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尔巴赫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哲学的杰出代表,是这一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百科全书派分散的哲学思想加以系统化、形成为一个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我们知道:大凡一个哲学体系都必定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各种学说都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说明。那么霍尔巴赫哲学体系的基石,他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狄德罗(Diderot,1713—1784)逝世两百周年。十八世纪的法国巨人们为了反对封建主义,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的实现,勇敢地举起了唯物主义无神论的大旗,抛开一切宗教的外衣,向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发动猛烈进攻,并向世界发出震聋发聩的呐喊。这呐喊使他们的名字世代流传: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拉美特里、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而狄德罗,在这些巨人中也不愧为佼佼者。他是当时战斗无神论的派别“百科全书派”的领袖。  相似文献   

3.
由于宗教在苏联有传统的强大影响,苏联历来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把这作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占苏联人口的半数以上,占苏联职工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对整个社会有重大意义。考虑到这个因素,苏联把青年作为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点对象。六十多年来,苏联的青年无神论教育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创造了不少教育的方法和形式。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之前,一切社会历史学说都是唯心主义的,但是这并不否认其中也不时有唯物史观个别因素的思想闪光。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就是典型的一例。马克思指出:爱尔维修“是以洛克的学说为出发点的,他的唯物主义具有真正法国的性质。爱尔维修也随即把他的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生活方面”。爱尔维修从事著述的主要目的,是试图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基础上创立社会学说和  相似文献   

5.
佛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印度,大约经过了 15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到了公元11世纪却在印度本土消失,或者说,被印度教所同化.为什么佛教会被印度教同化,佛教与印度教到底是什么关系?佛教产生之初,虽然反对印度教的种姓歧视,倡导众生平等和无神论思想,但是它也吸纳了印度教奥义书的许多思想,如业报轮回、解脱等.到了大乘时期,佛教的思想与印度教逐渐接近,它放弃了无神论思想,开始把佛祖释迦牟尼神化,奉他为全知全能的最高人格神.另外,大乘佛教的理论过度玄虚化,晦涩难懂,脱离了广大民众.7世纪,佛教密教化.密教大量吸收印度教性力派的理论、仪礼和咒语等,故使佛教在理论和修行上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使它与印度教难以区分,这为佛教最终被印度教同化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国哲学界在研究外国哲学史的工作中,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近来,我们高兴地看到继葛力同志的《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之后,由李凤鸣、姚介厚所著的又一本专著《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出版了。  相似文献   

7.
(1988年1~2月)苏联哲学期期期期期期期期.二谊几J,,J,J ..1‘..J下8888:888能那8s发展中社会主义各种矛盾的辩证法(苏)瑙缅科不朽的哲学著作(苏)奥伊泽尔曼无神论发展的现实问题(苏)波波夫科学认识的还原论〔苏)巴热诺夫时间、空间和因果性是进化的吗?(苏)杜勃罗夫斯基等现代人本主义和社会生物主义论人的本质(苏)弗罗洛夫非结果道德论及其评价陈也奔关于列宁早期思想的分析和评价(美)莱文苏联东欧问题译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哲学译丛国外社会科学学术情报国外社会科学政治、法律期期期期期期,‘‘.皿.卫-…  相似文献   

8.
吴建广  项雯 《德国研究》2012,27(1):82-94,128
歌德《浮士德·第二部》最后一场“山谷”是古希腊悲剧形式和德意志浪漫精神的完美结合.尽管浮士德全场缺席,然而他却无处不在,其中诸男性形象均为浮士德的本质性变形.他在向往神性的过程中走完此在的最后瞬间,不断向上意味着原先的无神论人本主义者浮士德的神性皈依,承认并敬仰在人之上的更高存在,最终成为崇拜圣母玛丽亚的博士.  相似文献   

9.
浅谈萨特的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的哲学中最吸引人的部分,也是引起最多争议的部分是有关自由的论述。自由的问题是萨特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萨特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萨特的自由观是萨特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萨特无神论存在主义的本体论出发点,为一种反对传统理性束缚的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研究萨特的哲学思想,不可不对其自由观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是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的,但传播之初,我国理论、舆论界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种种歪曲与误解。为此,李汉俊在1922年写了《唯物史观不是什么?》,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名称、主要内容:与近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联系与区别,有力地驳斥了社会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歪曲,澄清了一些误解。本文指出《唯...  相似文献   

11.
1987年11月10日至14日,四川省西方哲学史学会于四川省西昌市召开年会,讨论法国哲学。会议主要讨论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同时也对柏格森哲学作了一些探讨。讨论情况简述于后。一、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研究。与会代表认为,我国哲学史界对十八世纪法国哲学重视不够,研究深度不够,尚无深刻理论的研究专著。有人认为,十八世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总战略的实施与提升进程曾涤王廉陈之明邓小平逝世后,被中国各族人民和国际社会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领袖人物,他的传奇的经历和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深入人心,接触过他的各阶层人士,无不为他的人格精神力量所感动。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一、...  相似文献   

13.
“人是环境的产物”和“意见支配世界”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哲学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哲学史上常常称之为法国唯物主义的“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代表着的社会政治观点当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它在当时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那末当然,它其中必定包含某种积极的因素。本文试图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法国唯物论哲学中这一“二律背反”中的合理性及其革命意义作一点历史分析,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党的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共同推动中圈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依据党的性质和党群荚系的基本原理,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长期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将自身的固有思想和印度思想融合后,产生了禅宗和新儒学两种创造性的宗教思想。韩国狂热地接受了这两种思想。有趣的是,如今这两种思想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难觅踪迹,而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却能够轻易找到。可以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依然保存着这两种思想的国家大概在全世界也只有韩国了。例如,现在韩国的僧侣还在沿用中国唐朝时僧侣背诵的礼法文,普通韩国人举行婚礼、葬礼和祭祀时依然遵循中国的朱子家礼。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明代思想文化典籍陆续传入日本,逐步对近世日本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本文概述明代兵书与善书对近世日本的影响。兵学思想方面,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等一批明代兵书于这一时期传入日本并流入民间,成为这一时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一些民间知识分子开始解读、研究戚法中"节制"等重要概念与选兵、练兵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兵制改革的思考。明代善书在近世日本社会传播过程中,其中的佛教、道教思想与日本神道思想发生了冲突,民间知识分子在介绍传播善书时,运用日本的传统信仰与习俗重新解释善书,善书由此逐步为日本民众接受。研究明代思想文化在近世日本社会传播普及的历史,可以重新认识近世日本在理解与接受明代思想文化过程中进行选择、重新解读与吸收融合的史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将自身的固有思想和印度思想融合后,产生了禅宗和新儒学两种创造性的宗教思想。韩国狂热地接受了这两种思想。不过有趣的是,这两种思想的痕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难觅踪迹,而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却能够轻易找到。可以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依然保存着这两种思想的国家大概在全世界也只有韩国了。例如,现在韩国的僧侣还在沿用中国唐朝时僧侣背诵的礼法文,普通韩国人举行婚礼、葬礼和祭祀时依然遵循中国的朱子家礼。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现在在中国人身上已经很难找到这些旧习俗的痕迹了。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重要领袖,中江兆民的思想向来倍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有关其代表作品《三醉人经纶问答》的分析文章亦数不胜数。兆民的和平思想以小国主义为特征,是近代日本和平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他的和平思想中,不仅能看到西方近代的人权观念,还能找到东方传统的和平观念。本文从近代日本和平思想发展轨迹这一角度重新审视兆民的思想,以《三醉人经纶问答》为中心浅析其和平政治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国际新秩序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是在旧的国际秩序给全球治理带来突出矛盾的国际条件下,以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实践基础,以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要目标提出来的。习近平国际新秩序思想内涵丰富,对国际新秩序构建的主体、实质、目标,新秩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相似文献   

20.
翻译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围绕如何改进翻译教学方法、更新翻译教材、丰富教学手段和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等问题,翻译界已经进行了很多深入探讨。然而,教学中动态翻译思想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比静态翻译思想与动态翻译思想尝试从笔译教学角度阐述培养学生动态翻译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