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80年代以来,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先走一步的珠江三角洲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社会道德方面假冒伪劣、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却有所抬头。富裕起来的珠江三角洲迫切需要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其是良好的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2.
周德宏 《前沿》2002,(12):114-1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主要有五点 :一是推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转变 ;二是大力提倡为人民服务 ;三是注重“三德”建设 ;四是大胆吸收一切文明成果 ;五是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张玉嵩 《前沿》2004,(6):159-162
道德可以规范人的行为 ,约束和控制自己的非理性欲望。道德作为社会进步的目标和实现社会进步的手段 ,对推进政府行为 ,促进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发展 ,减少交易成本 ,增加合作效益 ,调整各种社会利益关系 ,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虽然存在对立的一面,但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内在统一的,市场经济会带来善恶的道德二重性,但是它与社会道德并不是排斥的。纯粹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一种无所谓善恶的非道德行为,在市场经济系统内部可以也应该划出市场伦理行为和非市场伦理行为,以充分发挥道德对具有伦理性的部分市场经济行为的调节职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并且日益显示其优越性。相应地,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在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完善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当代人际交往困惑的道德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困惑: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解决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予盾。道德价值表现为利他性和利己性两个方面。既具有调整群己关系的作用,又能调整个人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关系。道德在引导人们走出交往困惑上,有其现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任何国家都可以也必须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文明国家更应该积极广泛地借鉴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来发展壮大自己.否则,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发展起来,最终将被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所抛弃.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作为文明后发展国家,更必须以"主人"的身份融人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的内在契合及其价值,为人类文明事业做贡献.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使家庭道德在内容、评价标准及其道德个体的个性上都逐渐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道德的这种变化 ,在整体上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谐调 ,但也有不一致的方面 ,因而需要对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适当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迟桂华 《前沿》2006,(5):87-88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本文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就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联系、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实践基础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层次性等问题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吴琨 《传承》2008,(6):118-119
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现状,使道德法律化又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依靠法律加强道德的强制作用成为提高目前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道德法律化的历史分析、可行性、现实价值及对道德建设的启示四个方面探讨了道德法律化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纬 《思想战线》2004,30(5):16-20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是中国20世纪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经济伦理问题的理论反映。它具有鲜明的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以市场经济为平台,以伦理为价值导向,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义利统一为原则,其核心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发展观和公平观。它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源于改革开放,又指导改革开放,为新世纪中国的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彦惠 《桂海论丛》2004,20(3):86-8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我国已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其自身具有一定的伦理原则和伦理特性。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必须对市场经济伦理制度作出正确的道德价值追寻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唐传成  王兆响 《前沿》2010,(14):64-66
经济伦理学归根结底是探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它研究的立足点应该是现实的经济活动和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解"现实的人"提供了科学的思维范式,对于经济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杰 《理论月刊》2003,(6):115-116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西方伦理道德关于经济伦理的理论,试图把中国传统经济伦理观和西方经济伦理观的精华,纳入到社会主义伦理体系中,从而阐明转型时期应树立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伦理观。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经济张力——伦理道德与经济相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海山 《思想战线》2006,32(6):50-56
伦理精神作为一种中介,它有可能使非经济因素的伦理道德转化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因素。伦理精神激励社会和个人的潜能,促使社会和个人将伦理信念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行动,使道德成为一种实践性的伦理,实现非经济因素转化为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成云雷 《思想战线》2004,30(4):11-14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经济全球化的伦理学评价其实质在于考量经济全球化的相关事实对于人类道德目的的满足程度。经济全球化伦理学评价的标准应该兼顾到人类利益、国家利益、个人利益诸方面的统一 ,而最终指向实现每个人的幸福。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 ,其伦理价值带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对经济全球化进行伦理学评价 ,有利于提高这一过程的合理性程度 ,趋善避恶 ,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很多学者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哲学基础、理论价值和实践特征等方面有了深刻论述。其实,科学发展观蕴涵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和突破,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否定和批判,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靖 《桂海论丛》2004,20(1):80-82
"入世"的成功加速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这给中国现代经济伦理的发展和重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中国现代经济伦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当前的经济伦理处于一种由自然经济伦理、计划经济伦理向市场经济伦理转型状态,其中难免存在伦理滞后、伦理错位、伦理失范等消极现象."入世"则迫切要求中国经济伦理形成一种以市场经济伦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高校经济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益锋 《理论月刊》2006,23(7):174-177
高校经济伦理教育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文章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视野出发,阐述了开展经济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着重在五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开展高校经济伦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从经济交往领域向社会公共领域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世刚 《桂海论丛》2004,20(5):81-84
对市民社会内在矛盾的不同理解与探讨,影响并决定了对市民社会涵义的不同规定,从而使市民社会的观念呈现出从经济交往领域向社会公共领域的演化过程;葛兰西与哈贝马斯对市民社会的理解,与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规定并不相矛盾,而是一种在继承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其总体理论取向对今天社会历史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