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钟其 《法治研究》2009,(11):44-51
环境受损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着紧密联系。本研究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主要分析对象,概要描述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况、主要特征以及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详细分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四大关键原因。在此基础上,就未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进行了深度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群体性事件是一种有明确的利益诉求、超越既有社会规范、由环境权益受损而引发的公众环保自救性的群体维权行动.文章在分析环境群体性事件特征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针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提出了政府层面和公众层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深入化,环境资源矛盾日益突出,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多,已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新诱因。但现如今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又呈现着与过去不同的特征,需要我们着重去关注这一新的变化趋势以及对现有环境法律问题规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探讨,更有效防范和化解环境群体性事件,保护公众环境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渐攀升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愈演愈烈给我国的政治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稳定。对此,本文认为应,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转变政绩观,实施绿色政权;加强环境监测及风险排查、评价;加强和完善环境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5.
王越 《法制与社会》2014,(11):83-85
新时期,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环境群体性事件呈多发之势,这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预防与处置环境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公安机关面临的一道难题。基于启东事件的分析与思考,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与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点措施,以期为更好的解决同类事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尤其以城市更普遍,影响更大,大大的影响着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本文从微观各方面来分析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和维护政府的形象,加快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兰德华 《法制与经济》2009,(10):119-120
城市是各利益主体的集散地,有效防止城市群体事件,是摆在每个城市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就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体性事件的潜在因素做一简要分析,以减少群体性事件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常娜 《法制与社会》2012,(10):199-200
我国环境立法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教训,各个国家都争相开始进行环境立法,我国也不例外,但是,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第一条规定的立法目的却是促进经济发展,可见,立法者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衡量上偏向了前者,再加上受城市中心主义环境立法思想的影响,针对农村的环境立法就处于了边缘的地位,近几年来,农村因环境问题严重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群体性事件,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我国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立法完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马如原 《法制与社会》2013,(36):214-2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时代悄悄来临。相关数据表明。当今中国的网民已经高达八亿多,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网络发展之迅速令世界惊奇,网络的发展加速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快了地方信息的流传,也衍生了一些新的行业。如电子商务、网络商城等,这给社会提供了一部分就业机会,但也使得一些问题逐步突显出来。如群体性事件,借助网络的传导功能扩大其影响,使本来复杂的事件变得更加难以处理。为了合理处置群体性事件,避免不知情群众被利用,政府必须加强对网络利用的控制,从思想上重视网络上传播的群体性事件,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监督制度.及时快速的应对群体性事件,并且联合各大媒体,对群体性事件有效合理的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体性事件的潜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各利益主体的集散地,有效防止城市群体事件,是摆在每个城市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就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体性事件的潜在因素做一简要分析,以减少群体性事件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王雨磊 《政法学刊》2011,28(6):88-91
制度成本是相对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而言的,与制度发生关系时遵守制度、达到自己制度化目标的代价称之为制度成本。制度成本包括信任成本、遵守成本、沟通成本、诉求成本。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在于制度成本过高以至于个体难以承担,所以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方法即在于降低制度成本。  相似文献   

12.
Past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boundary permeability and tokenism (open boundaries with restricted access) suggests that when options for individual mobility exist, members of low status groups tend to exit their group and attempt to enter higher status groups.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effects of boundary permeability on preferences for individual vs. collective action would depend upon prior levels of in-group identification, such that people who are more identified with their group would remain loyal and choose collective action, even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boundary permeability.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a 2 (High vs. Low Group Identification) × 2 (High vs. Low Permeability)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employed to assess preferences for exit and loyalty in the context of a simulated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both rating measures and behavioral choices, the interaction hypothesis was supported. Implications for group loyalty and strategies of tokenis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宋宗宇  钱静 《河北法学》2004,22(12):64-67
群体诉讼在美国称为集团诉讼、日本称为选定当事人诉讼、德国称为团体诉讼,这些制度各有长处,都为快速妥当解决环境纠纷、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受害人环境权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我国应当在放宽对代表人权限过多限制、确立民间环保团体组织诉讼地位、加强集团诉讼政策制定功能等方面完善我国环境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群体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武生  杨严炎 《法学研究》2007,29(2):112-120
我国大多数群体纠纷被法院分案受理,既有制度本身的问题,又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影响法院积极适用代表人诉讼的诸多因素和司法政策有关。由于群体纠纷本身就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处理,所以,法院通过其他一些诉讼形式解决群体纠纷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多元化群体纠纷解决机制中,代表人诉讼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是不可能被现在各地法院所尝试的其他替代性诉讼方式所完全取代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集体行动具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从实质上来讲,网络集体行动区别于传统集体行动的关键问题是其话语性特征,即其属于一种符号性的话语行动。这种话语性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型风险,包括可能制作传播分裂的意识形态、谣言的大量滋生、群体性的极化情绪、难以监管以及易被利用等。治理这些风险的措施,一方面必须坚持宽严结合的态度和原则,另一方面应当采取一系列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干部滥用权力侵害群众权益,导致了干群关系的恶化。干群矛盾激化的直接后果是恶性的、泄愤式的群体性事件的频发。群体性事件实际上是政府维稳与公民维权之间矛盾的具体体现。因此,干群关系的重构,要加强依法执政,构建法治政府,实行干部问责制;要建立利益协商机制和维护公民权利的组织;要调整相关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辛昊 《政法学刊》2013,(6):115-117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论述谋略智慧的军事巨著,在孙子“全胜”思想的指导下,主张通过认识战争规律来控制战局,用计策谋略来赢得战果。当下,公安机关根据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按照“以柔克刚、依法行动、注重实效”的处置原则,通常采用《孙子兵法》的“攻心”、“择机”、“拖延”和“就势”谋略,科学妥善的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社会矛盾经特定诱因激活,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在群体性事件爆发之前做好矛盾的发现与化解、诱因的消除工作。公安机关要有效地预防群体性事件,就必须夯实基层基础,做好人员、经费、装备、信息和工作预案等五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叶氢  肖定东  刘艳 《政法学刊》2006,23(5):14-18
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警察作为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加强对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是公安机关更好地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迫切需要。警察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扮演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公共安全的的角色,运用警察公共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是可行的,开展警务公关的具体措施包括:牢固树立舆情观念和公关意识、严密舆情控制、及时开展应对公关及必要时现场喊话公关等。  相似文献   

20.
证券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系统性偏袒,集团诉讼、团体诉讼、选定当事人模式等各不相同.在解决系统性偏袒、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集团诉讼与团体诉讼具有相对优势,我国证券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应整合其优势以矫正系统性偏袒,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