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太戈 《党史纵览》2011,(12):46-48
万安局一号地处安庆北门后街孝子坊,是一座前后三进的百年老屋。1923年12月,在这座宅院里召开了一次意义非比寻常的会议。会上,柯庆施宣读了陈独秀的来信,然后宣布成立中共安庆支部,会议推选柯庆施为支部书记。就这样,中共安徽省第一个城市党支部成立了。  相似文献   

2.
刘思驿 《湘潮》2023,(6):63-64
<正>走进浏阳市大围山脚下的楚东村,在绿意环抱中,一座古朴庄严的清代天井式民居巍然伫立,眼前这座百年老宅便是锦绶堂。锦绶堂修建于1897年,距今已有126年的历史。因其地理位置险要,这里曾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之一。1930年至1931年间,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曾两度在此办公,领导全省苏区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因此,此处也被命名为“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里,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3.
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周庄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周庄镇60%以上的民居为明清建筑,仅0.47平方公里的古镇就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并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 周庄镇旧名贞丰里,春秋时期也叫“摇城”,相传吴王的小儿子姬摇曾封于此.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都曾寓居周庄.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故居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驸马巷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东宅院临驸马巷,西宅院临局巷,都是曲折的三进院。整个建筑都是青砖、灰瓦、木结构的平房,为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民居,占地1987.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2间。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里。虽然1910年,周恩来离开淮安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但周恩来把他童年的12个春秋留在了故乡.这些院落一直回荡着周恩来人生的第一串足音.印刻着周恩来人生的童年身影。  相似文献   

5.
地灵人杰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与淮河汇合处,有一座人杰地灵的文化历史古城,这就是江苏省的淮安市。1898年3月5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清晨,周恩来便诞生在这座城市驸马巷中段的一所宅院里。周恩来的祖籍原是浙江绍兴,绍兴周家是一个世代聚居的大家族。说起来很有趣,鲁迅(周树人)也是出身在这个大家族的。在  相似文献   

6.
丁亮家里有农村宅院一处,2007年他因身体原因与老伴一起搬去与儿子同住后,将该处宅院赠与自己老伴的外甥陈同使用,同时两人签订了赠与书。陈同虽然没办理过户手续,但一直使用这处房屋。  相似文献   

7.
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梁衡作为伟人的邓小平,一生不知住过多少宅院宾馆,但唯有这个小院最珍贵,这是“文化大革命”中他突然被打倒,被管制时住过的地方。作为伟人的邓小平,一生转战南北,不知走过多少路,唯有这条小路最宝贵,这是他从党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任上突...  相似文献   

8.
在沈阳市繁华的太原街商业区,商铺林立,鳞次栉比。在高楼大厦竟奇争高的现代建筑中,有一栋建于民国初期的两层青砖小楼与众不同,这座二屋小楼颇具欧式风格,它南临中山路,北为民居,西临太原北街,东边是一些店铺,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51平方米。这座建筑曾是奉天较早的眼镜唐一老精华眼镜店所在地。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08,(10):40-41
金秋十月,驱车行驶在静海的乡村公路上,一座座整洁、祥和的村庄在绿树与庄稼掩映下从身边掠过。在每座村庄整齐排列的民居中间,总能看到一座红顶黄墙、造型别致的标志性建筑,院门口悬挂的金色党徽和鲜红的“村级活动场所”字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相似文献   

10.
张某与方某是20多年的老邻居,两家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张家住在西边,方家住在东边.2006年4月,为了方便生活,张家在自家院子的东边、紧靠方家宅院的西墙根修建了一座厕所.……  相似文献   

11.
张某与方某是20多年的老邻居,两家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张家住在西边,方家住在东边.2006年4月,为了方便生活,张家在自家院子的东边、紧靠方家宅院的西墙根修建了一座厕所.  相似文献   

12.
苏祠看园人     
眉山,因三苏而闻名,而三苏因有了眉山山水泽养,才有了万世敬仰的文才风流。因而,潜伏在眉山西南隅的这座三苏祠从不寂寞,这座"文献世家"的故居吸引着人们来此深味苏门之风。这日,我跨进这黛瓦朱墙,翘檐勾心的苏祠大门,"隔空"访到一位奇人。她的存在,使这座宅院万物鲜活、气息宛在。奇人就是这里的讲解员——李晓苹。她本是演  相似文献   

13.
丁亮家里有农村宅院一处,2007年他因身体原因与老伴一起搬去与儿子同住后,将该处宅院赠与自己老伴的外甥陈同使用,同时两人签订了赠与书。陈同虽然没办理过户手续,但一直使用这处房屋。2012年丁亮老伴去世后,丁亮要求陈同返还房屋,却遭到  相似文献   

14.
在山西中部太原盆地的西南端,有一座千年古城。 它,因西周时尹吉甫筑城御敌而奠雏形,依河临山的环境引来各路遗民在此定居繁衍,生生不息。世世代代的耕读经营,打造了一座繁华似锦的名城。周长12华里的城墙内,四条大街商形码铺林立,八条小街宅院比肩,72条蚰蜒巷袅袅炊娴。这里人丁兴旺,安居乐业;这里物丰民康,人文荟萃,虽历经沧桑而风韵延绵。  相似文献   

15.
一座座外国教会的教堂,一幢幢达官贵人的别墅,一栋栋海外华侨的寓所,掩映在绿树翠竹丛中。1923年6月中旬的一天,这里一栋独立二层的普通民居内来了30多位身穿笔挺西装和几位身穿长衫的客人,其中一位长着连鬓胡子、高鼻梁的外同人尤其显眼,他就是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的关键人物——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相似文献   

16.
九道门     
<正>九道门位于渝中区储奇门羊子坝附近。清末此处有九座宅院的朝门临街(一说有九道栅子门),故此得名。九道门上口与旧时的三牌坊相通,马路对面过去有始建于乾隆五年的列圣宫(浙江会馆)和1926年开办的临江私立小学(浙江会馆设立的同乡子弟小学),下口与羊子坝、鸡市巷相连,街巷内有不少老宅院和商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国家精神总动员委员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海外部、中执委社会部等机关曾经设  相似文献   

17.
黎平会议会址是晚清修建的民居建筑,这所普通的民房,因“黎平会议”而成为重要革命文物。黎平会议会址在黎平县城的二郎坡,它是晚清修建的民居建筑,两端有高大的封火墙,房屋面宽五间。正中有一座门楼,两边为铺面,当年是胡荣顺商号。走进门楼,里面是一个大院,有9个大小不同的天井,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1934年底,中央红军由湖南通道进入贵州,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廉政瞭望》2014,(2):73-73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相似文献   

19.
龙岩北门外的一座宅院里,平静地生活着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老人淡定从容,步履虽已有些蹒跚,听力也有所不济,但她每天读书看报,时事烂熟于心,思维敏捷,言辞清晰。她不时会沉浸在历史烟云的回忆里。是的,她那一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历练.已是尘封日久,少人知晓。由当年龙岩土地革命领导人邓子恢亲自介绍入党而今仍然健在的地下党员.也许只有她一人了。  相似文献   

20.
走进绿色王国的沁源乡村,随村可见在一座座民居当中,耸立着一个鲜艳夺目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标识和一面高高飘扬的党旗。这里,红与绿相映,动与静结合,构成山村最靓丽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