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年来,社会医疗水平提高了,可农民看病却难了.农村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看病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尹辉 《当代贵州》2010,(2):42-43
随着"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遵义县广大人民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状况正得到根本改变,正在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重病不出县"的目标。县乡村三级卫生资源的全面整合,使这里上百万群众的健康正得到有效呵护。  相似文献   

3.
贾富平 《先锋队》2013,(28):38-39
他没有豪言壮语,却把根扎在农村。他说:"此生到老属于党,甘为良医济百姓。我生在农村,我了解农民生活,我永远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医生。我的追求和梦想就是为老百姓服务一辈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汾西县精神病院院长刘来福。1962年,刘来福初中毕业后,看到农民看病非常困难,为了一个小病,也常常要跑几十里,有时还因为看病不及时,小病拖成大病,延误了最佳看病时机,就决心当一名白衣天使,为农民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4.
科层化治理:乡村治理的一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熟悉农村的人都知道,农民一般不愿意到卫生院去看病。除了交通、医疗费用等大家常说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卫生院的科室设置和一套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的程序非常不习惯;尤其是科室设置,农民更是弄不清楚自己要到哪个科室去看病。这也是农民愿意到乡  相似文献   

5.
35年前,鄂西长阳土家山寨一位“赤脚医生”首创了看病吃药花钱少的“合作医疗制度”。由于毛主席的“称赞”批示,该制度在全国农村普遍推广,惠及亿万农民。其创始人也几度出国访问、并平步青云官居副厅长。令人不解的是,这位毛主席赞赏的“农民厅长”上任才几个月就辞官还乡了,给人们留下几多猜测。此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合作医疗曾几起几落。如今,当众多老百姓面对医药费上涨、看病吃药越来越无法承受的困难时,他们不由得又想起了昔日辞官不当的“农民厅长”。  相似文献   

6.
宜宾县新农合中心对住院病人的付费方式由原来的按项目付费改变为限额付费,约束了定点医疗机构的不规范行为,控制住了该县逐年高涨的农民住院费用,从而解决农民“看病责”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能像城里人那样看病报销,曾是几亿农民的梦想。如今,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这个梦想实现了。  相似文献   

8.
记者下乡采访,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农民息了肝病,痛得直不起腰来.偏巧,这时庄稼发生虫灾,眼看着大片的庄稼将毁于一旦.舍不得花钱看病吃药的他却执意花钱买药给庄稼治病.他拄着棍、弯着腰来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他知道,这里的人能救庄稼的命,救了庄稼的命也就等于救了自己的命.他说:"农民就指着这点儿庄稼活着.庄稼被虫子吃了,人就没吃的了."  相似文献   

9.
35年前,鄂西长阳土家山寨一位“赤脚医生”首创了看病吃药花钱少的“合作医疗制度”。由于毛主席的“称赞”批示,该制度在全国农村普遍推广,惠及亿万农民。其创始人也几度出国访问、并平步青云官居副厅长。令人不解的是,这位毛主席赞赏的“农民厅长”上任才几个月就辞官还乡了,给人们留下几多猜测。此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合作医疗曾几起几落。如今,当众多老百姓面对医药费上涨、看病吃药越来越无法承受的困难时,他们不由得又想起了昔日辞官不当的“农民厅长”。  相似文献   

10.
把好事办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初步为农民看病解决了钱的问题,但农村还缺好医生和好设备。城乡医院之间的对口支援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4月14日,有点感冒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西新村农民吕晓慧来到村卫生室看病,她只掏了1元钱,就拿到了两盒价值共9元多的感冒药。  相似文献   

12.
杨佳 《当代党员》2011,(3):60-61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启动半年多来,已有160多万农民转户进城。农民转户进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工作。严格地说,农民转了户口进了城,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们进城后的吃喝拉撒睡、就业、看病、子女教育乃至精神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等,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操心。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平岩推广、开展是2007年,三年过去,平岩的农民享受到了这项制度带来的实惠。这一制度符合实际,符合民心,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惠及农民、农村的一件好事、大事,我县宁愿每年少修一条公路,也要配齐配足合作医疗资金,实施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解决全县18万农民看病就医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真好,我看病花了5万多元医疗费,没想到一下子就报销了8000多,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农民的关心。"这是红寺堡镇八村村民海正荣在新农合管理中心第一次15%报销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北京市大批的卫生工作者怀着满腔的政治热情下到农村,为首都农民看病,开展卫生运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下去同志中的绝大多数,确实是思想愉快,行动坚决,因而在不长的时间里,工作上就做出了成绩,思想上也有了不少的收获。但也有少数同志,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思想认识问题,其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他们说:“下农村为农民看病,是普及了群众,降低了自己”;“农村条件差,莫说长期下去,就是一年,技术也得荒废了”  相似文献   

17.
·全省88个县(市、区)全部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全国提前一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目前有2608.7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4.91%“农民看病,国家报销”,在今天的贵州已不再是梦想。  相似文献   

18.
黄光辉 《学习月刊》2014,(24):126-12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巴东县集老、少、边、山、穷、库、险于一身,大山阻隔与经济落后严重制约着政府的治理能力,使社会治理面临政府无力管、农民无人管、社会无法管的困境。近两年来,巴东县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出一条“技术牵引型治理”的新路子,打造农民办事不出村系统,促进政府规范化、标准化、协作化运作,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农民足不出村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从而提升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实现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廉政瞭望》2012,(13):3-3
中国就像一个老农民,背着一大袋钱,走到讲台上,却讲不出话。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毛泽东的肯定和支持下,中国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医务人员群体——赤脚医生。他们活跃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村,为广大农民看病治病。但到80年代,他们又悄然消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