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李瑞环同志曾提出:“要把群众的情绪和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今天,广州的“第一信号”是怎样的呢?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广州社会心理与情绪追踪调查》今年6月10日公布了最新的调查结果: 在45项调查内容中,与去年底相比,满意度上升的有38项,占84.4%,满意度下降的只有7项, 占15.6%。可以审慎地说:广州市民的“第一信号”正进一步趋向“满意”和“稳定”。然而“满意”和“稳定”之外,也有——两个新信号这次调查冒出了两个新信号,那就是电力供应和住房状况满意度的大幅下降。电力供应方面,1990年5月的满意度为28.4%,1990年12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人对俄白联盟的态度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俄舆论研究中心日前公布了俄罗斯人对俄白联盟方案的态度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尽管组成这种国家间联盟的想法在俄国居民中仍然普遍,但这一进程却引起一些批评。有近1/4的俄罗斯人反对任何形式的俄白一体化。在联盟国家支持者中,30%的人赞成两国之间建立相对平等的联合;另有20%的俄罗斯人赞成建立类似现在欧盟框架中实行的双边合作形式;有13%的人完全赞成把白俄罗斯并为俄联邦的一个主体。在被调查  相似文献   

3.
《175个将军是怎样“解放”的》在本刊1月号发表之后,引起了社会上比较热烈的反应。不少读者来信提出了一些希望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比如:175个将军“解放”之后,还有什么曲折或反复?再比如:田维新将军是怎样一个人物?“总政”这一要害部门在“文革”风雨之中是如何动荡的?等等。为此,本刊编辑部特约请《175个将军是怎样“解放”的》作者谢国明,写作了以下的续篇。  相似文献   

4.
官人的面相     
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我国有28.3%的县处级公务员迷信“相面”。我不知道全国有多少“县处级”,但100人里面就有28个“处干”迷信算命,这个数字显然过于庞大。不过听到这消息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当今这事儿太稀松平常了。  相似文献   

5.
看了贵刊2005年12月上发表的《公共舆论时代的问责革命》一文,颇有几番思索。当上级官员赶赴出事现场并严厉责问下级官员的场面令很多传媒深受感动之际,该文作者却从中看出这是“自古以来的君王问责制习惯”;总结历史经验,作者认为,这种“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问责而非公众对政府问责的所谓‘问责制’,其实还不是什么严格意义上的问责制”。只有真正达到“天权自我民权”的境界,亦即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那么,“权力由谁授与,就应由谁来问责”的问责制才可能切实产生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功效。鉴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都是从“公共舆论”的出现而…  相似文献   

6.
方亮 《南风窗》2013,(18):80-81
苏联解体是俄罗斯民族主动抛弃了其他民族以及这些民族传统居住的领土。今日俄罗斯人再次表现出这种苗头,这已经与国际舆论探讨多年的二次解体暗合。7月,俄罗斯三大舆论调查机构之一列瓦达中心给出一份调查结果:51%的俄罗斯人不反对车臣脱离俄联邦,只有10%认为应该使用各种手段阻止车臣独立。遥想两场车臣战争的年代,俄罗斯人对国家与本民族的认同达到苏联解体后的高峰,恐怖袭击带来的切肤之痛,以及经济困顿、社会失序带来的窘迫,都激发了俄罗斯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7.
陌生人是“大灰狼”? 上海有个调查,上海居民仅有不到2%的受访者表示会让陌生人进家门.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陌生人都是坏人。”或者直白一点儿说吧,98%的受访者倾向于认为“陌生人”更大的可能是“坏人”。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国歌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这是我们的宪法所庄严载入的。可是我接触到的一些中年以上的朋友还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它是“代国歌”.把多年以前的记忆延续到今天;今年.据报载,有一所大学在期末考试中,要求学生默写出国歌歌词和词曲作者的名字.但1000多人完全答对的竟然不到10%。  相似文献   

9.
民意是个集合体,不可能完全理性,但从中还是能看到一种客观现实。 本刊与日本《读卖新闻》所做的最新调查显示,47%的日本被调查对象在回答“10年后自己会变得更富有吗”的问题时,选择了“不太有希望”和“完全没有希望”,只有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非常有希望”。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的创新能力在世界上处在什么位置?可能认为"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人会比持相反判断的人更多.然而日前世界著名的毕马威(KPMG)咨询公司给出的调查结果,却出人意料.据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6月27日的报道,由毕马威组织的一项面向计算机和电子等行业650名高管的调查显示,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将在未来4年内成为最大的"全球创新热点",排在第一位,美国得票率为29%,排名第二,其后是印度、日本和韩国,得票率分别为13%、8%和5%.  相似文献   

11.
装病     
《法制博览》2010,(12):29-29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看透”这个词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读2009年9月29日《检察日报》,有一篇《一名腐败官员的“三个看透”》,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这个贪官觉得自己“任职时间最长、资格最老”,而且“自认为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也确实取得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可职务却一直上不去”,于是就“看透”了。记者说,  相似文献   

12.
入世,这是个考验中国竞争力的时代——有人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考验中国教育的竞争力。衡量一所大学的竞争力,标准何在?我们应如何看待当前一些民间机构自发进行的高校排名?“世界一流大学”应如何衡量?理想的大学校长应当怎样?中国当前屡见不鲜的学术腐败和高校腐败现象,是否在损害着中国教育的竞争力,这一现象有一定普遍性,又渊源于什么。  相似文献   

13.
尽管现代人不喜欢灌输与说教,然而形形色色的现代舆论机构并非便消失,它们巧妙地打着“为您服务”的招牌将人们调理得服服贴贴,如同香港新闻署那只《看不见的巨手》  相似文献   

14.
政府部门一再出台“稳定住房价格”的政策,并且越来越严厉,一部分原因是抑制房地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以及防范金融风险,但显然也有平息社会情绪的考虑。这两年一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激发了很多人的不满情绪。不满情绪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自己可能要多花钱或者买不起房子而抱怨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有多少?法律观念究竟有多深?依法办事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围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河北省委党校课题组对华北地区某省的34名地厅级干部、59名县处级干部和158名科局级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中,令人惊异的是竟有27%的领导干部没有系统学过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系统学过《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的不足一半;学过《国家赔偿法》的仅为26%;系统学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的也只有37%。看了这一组令人堪忧的数字,我们不难对长期以来的“人治”症结有一更深认识。  相似文献   

16.
某市一个郊区召开一次会议,充满了对市内各家报社所开办《新闻热线》的义愤,表示要“牢牢掌握舆论的主动权”。“主动权”是个好东西,没有谁不想掌握的,何况“舆论的主动权”呢?舆论者,笔杆子也,与枪杆子同属于“两杆子”之一,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既然“牢牢掌握”成了一个问题,不用说,是舆论上已经有些被动了,于是义愤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4,(9):17-17
<正>"舆论"是可以被伪造的。伪造方式分两种,一种是"伪造其存在",一种是"假装其不存在"。一般认为,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已经被传播机构有选择地加工,而我们误以为这就是"现实"。那么问一句,现存于中国的"两个舆论场"孰真孰假?谁能代表全部真实民意?很遗憾,都不能。网络舆论场亦充满了被伪造的舆论。最常见的是水军,他们用多个ID伪造多个人,用重复发声来伪造"同一种声音",用花巧的噱头伪造热点,甚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写道 :“有了一种规范 ,有了规范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 ,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① 如果以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遗憾地认为 ,这个学科在中国还远未“达到成熟”。沃尔兹也曾经对习惯于罗列历史和经验而缺乏抽象演绎的“归纳法”学者提出过严厉的批评 ,他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指出 ,“多数的国际政治学者还没有遵守‘适当的探究程序’。更糟糕的是 ,他们还没能弄清楚他们的适当的探究程序可能是什么。”② 这本书虽然最初出版于 1979年 ,但是今天…  相似文献   

19.
蛇口与女娲     
一尊女娲补天的雕塑模型,以其卓立不群的风姿,在蛇口工业区管委会的办公室里,象磁石般吸引了来往人员的注意。据悉,著名改革家、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袁庚提议,在距蛇口350米的海中修建一座高达12米的“女娲补天”铜像。一些港澳知名人士,也极力推崇此项艺术佳作。为此,蛇口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313人参加,结果55.8%的人投了赞成票。但仍然有不少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蛇口通讯报》最近发表了“五位蛇口人”《吁请缓建女娲补天》的文章,认为耗资百万元去建一座“阳春白雪”的铜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近期作了一份我国国民读书状况的调查,据调查结果推算,全国有藏书的家庭占六成左右,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非农户中有藏书的家庭占八成以上(83.1%),而广大农村地区有藏书的家庭则低于50%。 有60.4%的人每月至少读一次书,即读书率为六成余,有近四成的人基本不读书。在近四成基本不读书的人中,称自己“没时间读”的为37.8%;其次为“文化水平低,读书有困难”的,占23.6%;再次是称自己“不习惯”的人,为20.8%,认为“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