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州加快建设多彩贵州"广电云"工程,2016年实现"村村通",2017年实现"户户用"的目标。"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工程是一项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政治工程、扶贫工程、民心工程和文化工程。"2016年3月8日,作为贵州省委省政府结合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工程启动。工程由广电系统实施,截至2016年底,工程项目总投资17.62亿元,为11103个行政村新建总长6万多公里的光缆干线,开通了多彩贵州"广电云"传输信号。  相似文献   

2.
正"十二五"时期是贵州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基础设施变化最大、发展动力活力最足、生态建设成效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间,贵州作为多民族省份、贫困地区集中省份,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规划52项实有指标中的21项,成为西部实现跨越追赶的亮点省份,将过去十分突出的极端贫困和欠发达的"贵州现象",转变为以高速增长、绿色发展为特征的"贵州跨越"亦即"新贵州现象"。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贵州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全面小康建设的大力推进,贵州民生"短板"在不断补齐,一系列民生关切变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易感知、得实惠的民生福祉。而每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备受关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贵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之所兴在顺民意。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治安等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努力为老百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贵州在农村公路、教育扶贫、培训就业、住房保障、环境治理等领域重点发力,群众关心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2019年,贵州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持续推进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治理等领域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年初,贵州省确定2019年度"1+7"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目标  相似文献   

5.
陈少荣 《当代贵州》2012,(11):74-75
盘县"十一五"期间,综合实力位居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19位,位居贵州经济强县第2位,连续4年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最具区域带动力和最具投资潜力百强。2011年,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后盘县提速发展大有可为。2012年是"十二五"承前启后的一年,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同时,我们还面临国家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出台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等重大机遇。今年,盘县将根据中央、全  相似文献   

6.
新闻秘书     
《当代贵州》2011,(8):8
贵州看点[新举措]大力实施"就业和创业工程"今年我省将大力实施的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作为全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程"、"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  相似文献   

7.
正一不少参与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IT巨头有这样的感慨:创业维艰,点"数"成金,大数据是未来十年唯一能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创业机会。贵州最重要、最突出、最有效的吸引力,在于创造了先行先试、开放资源、容错试新的创业创新环境,是业界公认的大数据新模式首选"试验田"。从先发优势上看,"云上贵州""中国数谷"已经占据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先导地位,目前"云上贵州"系  相似文献   

8.
吕林 《当代贵州》2012,(9):38-39
贵州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生产总值的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推动多彩贵州文化"走出去",以文生财、以文富民、以文兴省。《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文化传播工程,推动文化‘走出去’,提升贵州文化影响力"。用文化建设上的"贵州现象"塑造全新  相似文献   

9.
任玉梅 《当代贵州》2012,(28):36-37
"以前看病要走10多公里路,现在村里有了卫生室,走路5分钟就到,方便多了。输液一次不超过20元,医疗费每年还能报销60%,省了不少钱!"在威宁县小海镇卯家村村卫生室,前来就诊的村民赵才华说。近年来,贵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民生带发展,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力求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幅和谐、美好、幸福的"民生贵州"新"黔"景,正呈现在世人面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11,(6):16+18
<正>3月5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在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翻阅这本有着6万余字、厚达118页的草案文本,代表委员和专家们发现了许多新提法、新部署、新亮点。"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格外亮眼十大措施重若"千钧"着力改善民生是纲要草案的重点所在。纲要草案中设置的"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引人关注,其中涵盖扩大城乡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2,(16):11
今后十年,我们将把扶贫开发作为贵州最大的民生,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围绕最突出的民生,瞄准武陵、乌蒙、滇黔桂三大连片特困地区实施扶贫攻坚,着力培育核桃、草地畜牧、脱毒马铃薯、茶叶、油茶、中药材、蔬菜、精品水果、特种养殖、乡村旅游"十大特色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2.
正"十二五"期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各方面工作都有新的突破,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2015年12月28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发布了"十二五"时期贵州最具影响力的"1+10"件大事。这些事情都是决定当期、影响未来的大事件。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只要艰苦奋斗、长期奋斗、不懈奋斗,贵州完全能够后来居上、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经过60年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刊从经济、旅游、民生、交通、生态文明、脱贫攻坚及"十二五"十大亮点概括黔东南建州以来的突出成就,展示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14.
"贵州拔穷根,关键在教育,教育是最根本的民生。"近年来,贵州教育在西部地区率先实施"两基"攻坚并通过国家督导评估,教育"9+3"计划和"4+2"教育突破工程成效明显,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是文化企业孵化壮大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将省"十大文化产业园"、"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列入《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2年,国发2号文件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贵州要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贵州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园区、基地的建设,并在"十二五"末全面建成。贵州省"十大文化产业园"、"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共21个项目,总规划面积81428亩,建筑面积3763万  相似文献   

16.
正过去五年是贵州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环境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截至2015年底,贵州森林面积达1.32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4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巨变的背后,跃动着"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激越音符。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贵州精神将继续成为多彩贵州再出发的重要力量源泉。干事创业,需要精神,也贵在精神。从"十二五"到"十三五",贵州经济增速连续10年居全国前三,交通建设、民生福祉等大踏步前进,经济社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化,创造了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建设大数据中心,犹如建了一个大金矿,通过不断开发‘大数据金矿',就有着强大的发展推动力。"《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说。"十二五"期间,贵州启动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在全国大数据领域探索出十个首创之举,打响了大数据这场抢先机的突围战,引领了产业转移升级。"十二五"末,大扶贫、大数据被确定为贵州未来两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尹辉 《当代贵州》2011,(9):12-12
调查显示,93%大学生认同“工业强省”、“城镇化”两大战略;“经济”、“民生”、“环境”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时间走进2011年,贵州已经踏上“十二五”征程。在今后的5年,“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转型”成为贵州发展的主基调;在今后的5年,  相似文献   

20.
正"十大民生工程""十件民生实事""3+X"专项监察模式……秉承民生优先、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理念,黔南州扶贫开发事业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黔南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7.15亿元增加到100.45亿元。全州九项重点民生类支出从94.62亿元增长到237.27亿元。五年民生累计投入846.76亿元,年均增长20.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