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曾于5年前播出过祖国大陆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今年8月又有三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重播此剧,以致“刘罗锅”名声大噪。而此时北京京剧院演出的京剧《宰相刘罗锅》将赴台湾演出更引起台湾京剧爱好者的兴趣。此行虽然还带去了《赵氏孤儿》等8台传统戏,但“刘罗锅”却是“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2.
金夫 《台声》2000,(11):19-20
8月 23日至 8月 27日,京剧《宰相刘罗锅》(第一本、第二本)作为新创剧目应邀赴台演出,场场爆满,大获成功。台湾红剧场表演剧团林恺先生在演出结束后兴奋地对记者说:“作为单一剧目,‘刘罗锅’是两岸交流以来卖座最好的。演出最难得的 事是赢得观众,这才是最高级的。” 此次,北京京剧院赴台演出带去的还有北京京剧院的品牌剧目《赵氏孤儿》、《生死恨》、全本《苏武牧羊》、《状元媒》等 8台传统京戏和 1台名家清唱。     《宰》剧由于题材取自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台湾演出时,备受关注。台湾曾于 5年前播出过电视剧《宰相刘罗…  相似文献   

3.
此岸“大片”进台湾台北街头车流如潮,抬眼看着行驶的双层公共汽车,居然包装着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大幅广告。没想到这部戏在祖国大陆走俏,也是台湾热门节目。你看头顶花翎的李保田细眯着眼,还是带着幽默神情,堂而皇之在繁华台北闹市亮相。“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称陆是老百姓……”深透表现中国人的机智和诙谐,在台湾也挺“火”。记得走进宾馆服务台登记的时候,一听说我们是北京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服务台的年轻先生显得格外热情,说“我是你们的观众啊,你们的节目在四台我常看。”明明是中央电视台节目的第四套,怎么到台湾叫作…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梦断紫禁城》播出以来,和珅这一历史人物以戏剧化的面目出现在屏幕上。那么,真正历史上的和坤是一位什么人物呢?我们应读者的要求特刊发柯愈春先生的《历史上的和坤》一文,告诉你一个真和坤。——编者  相似文献   

5.
张国立,天津人氏,1971年考入成都铁二局文工团两年制学员班,毕业后留团工作。1982年调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1992年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从艺30年,先后当过演员,拍过广告、MTV,做过制片人、导演。从电影《顽主》、《混在北京》、《一声叹息》,到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一、二、三、四部)、《铁齿铜牙纪晓岚》(一、二部),他一路演了过来,也一路“导”了过来。张国立饰演的康熙皇帝的电视收视率之高,可谓妇孺皆知。难得的是他把一个康熙一、二、三、四地演出来,不烂不过,还能让观众津津有味地看着、念着……  相似文献   

6.
●在火透大江南北的《宰相刘罗锅》里,戴娆所演唱的片尾曲令人“一见钟情”。 ●“我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钟爱的音乐,茶饭可以不思,不唱歌就会倒下”。  相似文献   

7.
刘墉于谦白居易李学乾近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颇感兴趣。一品宰相,清贫如洗,告老还乡,觅了头小毛驴坐着,观至此处,不由得忆起一首古诗来:“手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阎阎话短长。”这首诗的作者是人们熟知的明代兵部尚书于谦任巡抚...  相似文献   

8.
罗锅村长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主人公刘镛是后罗锅,福建沙县南阳乡大基口村的村主任陈长彬是前罗锅。但他们有共同点:都是为一方百姓。 陈长彬知名度不小。电视里有他的影子,喇叭里有他的声音,主席  相似文献   

9.
刘罗锅巧续乾隆诗的启示草萌看(刘罗锅)的才气,莫过于为乾隆爷补诗了。《宰相刘罗锅》的一场戏里,皇帝佬儿念念有词:(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至此似有(江郎才尽)难以为继之意。这时一旁的刘老先生脱口续上(飞入花丛都不见),只此一...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乾隆皇帝吃荔浦芋头的情节,使得北京街头一度出现荔浦芋头销售热。对于北京人品尝的芋头是否正宗荔浦芋头,以及荔浦芋头是怎样的味美可口,笔者无意作考,而荔浦芋头走俏京城的事实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荔浦芋头在广西是一种较普通的地方土特产,虽有多年的种植历史,但多年来并未引起人们的青睐,而当《宰相刘罗  相似文献   

11.
我的老家福建东山岛与台湾隔海相望,彼岸的醇郁的风俗民情与老家大致相同。每年入秋,家乡人与彼岸台湾同胞进入了一个传统的吃芋食风旺季。台湾特产的“槟榔芋”素享盛名,比起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提到的广西大芋头要好吃得多。民间有句食谚:“七月半鸭,八月半芋。”说的是农历七月十五的鸭子最肥美,而八月十五前后的芋头则最香糯,最爽口。  相似文献   

12.
凡看过《宰相刘罗锅》的人都了解和珅其人,由于他的弄臣工作胜过宋朝的高俅、明朝的魏忠贤,所以甚得皇帝的青睐,一度权倾朝野。 稍作比较与思考,不难看出过去和现在大大小小的“弄臣”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即对下有硬度,对上有热度,办事有滑度,在“爱吹不爱批”的上司面前,只栽花不挑刺,只奉承不批评,时常带着私心昧着良心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里,乾隆皇帝和大臣和坤的一段话很耐人寻味。乾隆问:“你愿意当忠臣,还是愿意当奸臣?”“我既不愿当忠臣,也不愿当奸臣”和坤答。“为什么?”“当忠臣往往被奸臣害死,当奸臣最后也没有好下场”和坤回答得很妙。 “那么你要当个什么样的臣子?”乾隆进一步问。 “我愿当个弄臣,就是想万岁所想,伺候好万岁的吃喝玩乐,万岁想啥我就干啥,一切都听万岁爷的”。  相似文献   

14.
看过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吗?片头那双美丽的眼睛,那双被誉为“神州最有魅力的大眼睛”,它的主人就是“东方美女”王璐瑶。美丽的王璐瑶曾经很是红火过一阵子。她是演员,于是不断地拍戏,如《雪山飞狐》中的苗若兰,《千秋家国梦》中的女特务,《宰相刘罗锅》中的高级妓女和30年代的红歌星周璇……她还主演舞蹈话剧舞台剧;演而优则唱,她一口气推出8张个人音乐专辑(尽管反响没有设想中的那么大);她加入了“名人出书”的行列;她拿起话筒,成为《中国影视之夜》的专栏主持;她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一家“北京璐瑶影艺广告公司”,如今正筹拍她…  相似文献   

15.
修瑭 《台声》1994,(11)
不久前收到台湾友人、艺术鉴赏兼收藏家王誉荣兄来函,对大陆的古文字学者、书法篆刻家刘兴隆先生极尽推崇.接着又得知,台湾书画艺术名家、德高望重的刘文波博士来北京后曾专程前往刘兴隆先生居所拜访,并且以“大师”相称.看来,在大陆正广为人知的刘先生,在台湾的名气也在大起来.关于刘兴隆其人,作家陈金展写了一本书,叫《刘兴隆传奇》,书中以生动的事例,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古装电视剧插曲里最受欢迎、被传唱得最广的大约就是《宰相刘罗锅》的“天地之间有杆秤”和《水浒传》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了。这两支歌似乎都进入了当年的“十大金曲”,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这种现象是饶有意味的。当人们在街头巷尾和剧院歌厅唱这两支歌时,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两支歌代表了支配了广大民众一千多年的清官意识和暴民意识。头脑中充斥着这种思想的人们很难做法治社会中合格的公民。他们或是匍伏在清官脚下,希望得到他们的垂怜;或是不怕天,不怕地,铤而走险,去争夺属于自己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两者表现虽然不同,但都是个性不成熟、不能独立面对社会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古远清 《台声》2001,(4):31-33
撰写《台湾文学史》,在台湾被称为“一项何等迷人却又何等危险的任务”(杨宗翰《文学史的未来 /未来的文学史?》,台北,《文讯》 2001年 1月号)。这里讲的“迷人”,是因为至今还未出现过一本严格意义的《台湾文学史》,要是有谁写出来了,就可落得一顶“开创者、奠基者”的桂冠。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在《台湾文学史》编写中,充满了“统、独”之争。但有人眼看大陆学者撰写了一部部厚厚的《台湾文学史》及其分类史传进岛内,便大喊“狼来了”,于是下决心自己写一本所谓“雄性”的“台湾文学史”,这样便有了以“台湾意识”重新建…  相似文献   

18.
据《法制日报》报道,《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及一、二卷重新发行以后,台湾独资企业九鼎轩星企划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元发先生不仅自己学习“邓选”很着迷,而且还鼓励年轻人学习,劝诫公司员工不可“眼界太窄”,“应该好好地读一读‘邓选’”。他还召集公司的主管干部和各部门经理坐在一起交流学习“邓选”三卷的体会。读罢这则消息,我不由地为这位老板的实事求是精神所  相似文献   

19.
台湾光复后,在大陆赴台文化人和台湾本省籍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下曾出现持续数年(1946—1948)的传播鲁迅文学与思想的文化“风潮”。1947年“二二八事件”及1948年许寿裳遇害后,左翼文化力量受到国民党当局打压,从而使得这一波的“鲁迅风潮”开始消退。这一时期,台湾的《民声日报》、《天南日报》、《民族报》、《台湾新生报》、《联合报》构成了一个由尊崇鲁迅到贬抑鲁迅的发展链条,生动具体地展示了台湾“鲁迅风潮”的消退和国民党退台之后“反鲁论述”兴起的动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典籍对台湾名称的记载十分久远。《尚书·禹贡》称台湾为“岛夷”;《史记》称为“瀛洲”;《后汉书》称为“东醍”;《三国志》谓之“夷洲”;唐、宋、元诸代一般称其为“流求”或“琉球”。直至明朝后期才出现“台湾”这一称谓。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台湾”名称起源于荷兰人1624年占领台湾之后,修筑楼台于海水入湾处。有的认为“台湾”之称是由“大湾”一名转来的。大湾,指今台南西安平镇的大海湾。明代有陈第所写《东番记》将“大湾”称为“大员”,清康熙时周婴的《远游篇编》将台湾写成“台员”,史家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