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指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此,必须加大网络文化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2010年8月1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在主持召开政法宣传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级政法机关和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导向,增强传播能力,真诚欢迎、自觉接受媒体监督,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司法活动与舆论监督,尤其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网络舆论监督的关系,是当前司法机关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刘青 《行政与法》2012,(6):33-36
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法律保障机制,既是网络舆论自身发展规律的迫切需要,也是网络舆论监管文件规范性的必然要求。健全网络舆论引导,要在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加强自律与依法引导相结合、责任严明、程序正义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立法,完善网络舆论引导的法律体系以及网络舆论引导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林晨 《法制与社会》2011,(23):178-179
网络舆论是实现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新途径,作为一种新的言论形式它的声音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除了接受性的关注外,人们也用自己的方式通过网络给予反应。网络现在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同时也是政府的工具。网络舆论座位一个公众平台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单不可避免的也承担着风险。因此网络舆论两面性的特点需要社会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日益增加,涉检网络舆论将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这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新一轮挑战,涉检网络舆情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要想缓解网络舆论造成的负面冲击波,必须正确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建立快速反应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将网络舆论引向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方式已成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政治生活以及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发生的与网络舆论相关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网络舆论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公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一个新途径。但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应正确利用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7.
任韧  纪晓炜  杨斌 《法制与社会》2013,(11):173-175
网络舆论是新时期社会舆论的一种特殊表现,以其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具有主体复杂及倾向性并以关注名人、明星与政府相关部门为特点;具社会监督、培育社会民主意识的积极作用,同时具有侵犯他人权益、激化社会矛盾的消极作用;完善网络立法、用法律规范舆论,实时监控网络舆情、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强主流网站建设、巩固主流舆论阵地,培养网络文明风尚、传递网络舆论正能量是掌控网络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监察》2016,(4):4-5
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平台,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也越来越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内校园网络平台的建立和升级,高等学校网络舆论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本文重点分析高等学校网络舆论的特殊性,基于这一群体网络舆论的特殊性提出建立健全正确有效的引导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李亮 《中国审判》2012,(1):92-93
在互联网时代,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置于网络舆论的监督之下。基层人民法院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正确应对网络舆论,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推动审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作用规律人民法院既要以开放的胸怀,吸纳网络舆论中的合理  相似文献   

11.
刘静 《行政与法》2012,(5):35-3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形成中已经无可争议地赢得了主导地位,改变了传统的舆论格局。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快速性、冲突性、情绪性、群体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分析其传播过程中呈现的规律,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是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意、畅通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在新形势下,针对我国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在遵循柔性管理、第一时间、主流引导和疏堵结合原则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快速反应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给我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如何认识和合理运用网络舆论、如何引导网络舆论等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较之以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成为了民众首选的、便捷的沟通渠道,网络舆论开始备受关注,网络舆论监督也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警民关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要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就要鼓励民众正确进行网络舆论监督,行使民主权利;同时,公安机关要积极应对网络舆论监督,树立警队威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五联网成为社会舆论场的重心,网络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其不仅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探讨网络公共事件的特征,把握网络公共事件的性质,厘清公共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演化要素,妥善地应对各类网络公共事件,提高地方政府应对、处置、引导和管理网络公共事件的能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同存在促进和反制作用,其促进作用表现在,网络舆情丰富和拓展了大学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途径,提高了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了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大学生由被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向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转变。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存在一定的反制表现在,网络舆情容易导致大学生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缺失。研究其双向性,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其认同,是为避免其反制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司法广场化是一种没有身份和空间间隔、能够自由表达意见和情绪的司法活动。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舆情即是司法广场化趋势在现实中的体现。司法广场化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网络舆情的成因及影响。应对网络舆情,检察官应恪守客观公正义务,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性化执法,注重平等、公开、及时披露信息,并构建应对网络舆情的五大机制。  相似文献   

18.
行政执法监督的资源整合首先应当在致力于实现技术层面之监督职能独立及责任独立的同时,加强各执法监督主体之间的信息互动,形成监督合力。其次,应当建立专门的人大监督部门,真正发挥人大在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的制度功能。再者,政府及其部门应当重视以新兴的互联网空间及商业媒体为代表的社会舆论监督,尊重其作为新兴监督平台或一定民意平台的事实地位并将其整合为体制内行政执法监督之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的网络时代,领导干部作为执政者,要切实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把舆论引导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实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进而提高新闻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Harry and Louise" campaign ads, sponsored by the Health Insuranc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HIAA) during the 1993-1994 health care reform debate, influenced public opinion has particular relevance today since interest groups are increasingly choosing commercial-style mass media campaigns to sway public opinion about health policy issues. Our study revisits the issue of the Harry and Louise campaign's influence on public opinion, comparing the ad campaign's messages to changes in opinion about health care reform over a twenty-six-month period in Oklahoma. Looking at the overall trends just prior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Harry and Louise campaign, public opinion was going in the "wrong" direction, from the HIAA perspective. Moreover, public opinion continued in the wrong direction until the mid-point of the campaign. However, in either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campaign in terms of message content and tone or in the lag period following it, public opinion reversed on each health reform issue and returned to pre-campaign levels. It appears from these findings that the campaign captured public opinion when support for issues that were unfavorable to HIAA members was increasing and turned public opinion back to pre-campaign levels. The campaign may result in many more such marriages of political interest groups and commercial advertisers for the purpose of demobilizing public support for health policy initiatives that are unfavorable to special inter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