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 ,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同时 ,对执政党的廉政建设问题进行了新的思索 ,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在50年代后期 ,侧重于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整顿 ;60年代前期着重于经济领域的反腐倡廉。在十年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 ,积累了丰富经验 ;也有过失误和挫折 ,获得了深刻的教训。1956年夏秋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求实》1981,(Z2)
这一部分阐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在这十年中,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着重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讲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巨大成就和重要经验;第二个问题是讲十年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第三个问题是讲十年中党的一切成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下取得的,这个时期工作中的错误,责任同样也在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3.
梁向阳 《广东党史》2016,(4):39-43,48
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文革"前这十年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八大"前后(1956年到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前)的探索工作走在科学的轨道上,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大跃进"前后(1957年反右扩大化到1960年底)的探索工作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一度遭到重大挫折;"调整时期"(1961年到"文革"前),毛泽东对一些觉察到的"左"的思想理论进行了纠正,并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新认识,从而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对于推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党的八大一次会议到“文化大革命”前这十年(1956年9月-1966年5月),是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十年。与建国初期发展比较顺利的七年不同,这十年走的是一条崎岖、弯曲的路,是一条顺利和挫折、成就和破坏、正确和失误交错的路。一、十年建设的基本成就我国的建设在这十年中尽管经历曲折,但由于有建国后前七年的较好基础,在八大一次会议后最初一年多继续执行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从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克服困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因而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主要…  相似文献   

5.
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在邓小平任总书记的十年期间,正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同时也有过严重失误。邓小平一直处在中央领导工作的第一线,参与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在许多方面提出过重要的正确主张。在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实践中,邓小平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一些重要思考。  相似文献   

6.
曲折前进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谈论这个时期的成就,有一点不能忽略,这就是6O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以很大的精力认真总结大跃进时期近三年失误的教训,使其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还在1957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刚刚开始时毛泽东就提出过:“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们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这需要在实践中去解决。”’)到了6O年代初期,在经受了错误造成的挫折之后,他又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  相似文献   

7.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这些探索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但在探索中,也遭到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8.
<正>运用全面的观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既要看到我们曾经犯过反右扩大化、大跃进和"文革"这样的全局性错误,社会主义建设走过曲折艰难的道路,更要看到我们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国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进步。对这一历史时期无论全盘肯定还是全盘否定,对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有害的。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这一时期有发展、有挫折,有成功、有失误,有经验、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世界社会主义70多年和我国社会主义40多年的实践证明,对社会主义的片面认识造成了严重的挫折和失误.总结历史的经验,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它作为全党的根本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为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提供了可能.马克思指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较之以往的社会形态,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向前迈出了重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29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的第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在全面部署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着重研究了未来五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本刊采访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记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请您谈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陈锡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正是从这一国情出发,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4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也确实发生过一些挫折和失误,包括象“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失误,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但是,这并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造成的。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铲除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们正是依靠这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共  相似文献   

12.
60年代:建设两个1500万亩 稳产高产田,找到了发展 山西农业的根本出路 60年代初期至中期,我国进行的国民经济调整是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以后自我反省而力转危局的一次成功实践。如同全国一样,随着经济调整的逐步发展和深入进行,到1963年,山西的工农业生产开始回升,到1964年国民经济全面好转,到1965年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重新出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人们没有、也不会忘记,国民经济、特别是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我国农业合作化理论的奠基人,是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拓者,他有关农业合作化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毛泽东有关农业合作化的思想,总的来讲是正确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保证作用。但是,在1955年夏季以后,由于脱离实际,毛泽东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也发生了严重的失误,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今天,研究毛泽东有关农业合作化的思想,不仅对于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篇大文章。要做好这篇大文章,首先就要对它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否则就会把这篇文章做偏了,甚至做歪了。因此,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一、全面准确理解两个侧面的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顾名思义,有两个侧面: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二是有中国特色。这是统一整体的两个侧面,二者不可偏废。在这里,大前提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搞别的什么主义。有些人怀疑以至否定这一条,断言我国根本不具备搞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以往的失误是制度选择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三、社会主义主义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大体经历了恢复起步、全面展开,深入发展和巩固提高四个阶段。 (一)恢复起步阶段(1978年12月—1982年11月) 经历10年动乱以后,人们痛定思痛,深刻认识到建立健全民主法制的极端重要性,以及法制在改革和开放过程中的重大作用。1977年8月,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已沉寂了20年的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是我圈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四年,也是酝酿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回顾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到现在正在进行中的“十一五”规划,我们虽有挫折、有失误,但发展之势犹如大江东去;我们虽历经艰难险阻,但终究踏上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在近60年的实践探索中,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说的十年是指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即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的前夕(也称前十年)。这十年党的经济工作成绩是主要的,“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同时,这一时期我们  相似文献   

18.
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即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这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因而,尽管挫折严重,却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包括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回顾总结这一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历史经验,对于今天聚精会神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谐、平衡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期。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文化艺术领域的建设和批判方针,改造知识分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重要思想,这些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当然,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在取得思想文化建设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遭遇到了挫折,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描绘整个蓝图,领导这一伟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其政治家的博大胸怀.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其成为亿万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指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