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区域经济合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定位,大体来说,地方政府行为主要是由政府目标、政府主体、政府职能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因此,将从目标定位、主体定位、职能定位以及三种定位之间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地方政府是直接实施者。当前地方政府领导者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性,对领导工作导向有所误导。改革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系统,建构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是地方政府发挥构建和谐社会作用的重要保障。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政府公共职能需要设计建构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地方政府代理行为偏差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内分析了地方政府的代理行为,指出地方政府官员对控制权回报的追求以及地方官员工作绩效的选择性显示,会导致地方政府过分关注辖区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偏离建设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综合发展目标。为了减轻地方政府代理行为的偏差,本文提出了加强地方人大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和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评价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府管理创新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一个世界性课题。对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来说 ,要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效发挥作用 ,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行政绩效 ,增强地区发展竞争力 ,就应当因应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 ,正视全球化对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 ,认真剖析当前地方政府管理面临的种种问题 ,积极推进地方政府管理的适应性创新 ,以期建立起一个与国际接轨、既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现代新型地方政府 ,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有效、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5.
一、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地方政府的作用不是弱化,而是更为重要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各个领域所发生的一体化趋势。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过程早在150年前就已发生并迅速发展,当时大工业的兴起引致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古老的民族工业遭  相似文献   

6.
张冬玲  李传良 《公安教育》2005,(1):34-36,20
警察主体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角色地位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社会分工及警察主体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具体角色,二是警察的社会性存在及社会对警察的一般要求。也就是说,在社会分工中,警察主体的角色具有双重性:作为警察的主体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一般主体,前者是警察主体的一种特殊身份,即警察职业角色,后者是警察主体作为一般社会存在的一般身份,即社会性角色。由于每种角色本身就是一整套行为规范,不同的行为规范作用于同一主体,必然会使主体陷入角色规范冲突中。能否解决好角色冲突是角色扮演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一警察职业角色规范是其职业…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政绩观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不仅要摈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和新的发展理念。毋庸讳言,一些领导干部的行为上存在的某种偏差,与现行的地方政府决策体制中的设计和政绩观有着直接的关系。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创新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政绩考核出现的问题政绩就是为政之绩,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其任期内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不同的经济关系对政府行为的要求不同,因而对政府行为规范化的要求也不同。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合理的、规范的政府行为,到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8.
<正> 宏观经济管理上对地方政府行为缺乏正确的目标导向和控制,是地方分割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的直接经济动机是产值、速度而不是效益。对于一个经济区域来说,居民生活水平和地方建设代表着其经济利益,价格构成中的工资、税收也都是收益中的一部分。因此,不论企业经济效益高低,只要能开工就可能对地方有利,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政府外延扩张冲动甚至高于企业的原因。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的另一直接经济动机,因而保持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的双重身份与经济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政府的双重身份与经济行为何太平一、地方政府双重身份统一体的形成从历史上看,地方政府是以宏观管理的中间层次出现在经济生活的舞台的。解放初,我们借鉴苏联的模式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虽然出现过几次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变革,但直到1980年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作为代理人的地方政府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追求自我效用目标,扩大控制权收益,这会导致地方政府产生行为变异,过度关注辖区经济规模的扩张,盲目扩大投资,偏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了减轻地方政府行为变异的影响,有必要建立科学的政府行为评价监督机制.本文认为当前的重点是以公众利益为导向进行政府绩效评估改革,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实践,为减灾政策的执行提供了很好的制度抓手。尽早设计和试点实施可以整合进入地方政府和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减灾指标模块,是适合我国现行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和减灾工作实际要求的一种合理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失范与规范曾峻,姚爱芳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放权让利”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激活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但与此相伴随的是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失范。当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失范集中表现为地方政府某些领导干部的行为短期化和部分地方政府经...  相似文献   

13.
张涌 《岭南学刊》2007,(4):54-56
地方政府竞争是政府之间区域的竞争,其实质是地方政府围绕非流动要素展开的对流动性要素的竞争。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形成合作和增强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但又带来重复建设严重、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随意滥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负面效应。争取地方利益是地方政府不良竞争的根源,现行的财税政策不合理是其体制性原因、政绩考核不规范是其制度性原因,市场管理行为不规范是其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应对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毅 《前沿》2009,(10):91-93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严格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是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由中央政府决策实施。地方政府在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不再发布新的经济政策。以稳定的经济政策和有效的社会建设来应对。当前的重点是增加医疗、养老机构和学校的建设规模;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加大农村"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救助与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开展适应现代经济体系要求的技能培训,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5.
李婷 《理论月刊》2023,(1):129-142
在政府职能转型的背景下,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地方政府竞争的标的物,并被科层体制所吸纳。基于苏中JY区的调研发现,将创新目标纳入绩效考核,采取程式化的方式推进创新实践,强制扩散推广创新经验,即创新科层化,成为当地社会治理创新的主导机制,并引发了创新泛化、形式化和悬浮等问题。以竞争强度—竞争空间为分析框架,比较分析不同时期地方政府竞争的环境和标的物的特点,可发现社会治理创新的竞争强度与竞争空间不适配,导致地方政府主导的创新竞争内卷化,是创新科层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重新认识地方政府竞争在社会治理(创新)层面的限度,重构社会治理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政府间协作和群众动员,有助于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怎样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实施,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主要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工作应从何处抓起?怎样抓?就这些问题,理论界和学术界作了认真研究和总结,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见解。笔者以为,地方政府在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中,应做好以下工作。一、优化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增强地方政府行为的科学性 1. 要制定规范政府、企业、农产行为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首先要针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组织、协调、监督和保护等制定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有利于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制度体系的协调更新 ,有利于制度运作效益最大化。同时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可能产生“地方主义”、“短期行为”等偏差。因此 ,必须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以及地方政府各种成员的相互关系加以调整 ,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微观主体三者良性互动的制度环境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才能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地方循环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既是中央政府在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又是地方利益相对于中央政府的代表者,形成了三方政策博弈的格局,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因此应当立足循环经济法制建设,探寻地方政府的正当性角色,形成循环经济合作机制,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产权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杨水保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着力点。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而产权清晰则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所以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着现代企业制度能否建立,...  相似文献   

20.
在地方循环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既是中央政府在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又是地方利益相对于中央政府的代表者,形成了三方政策博弈的格局,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因此应当立足循环经济法制建设,探寻地方政府的正当性角色,形成循环经济合作机制,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