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志光 《半月谈》2004,(16):72-72
每千星期天下午.一个个大约十岁大的孩子。身背两三斤米,带几把小白菜.提一口小锅,三五成群地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翻山越岭赶到学校上课。而所谓的学校,是一座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破旧不堪的祠堂。这些山里娃每天下课后.仨俩成伙.自己做饭吃。晚上则两个人挤睡在一张简易  相似文献   

2.
30年前发生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地震,一夜之间使4200多个孩子失去父母沦为孤儿, 这些孩子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出生不过百天。从那时起,一个规模宏大、历时漫长、牵动着亿万颗心的救助孤儿的慈善工程开始了。下面的这个故事是无数感人故事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不惜一掷千金送孩子上早教课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一岁的黄子璇刚刚学会走路,她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妈妈的搀扶下慢慢地走过小独木桥。每次走过去,黄子璇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妈妈和老师也会发出惊喜的称赞。 这是一节早教课的场景。近年来,针对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风行中国各大城市,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不惜一掷千金送孩子上早教课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是新手爸妈们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早教班”仍然不是很明确。这些婴幼儿早教机构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薛涌 《青年探索》2003,(2):43-43
女儿在美国出生,自幼上幼儿园,讲英语,听美国孩子听的故事。如今3岁了,我们做父母的,总希望她能够保持讲小文,学一点中国文化的东西。于是,请国内的亲友寄来许多中文的儿童读物,什么《西游记》呀,《哪吒闹海》呀,等等,等等,都是些传统故事,应是很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了。孩子看惯了英文的读物,一见这些风格不同的中文书,新鲜得不得了,一天到晚缠着妈妈,“讲书!讲书!!”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中国梦要靠你们来实现。第一个"一百年"时,今天十岁的孩子十六七岁;到第二个"一百年"时,现在的孩子四五十岁,正逢其时。两个"一百年"要靠你们接力奋斗,还是你们来点这一笔吧。——习近平总书记5月30日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少年儿童,当书法老师请总书记为孩子们书写的"中国梦"点上最后一笔时,总书记如此说。  相似文献   

6.
30多年来,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农家妇女彭彩荷养育了11个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收养第一个孩子那年,彭彩荷25岁,离异。如今,她已56岁,最小的女儿18岁,最大的外孙也18岁了,另外还有4个外孙和外孙女。孩子们长大了,一个一个成家了,她又把"家"搬到敬老院,把老人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20多年里领养了11个孩子  相似文献   

7.
林姐菜场商贩46岁月入低于3000元税负种类:营业税每个月要交三四百的费用,里面哪些是税、哪些是费我们都不清楚。我带着两个十岁大的孩子来城里卖菜,每天起早贪黑,辛辛苦苦挣来一小半钱都交费去了,我们这些人没文  相似文献   

8.
在广袤苍凉的青藏高原,有成千上万个贫困的孩子享受不到正常的教育,他们无助、渴盼的眼神就像铺天盖地的格桑花一样令人震撼。安徽合肥女高级工程师洪波,数次西部之旅使她与高原上的孩子结下不解之缘。为使他们能和内地孩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洪波创建了“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几年来,在这位执着女子的推动下,西部地区接受帮助的孩子达2万多人,这些孩子的张张笑脸一如高原盛开的格桑花,给雄浑的西部引燃了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9.
母爱心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曾像田地里的土豆一样,一直掩埋在街巷深处里的补习班,都堂而皇之地搬到街面上来了,有的门面还很大,胜过了一些大酒店、大商场。每到晚上,这些补习班里便灯火通明,灯光下,挤坐着许许多多不同年龄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十几岁, 有的甚至才八九岁,都是如花似玉的年纪。苹果般的面庞、黑葡萄似的眼睛、银铃般的笑声等类的形容词,都是用来形容他们的。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不知是灯光的缘故,还是本人眼睛有问题,隔窗凝望这些花季里的孩子,见他们一个个都显得面目苍白而疲倦,神情木纳而憔悴,他们木偶般挤坐在一起,对外面的风景、周围的事情,显得那样无动于衷。门外街上,斑驳的灯影里,站着的,靠着的, 小声交谈的,是孩子们的家长,他们是来接送孩子回家的。更准确地说:有的家长是来“看管”孩子的。记忆中的十几岁,正是无忧无虑的  相似文献   

10.
正问题与分析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城市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城市家庭望子成龙的期望增高,0至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也引起了更多家庭的注意,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要考虑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早期教育机构,无数的早教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小区的  相似文献   

11.
张军  陈生 《青年探索》2004,(3):61-62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有关调查表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自费出国留学的人中,未成年的孩子占了50%左右.这些孩子在家长的支持下,年纪小小就飘洋过海,在开阔眼界和学会自立的同时也饱尝了艰辛坎坷.  相似文献   

12.
爱洒无声     
有谁会相信,一个年仅24岁的女孩独自坚持对聋儿进行语训长达5年?有谁能想象她是怎样地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在无声的世界里培育出爱的花朵? 幸福是什么?对于夏佃丽来说,也许就是听到孩子说出第一句话,就是看到一个个的孩子走出无声世界,就是默默地把自己的爱倾注在这些聋哑孩子身上。 “这里有阳光,这里有声音,这里有爱心。适度的听力+坚强的持久力+良好的训练方法=成功。”走进夏佃丽的语训室,笔者注意到她自己用彩纸剪的这些字,字不漂亮,一看就是用手写的,可是让人  相似文献   

13.
“最大的孩子今年20岁,最小的6岁。”听谢路生委员这样说,真忍不住想对她的年龄问个究竟。因为眼前这位港澳界“美女委员”实在不像是几个孩子的妈妈,何况是20岁孩子的妈妈。而且,她不但是多个企业的当家人,还身兼福建省政协委员、澳门福建妇女联谊会会长等等社会职务。这让人不由得给这位“妈妈会长”打个高分。  相似文献   

14.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网络上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被网友频频转发。图中,在中国孩子一直忙着学习、上辅导班时,美国家长则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动: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7—12岁能做简单的饭菜,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外教育深层次的思考。"现在许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多  相似文献   

15.
我的孩子是否学会了这个年龄应该学会做的事情?4岁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都这么反应?这些问题父母经常挂在心里。孩子的身心是否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父母需要一个确定的答案。国外的专家经过多年研究,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标准,以此评价在一个特定年龄段,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是否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当你的孩子唱着这动听的歌儿时,你可知道,在河南省美丽的磨山脚下——南阳市儿童福利院里有这样一群没有母亲的孩子。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当他们共同走进南阳市儿童福利院后,便从此拥有了家.拥有了母爱,重新拥有了欢乐.因为这里的阿姨——不是亲娘胜似亲娘照顾这些残疾儿童真是件又苦又累又难的工作。南阳市儿童福利院共有82名残疾儿。最大的16岁,最小的不足月.而且大多是脑瘫、肢残和弱智。保育员少,平均每人需要照顾7至9个孩子,远远超过国家标准1:3的…  相似文献   

17.
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就逃课、厌学,刚上初中就谈恋爱、“耍朋友”,为一点小事就对人秽言相向、拳脚相加,对父母长辈毫不尊重、吆来喝去,身为学生却“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这些让学校老师头痛。让学生家长心痛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人们开始担忧:对这些孩子,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2000年2月29日,洛阳市宜阳县城北大柳树村白岩沟,一放羊老汉发现三具被烧焦的尸体。宜阳县公安局、洛阳市公安局、河南省公安厅联手破案,艰苦鏖战6个昼夜,此案告破——杀人焚尸恶魔金祥武、金祥玉落网,被杀害后焚尸的是三个年仅十二、三岁的孩子:杜洛飞,13岁,聪灵出众;段珂珂,13岁,活泼机敏;薛亚山,12岁,文静腼腆,三个孩子被杀的起因是欠了电子游戏厅老板金祥武2.5元游戏钱。 这三个孩子都是洛轴集团公司第一小学六年级  相似文献   

19.
蒋斗贵 《创造》2002,(2):42-42
近年来,云县大寨乡学生特别是中学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甚至有上升趋势。最近,笔者为此作了一次专门调查,发现原因有六:一是家庭贫困。山区尚有为数不少的家庭未能摆脱贫困。这些贫困家庭往往希望年龄大点的孩子留在家里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以减轻家里负担。诚然,有的家庭也并非收入很低,而是由于受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孩子生得多,家里几个孩子都陆续到了读书年龄,开学时,几个孩子齐上学,学费压力大,舍大保小就成了他们无奈的选择。二是读书无用思想抬头。现在,一些人书没有读多少,靠力气或一技之长外出打工,给家里源源…  相似文献   

20.
2016年,北京有1400名3到6岁学龄前残疾儿童,只有18.7%在园接受学前教育,有28%在特殊教育机构。743名没有入园的孩子中,717名有学前教育需求。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相比正常儿童有较大差距,让更多的残障儿童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接受正规全面的学前教育,为将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奠定基础,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广大家长的呼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