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历史新时期,完善各种制度体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当务之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系列讲话中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和改进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健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科学命题。目的是为了实现党的领导水平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并使其具有大局视野、时代前瞻、法治思维和民主科学性的特征。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思想,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党建学说,从实践上有利于巩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包炜杰 《求索》2023,(4):53-58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必然要求和逻辑展开。实现治理现代化既要根植于中国大地,又要放眼世界。艰巨而复杂的治理任务,既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同时也内在地要求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增强党的制度治理能力。我们要从党领导能力、制度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着手,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特别是应立足于党内法规体系的建设,变革党员领导干部的思维观念,树立法治理念和信仰,从而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独特优势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也是把握政治方向,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思想政治建设,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形成发挥党的独特优势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互促同进机制,才能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举措是当前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这一伟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依靠党和国家牢不可破的血肉关系。深刻挖掘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在党的建设这个"点"与国家治理这个"面"之间构筑科学严谨、逻辑严密的关系体系。这种关系以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党的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政治建设与国家政治建设、党的政治文化与国家政治文化为四重维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点点相连、线线相通、面面俱到的具有生态效应的逻辑体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新时代政权与治理关系的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全球治理需要中国方案等都对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围绕治理环境、治理决策体系、治理方式、治理行动等方面,党的政治建设功能内涵要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相结合,发挥出党的政治领导功能优势。因此,要从创新党的政治理论、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加强党员政治教育等方面出发,不断增强党的政治建设,引导党的政治建设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7.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是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据。从理论逻辑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从历史逻辑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是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方式;从现实逻辑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是管党治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这三者在逻辑上集中体现了制度管党治党的理论内在性、历史发展必然性、现实客观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新时代党的制度建设立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其生成逻辑在于制度建设不仅是政党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是党制度建设完善的内在要求,同时党有着长期靠制度管党治党的历史实践。新时代党的制度建设有其独特的价值定位,即制度建设不仅关乎国家治理的根本效能,而且保障着管党治党的质量水平,同时也表征着政党治理的价值取向。新时代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要着眼于制度的设计、建立、落实和清理四大环节,在制度设计上要明确制度建设的理念原则,在制度建立上要完善党内制度的体系维度,在制度落实上要强化制度法规的执行能力,同时要做好相关制度的清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后,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不断推进,并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为标志,确立了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结构和国家治理形态。邻国日本,早在上个世纪末启动了以"政治主导"为核心的行政改革,延续至今,强化了以内阁为中心的"国家统治"体系,国家治理结构发生较大变动。我国的国家治理改革晚于日本,但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战略目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制度改革的思想、观点、理论成果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总结已有成就,探讨经验启示,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治理的总体目标与总体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长远的历史价值。不仅擘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半程"的指南、方向和任务,还从方法论上彰显了扬长避短、扬长补短、以优取胜的治理韬略,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奋斗方向,同时也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启示。  相似文献   

12.
民法典的编撰旨在构建民事法律法规的内在逻辑体系,实现民事法律法规的协调性、统一性。民法典的出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把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放在大数据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设计。大数据思维具有整体性、多源性、关联性、实时性等特征,将其嵌入国家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模式、治理结构,成为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关于党内法规制度的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主要内容包括: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应当加强总体规划、增强党内法规整体功能;杜绝牛栏关猫,确保党内法规务实有效;总结提升管党治党实践经验,实现党内法规制度与时俱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应当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首位,完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党内法规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一体建设,通过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增强党领导国家法治建设的能力,完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协调衔接机制。同时,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实现党的治理法治化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并为其提供改革动力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国家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中国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要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应运而出。"四个全面"搭建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框架,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作出了总体性部署,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动力、保障和主导进行了规划,"四个全面"实质上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理论诠释—价值意涵—实践路径为理解"四个全面"提供基本框架和系统化的视角,是阐释"四个全面"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顶层设计这一命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但其长期处于规范性的学术研究视野之外。从规范形式来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首先并主要通过党内法规制度来建构。从规范效力来看,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背景下,党内法规制度效力的"外溢性"理论需要重新修正。从规范冲突来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与法律规范体系的内在张力从思想理念层面转移到了具体制度层面。从规范逻辑来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遵循法治的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在逻辑内涵上,党的执政与国家治理互动协调发展要以党的领导和执政为前提条件,以国家治理改革为关键环节。在现实性上,党的执政与国家治理互动协调发展是现代治理改革的时代要求,是治国理政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需要。在根本立足上,党的执政与国家治理互动协调发展要以制度精神的塑造为核心,不断健全国家法律制度体系。在实践上,要切实围绕国家法治化建设,从转变党的执政与国家治理理念、改革党的执政与国家治理体制、提升党的执政与国家治理内在统一性等方面,推进党的执政与国家治理互动协调发展,进而有效提高治国理政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作出制度安排,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并提出明确要求。充分认识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提出与实施,促进了党和国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加快了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与社会发展进程。重温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无疑,对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一,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其二,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为丰富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深刻启示;其三,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实施步骤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路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对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的继承与发展,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要求的提出,体现了党的国家治理理念的升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要坚持以优化协同高效原则为着力点,进而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要深刻理解和切实把握优化协同高效原则这一关键环节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探寻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契合点,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的基本导向,更好地发挥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中的关键作用,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