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人的书房     
张光茫 《前线》2014,(1):122-122
书房是文人读书、写书、藏书的地方,更是文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地方。在书房里,他们或以文明志,或以文寄情,或以文自勉。闲暇中欣赏文人的书房,可以从中领略他们的修养情操,感悟他们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
书香伴人生     
“书房”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意为“读书写字的房间”。而我觉得,书房是修身、养性、怡情的好地方。置身书房,翻阅那些氤氲着墨香的书卷,不由想起南宋诗人陆游《书室》的两句诗:“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仿佛陆游书室的闲雅气韵也渗透在我的书房里。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书房就是一个使人进步的地方。爱读书的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书房。 我的书房不大,十来个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书情     
书房,古称书斋,爱书之人无不钟爱,明有陈继儒“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之雅致;今有周有光“书橱兼做菜橱,菜有书香”之怡然。而我,书房即为卧室和办公室,不问雅俗.但讲实用,遂能每日与书为伴,于淡淡墨香中洗涤灵魂、养性修身。  相似文献   

5.
书房     
子干 《党员文摘》2007,(10):7-7
迁入新居的吴副局长忽然变得好客起来,经常邀同事、朋友到他家坐坐。开始大家以为是在向人们炫耀他装修豪华的四室两厅,去过以后才知道,吴副局长重点是让大家参观他的“超一流”书房。“一向不爱摸书的吴副局长,怎么这样舍得在书房上投资?”人们心存疑窦。  相似文献   

6.
一说到书房,人们总会联想到窗明几净、茶香扑鼻、墨香隐隐,如果窗外再有点绿荫鸟啼应景,那就最惬意不过了。而我的“书房”,却似乎与彼情彼景扯不上一丝关系,家里的床枕边、阳台处、沙发旁、餐桌上,  相似文献   

7.
一、网络与文化工作者   对我国的传统知识分子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去图书馆查资料和在自己的书房学习的。寄托了自己大半辈子辛劳和激情的书房与现代“信息网络”源源不断、无边无际的“信息库”相比,在空间上也许显得更狭小了,在内涵上却可联接大千世界。因为书房里只要有一台电脑,入网后就可以用鼠标在网上随时进出任何一个大型的图书馆,同时还因为因特网为网民提供了强有力的下载工具,网上读者可选择性地下载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在内的各种有价值的内容,或作收藏。真乃“秀才不出门,能获尔所需”。   诗歌、小说、戏剧…  相似文献   

8.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披着一件深灰色的上衣,背门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是这样。他那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夫人进屋轻问:“何不请秘书笔录或整理呢?”梅兰芳放下笔,郑重答道:“不,这不能请人代笔!”  相似文献   

9.
张翔胜 《当代贵州》2011,(10):64-64
书房,顾名思义是藏书、读书的地方。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有一间安静、雅致的书房,恐怕是再好不过的了。南宋诗人朱熹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高处的药匣     
刘心武 《新湘评论》2012,(18):52-52
他头一次把女朋友带回家,那姑娘很乖巧,到厨房去帮助未来的婆婆烧菜,他和父亲坐在厅里看电视转播球赛,忽听厨房里传出“哎哟”一声,女朋友竞不慎烫伤了手指,他母亲心疼得握住那手指头不住地吹气,又大声呼叫他父亲:“快拿獾油来!”他父亲便赶忙去往书房,书房的一排书柜,靠门的那架最高一格只摆了半边书,剩下的那个空间放着一只藤编匣子...  相似文献   

11.
高处的药匣     
刘心武 《学习导报》2012,(18):52-52
他头一次把女朋友带回家,那姑娘很乖巧,到厨房去帮助未来的婆婆烧菜,他和父亲坐在厅里看电视转播球赛,忽听厨房里传出“哎哟”一声,女朋友竞不慎烫伤了手指,他母亲心疼得握住那手指头不住地吹气,又大声呼叫他父亲:“快拿獾油来!”他父亲便赶忙去往书房,书房的一排书柜,靠门的那架最高一格只摆了半边书,剩下的那个空间放着一只藤编匣子,那是他家的药箱。  相似文献   

12.
陈鲁民 《奋斗》2006,(1):62-62
曾国藩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需做到“四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他虽然讲的是旧时为官之道。但对今日如何做官仍有借鉴意义,有此“四耐”,不急躁,方可把官做稳、做好、做出名堂,以不负百姓厚望。  相似文献   

13.
千年等一回     
2000年离我们愈来愈近,”跨世纪”一类词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了。不仅各级干部讲话爱用“迎接新世纪”作结,而目新闻媒介把“世纪”话题炒得一片火爆,不少人在为与“世纪”相关的诸事忙得不可开交。也难怪,千年等一回,等来世纪之交,岂能让它平平淡淡地过去呢!可冷眼旁观时下“迎接新世纪”的种种言行,笔者想劝一些人还是悠着点儿,少一些瞎忙活吧。一是少作一些预言。新旧世纪交替,正是一些不负责任的“预言家”们大展身手、空前活跃的时期。这些人或以什么“星体十字架灾难说”危言耸听,或以“21世纪的世界文化是儒学思想领导…  相似文献   

14.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梅兰芳披着~件深灰色的上衣,面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这样。他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梅夫人进屋轻问:“何不请秘书笔录或整理呢?”梅兰芳放下笔。郑重答道:“不,这不能请人代笔!”原来,桌上厚厚的一叠文稿,是他重新亲笔撰写的《入党申请书》。其中写道:“本人已过花甲之年。却时刻自问:我为什么要申请入党?其实,早在建国初期,我就在心中立誓要为建设新中国努力工作,也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由衷感激周恩来、陈毅、周扬等同志对我在政治上的亲切关怀……”解放初期。  相似文献   

15.
“难得糊涂”新解牛治国“难得糊涂”是清人郑板桥的一句名言。出于何故而做,没有考证,不敢臆断,但是这句话却像郑板桥的字画一样有名。在我的记忆中,较早是一些人把“难得糊涂”的书法贴于书房、客厅,后来又有人把它挂在了办公室,成了座右铭。最近,“难得糊涂,板...  相似文献   

16.
王旭东 《党课》2012,(16):68-69
一天晚上,我在书房凝神琢磨,突然被报纸上的一句话触动了某根神经,让我一下子似乎从地面升上高飞的云端。我不由得拍案大叫了一声:“说得真妙!”正在厨房忙碌的老婆听到了,连忙问:“是什么好话,让你如此激动?”  相似文献   

17.
向颖羿 《当代贵州》2023,(30):42-43
<正>“我们客厅的灯已经安装好,书房的灯正在调试;两间屋子中间隔断我想用曲面玻璃;书房的景色最好,布局要充分展示窗口区域;厨房和客厅要留足空间,方便招待朋友……”7月15日,在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内,来自上海的旅居者陈运成,正在对自己新买的房屋进行装修。他一边向记者介绍着房屋的装潢细节,一边规划着入住后的旅居生活。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中关村,马大猷院士的家,整洁而简朴。面积达30多平方米的书房,被两排倚墙而立的书柜“挤”小了很多。92岁高龄的马大猷,白发如银,微笑着缓步走来,向我伸出热情的双手。  相似文献   

19.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1,(15):69-69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古斯塔夫·福楼拜在给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以“面壁写作”为志的世界文豪,  相似文献   

20.
1974年,周恩来的病情恶化,癌细胞转移,身体明显消瘦。为了不使党和国家的大权落入“四人帮”手中,周恩来拖着重病之躯,仍然夜以继日地忙碌着。5829日,周恩采陪同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会见毛泽东,这是他最后一次走进毛泽东的书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