引爆的次贷危机,之所以演变为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主要在于:次贷证券化及各种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引致信贷危机演化为资产价格危机;而盯市定价规则、动态信用评级及其银行机构内部风险管理等金融系统内在的"过度顺周期性"恶化资本市场危机;跨国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调整风险资产组合、降低风险资产比重的行为导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全球金融市场陷于无序状态,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而全球资产价值的大幅缩水,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使得危机由金融市场传导到实体经济,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和投资渠道由消费型国家向生产型国家最后向资源型国家传递.  相似文献   

6.
改革视察     
《今日中国论坛》2008,(8):83-83
——人们常常将大数法则视为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常规手段,但是,为什么现在会失灵?是金融家忽视了什么?为什么我们总是“书后渚葛亮”?风险模世真的那么可靠吗?业内专家说,金融市场不能仅靠经验。关于次贷危机涉及的信用风险、资产评价风险、流动性风险、交易对下风险该怎样规避。请看《大数法则缘何失灵》。  相似文献   

7.
《时事报告》2010,(2):48-55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浮出了水面,到了2008年,雷曼兄弟的倒掉和“两房”危机,更是将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使尽浑身解数,动用了所有可以使用的救援政策。尤其是巨额的财政刺激以及罕见宽松货币政策的双管齐下,使得各国经济又很快转危为安。但是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仍然是一个待解之迷。  相似文献   

8.
张艾 《群众》2011,(6):35-36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并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阶段”。这一阶段使得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其每一微小变化趋势都对宏观经济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应对“后危机阶段”经济发展新形势、新挑战,迎接新的增长周期?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9.
李一 《北京观察》2009,(4):17-19
源自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自2007年初开始,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特别是自2008年9月份以来短短几个月间.次贷危机的效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更多的国家与地区、向更多的市场与资产类别、向更多的行业与领域扩散。无论这场动荡是否已经“见底”,国际金融领域已经开始经历巨变,同时.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巨变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下的科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从房贷市场漫延到金融市场,严重的流动性不足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很多行业感受到寒冬的来临。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信贷紧缩,也对韩国房地产项目融资证券化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美国次贷危机对韩国金融市场以及银行效益直接或间接带来的影响并不大,韩国次级贷款问题与美国次级贷款问题并不存在太大的联系,而且其性质也不同,尤其是韩国房地产PF贷款相关的次级贷款规模有限,存款性金融机构成为主要的投资者,并且其购买契约的情况较多。本文对韩国房地产项目融资证券化进行分析,探究了资产证券化在房地产项目融资中应用的优点,但是通过分析,发现房地产项目融资证券化还存在着很多风险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建议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商、金融机构等房地产项目融资的三个相关部门建立坚固的风险管理机制,最后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2006年开始,美国的次贷问题逐步显现,2007年8月这场危机全面爆发。危机爆发前后,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潜在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由30个发达国家组成的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曾经预言,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难以避免下滑,但欧洲将接过美国的接力棒,推动OECD各国的经济增长。这种展望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可以与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势相分离。  相似文献   

13.
夏玉兰 《群众》2009,(2):54-57
当前,由“次贷危机”这一只“美国蝴蝶”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正煽动着“翅膀”飞向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从虚拟经济飞向实体经济,由发达国家飞向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体.在我国正由沿海飞向内地,由外向型行业飞向其他行业。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如何从理论上作出深刻的阐述,或者说这场金融危机引发了哪些理论上的思索,带着这些问题,在牛年即将来临之际,记者在金陵古城访问了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孙月平。  相似文献   

14.
一、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挑战 1.出口市场严重萎缩。我国出口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我国主要通过出口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亟需改变。2.生产过剩问题凸显。我国许多出口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关闭,并进而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3.外汇储备和海外金融资产严重缩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元对人民币基本上处于贬值的趋势,这意味着我国的财富严重缩水。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一场由次贷危机掀起的“金融海啸”突如其来,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究竟什么是次贷危机?这场震惊华尔街并同时撼动全球金融市场的“金融海啸”是否会登陆中国?中国应该如何未雨绸缪,理智地应对这场“金融海啸”?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09,(4):14-14
在次贷危机爆发两周年的当口,“减速”、“放缓”、“降低”等词汇在全球各大财经网站上抛头露面。不少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即实体经济恶化与信用紧缩加深的恶性循环阶段。尽管危机已经发展到何阶段并无准确的定论,但是近日全球经济老大哥美国频频出手。在奥巴马政府亮相两个月之后,他的经济团队终于加快了“出牌”的速度。美国时间3月18日和23日,在六天的时间里,他甩出了两张极具争议的“底牌”。  相似文献   

17.
张锐 《观察与思考》2008,(19):48-49
次贷危机所导演的华尔街“血流成河”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9月15日,由于有关救济方案谈判的破裂,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向美国联邦破产法院提出破产保护,从而正式启动了该公司的破产程序。这一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破产案不仅再次佐证了次贷危机远未结束的判断,更给全球金融市场投下了非常巨大的阴影。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08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世界经济面临了巨大的冲击。据统计,全球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而造成的损失已超过1000亿美元。在花旗、美林等金融机构公布巨亏季报后,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进而引起全球股市剧烈震荡。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正在急速放缓,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只有0.6%,远远低于前一季度的4.9%。去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2.2%,为过去5年的最低增幅。那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否会随之改变?我们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妍 《青年论坛》2009,(3):126-127
由于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剧烈波动。美国次贷危机为中国房贷市场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关注和严格防范我国信贷市场的潜在风险,促进我国房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的"次贷危机"使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作为社会资金融通渠道的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文章围绕有关流动性的一些重要问题,重点对流动性的含义和来源、流动性风险的含义和分类以及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了探讨,其目的在于正确地认识流动性和管理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