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情     
全球百大思想家“出炉”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日评选出2013年“拿球百大思想家”。位居首位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棱镜门”曝光者斯诺登。文章认为,“棱镜门”事件是2013年最重大的国际新闻事件,而斯诺登是这场全球监控事件中最重要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沈逸 《学习月刊》2013,(15):38-38
2013年6月.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从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网络监控项目“棱镜”,引发轩然大波。埘这一事件的解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及其网络空问安全秩序存在的问题.并思考面临这种安全秩序挑战的新兴国家应该如何应对挑战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10):58-59
日前,2014年美国普利策奖获奖名单在纽约揭晓,《华盛顿邮报》和《卫报美国》因曝光美国“棱镜门”而同获公共服务奖。之所以将公共服务奖授予《华盛顿邮报》和《卫报美国》,是因为这两家新闻机构有关“监控门”的报道“具有权威性和洞察力”,帮助公众了解信息公开如何适应国家安全大框架,同时激发政府和公众关于安全和隐私问题的重要辩论。正在俄罗斯避难的“棱镜门”事件曝光者斯诺登在获知此消息后,专门发表声明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4.
杨文彬 《党课》2013,(19):80-83
2013年6月,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先后爆料:美国政府从2007年起实施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监控计划,通过与儿大互联网公司的合作,美国情报机构获得了大量个人数据。  相似文献   

5.
美国中情局前特工斯诺登披露,从2007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FBI)要求微软、雅虎、谷歌、“脸书”、苹果、PalTalk、美国在线、Skype和YouTube等9大网络巨头,提供用户的网络活动信息,试图直接进入一些互联网大公司的服务器,获得有关视频、声音、图像、电子邮件和网络浏览记录的信息,甚至是信用卡记录。该项互联网信息筛选项目代号为“棱镜”。尤为令人不安的是,到目前为止,在互联网络领域,美国安全部门已经搭建了一套基础系统,能截获几乎任何通信数据,大部分通信数据都被无目标地自动保存。如果当局希望查看任何一个人的电子邮件或手机信息,所要做的就是使用截获的数据,来获得电子邮件、密码、通话记录和信用卡信息;甚至可以在机器中植入漏洞,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保护措施,都不可能安全。而这些只是美国网络监控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3,(24):4-9
近日,美国“监听门”丑闻不断发酵。从已曝光的情况看,美国对全世界的监控已经达到近乎疯狂的程度,监控对象形形色色,甚至连盟国的领导人也不放过,且监控手段五花八门……一时间,监听无处不在,搅得世界颇不安宁。  相似文献   

7.
罗宇凡  章苒  南婷 《党建文汇》2014,(12):36-36
美、英:严查社交网站.BBS对暴力恐怖说“NO” 从2010年6月起,美国国土安全部分布在各地的指挥中心就已开始执行“社交网络/媒体能力”项目,对网上公共论坛、博客、留言板等进行常规监控,多个知名社交媒体及众多热门博客均在监控名单中。  相似文献   

8.
张超  马建光 《唯实》2014,(1):92-94
<正>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尤其是由"斯诺登事件"爆出的"棱镜计划"等美国针对网络空间开展的监视行动,网络安全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争夺中"先手"频频,美国防部4年前就率先宣布建立全球首支网军,而以色列、日本、英国、德国、伊朗等国也都纷纷效仿成立网络部队。作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俄罗斯也不甘人后,俄国防部2012年就原则性通过了有关组建网  相似文献   

9.
报道“棱镜门”记者被迫远赴巴西 “棱镜门”的轩然大波裹挟着英国《卫报》的美籍记者格林沃尔德,他与同样参与报道的同仁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卫报》无法再工作下去的他,远赴巴西谋职。  相似文献   

10.
闹得纷纷扬扬的"谷歌事件"引发人们对网络管理的关注。美国某些人指责"有些国家竖起了电子屏障,阻止本国人民分享世界上的一部分网络"。其实,依据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实施必要的管理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高调宣扬"网络自由"的美国从来都没有疏于对互联网的防范和监控。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张恒山在《美国网络管制的内容及手段》一文中系统论述了美国的网络管理问题,揭示了美国网络自由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1.
因特网传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文章分析了因特网传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西方网络文化强势地位的传播对我们形成威胁;美国网络殖民文化对我国主旋律文化形成巨大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受到考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文化市场的治理和文化体制的发展增大了难度。针对因特网传播带来的挑战,文章提出对策:加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在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站;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学习借鉴世贸组织成员抵制美国“文化入侵”的经验;及时吸纳新的技术成果,利用信息技术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采用法律和政策等手段,加强对因特网传播的监控。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党课》2014,(22):63-63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中国、德国、韩国等多个国家派驻间谍,并通过“物理破坏”手段损毁、入侵网络设备。 ——“棱镜门”事件曝光者斯诺登日前再度爆料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16):4-11
在物理试验中,棱镜能将白光折射出7种不同的颜色,它让人们明白世间万物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而近期持续发酵的“棱镜门”事件在震惊世人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许多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国外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这对于提高我国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大有裨益.国外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的主要经验对我国网络舆情管理有以下启示:完善网络舆情的法律管理工作,实施网络舆情技术监控措施,倡导“自律”与多样化差异性管理并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1,(19):117-117
美国政府正投入巨资打造一个“影子互联网”,用以帮助伊朗、叙利亚、利比亚等国的反对派避开本国政府的网络监控或封锁,  相似文献   

16.
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以"尊重人权"、"自由民主"的道德楷模自居,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网络建设和管理横加指责。美国一方面扛着"自由民主"的大旗,对别国的互联网管理指手划脚,另一方面却又以"保护安全"为由,对本国的互联网进行严格的规制和管理;一方面控诉其他国家对美国进行网络攻击,另一方面却制定庞大的监控计划,对他国政府和民众的互联网行为严密监控和攻击。"只许自己放火,不许他人点灯",捏扁搓圆,正义全在己方。双重标准赫然再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民主形式——“网络民主”诞生。“网络民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于1995年提出的,马克·斯劳卡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自然奇观     
《党员文摘》2009,(6):I0001-I0001
在美国加州死亡谷的沙漠有一种奇特现象:这里有许多巨石,每块都重达300公斤以上,却常常“自动旅行”,井在其后产生深深的“划痕”。科学家正在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对这些石头进行监控,以破解其奥秘.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自由”的演说中,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又是批评中国的网络管理,又是以“远离下世纪进步”相警告,似乎没有她所说的“网络自由”,别的国家就无从进步了。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斯诺登事件"持续发酵。斯诺登所揭示的事实并没有使美国停止大规模网络监控和入侵,而是让全世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网络威胁事关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监控与反监控、威胁与反威胁,都将成为国家安全和治理能力的标准尺度。如何智慧地把握好发展与安全的平衡,将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防实力的标志。"斯诺登事件"带来的警示效应将一直在网络空间回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