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讯     
正[德]费彻尔.《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本丛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方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阶段和新特点,以期为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和理论参照,为创建和发展中国马克思哲学提供新的研究视野和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问世半个世纪以来,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国际上也有很大响影。但是,几十年来围绕《两论》的评价问题,在不同时期褒贬不一,至今仍有争论。因此,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重新认真学习和研究《两论》,给以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一、必须反对任意拔高和贬低两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3.
贾亚南 《实事求是》2016,(4):108-1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对这一文本的解读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手稿》自出版以来,就引起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从目前研究情况看,国外学者对《手稿》的解读大致分为四种模式,对《手稿》的评价大体有三种观点;国内学者对《手稿》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解读模式与国外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一些新的研究范式,对《手稿》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价值地位、逻辑结构、主题内容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但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一直是近年来哲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在如何认识和看待实践的问题上见仁见智,意见纷纭.尤其对如何理解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阐述的实践观,更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王金福先生在《马克思在〈提纲〉中所说的“能动的方面”是什么?》(原载《唯实》199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1997年第8期全文复印.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中提出,应将《提纲》中的“能动的方面”解释为人的实践活动的方面,以及关于主体创造性活动的思想和实践的观点.对于这种观点,我觉得仍值得研究和商榷.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理解来看,我认为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为了在这个问题上得到明确认识,本文拟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理解出发,阐释其应有的内涵,并对王文中的一些观点提出自己的商榷意见,以求教于王先生.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于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文献,是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绕不开的学术话题。学界对此产生的理论焦点在于文献是否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的标志性著作,争论较为激烈的主流观点是"一次转变论""两次转变论"和"‘始终如一’的总目标与其在不同阶段所要完成的不同的历史任务"的观点,各观点难分伯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定位、马克思的宗教思想、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学说以及其中蕴意着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有较丰富的文献研究,对学界较为主流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界对马克思青年时期思想研究的概况,进而拓宽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6.
一、如何评价国外的毛泽东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外的毛泽东著作译本已有20本左右。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了一套《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丛书,现在已出6本,计划到明年出10本。我们主要是想系统地介绍一下国外学者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状况,以推动国内对毛泽东的研究。其他单位或出版社也出了不少这方面的评著,有的书很畅销,有些著作很值得研究。例如,就理论分析的深度而言,像迈斯纳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和乌托邦主义》(原名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朱德、毛泽东各自的经历不同,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难免意见分歧。为了解决朱、毛争论,1929年6月22日,由陈毅主持,红四军党的七大在龙岩召开,陈毅以第三方观点客观评判朱、毛争论,大会最终通过了《红军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相似文献   

8.
于健夫 《世纪桥》2012,(15):49-50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传入中国之后,其人物形象、悲剧主题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争论。要深入探究《奥赛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必须全面理解奥赛罗人物形象的复杂构成及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本文对中国近三十年来关于奥赛罗人物形象的研究进行分析整理汇总,尝试探讨奥赛罗这一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为进一步开展《奥赛罗》文本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一 )指责毛泽东是“民粹主义者”的论点最早来源于国外学者 ,如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在《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和乌托邦主义》(见《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建设》上册 2 3 5页 )一文中 ,就说毛泽东是民粹主义者 ,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为此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时任研究室副主任沙健孙的主持下 ,于 1992年 9月 11日在北京召开评析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论著的学术座谈会 ,主题是评析所谓“毛泽东思想具有民粹主义倾向”这一观点。《中共党史研究》 1992年第 6期 ( 11月 2 5日出版 )发表了三篇评析性文章 ,即石仲泉《关于国外毛泽东研究的民粹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丰乳肥臀》去年刊载于《大家》杂志,并获得1995年“大家·红河文学奖”,今年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这部小说发表以后,即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更有之,气愤者也有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云南分会还两次召开研讨会,评论此书。现将争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书讯     
《理论建设》2017,(6):16-16
[德]费彻尔著,赵玉兰译《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版内容简介: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丛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力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  相似文献   

12.
书讯     
<正>[德]费彻尔·著.译者:赵玉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本书认为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力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阶段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于1993年夏季号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提出了在华约垮台、苏联瓦解、两大阵营的对抗(也就是冷战)结束后,国际舞台的冲突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界线展开,而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形式展开的观点。以后又发表系列文章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其理论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论,而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似乎有力地印证了他的观点。于是乎,亨廷顿及其理论成了学界的热点。十年过去,亨氏《再论文明的冲突》问世,不能不再次引人关注。综观《再论文明的冲突》一文,其基本内容延续…  相似文献   

14.
自80年代末以来,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国外学者围绕十月革命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他们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各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现将本人所了解到的争论的主要问题介绍如下。一、十月革命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是人民的革命还是少数人的政变?长期以来,西方的自由派和20年代流亡国外的俄国政治家一直不承认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而对于苏联的史学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前的准备工作,史学界持有不同观点,且争论较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是中央苏区影响最大的报纸,也是主力红军长征前暂时休刊最晚的报纸。通过《红色中华》的宣传报道,能够透视出主力红军长征前准备工作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巨青教授等的新著《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方法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研究深入、观点新颖、立论严谨、资料翔实,堪称一部研究邓小平理论的精品之作。首先,其立题和立论都极为新颖和独特。张巨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方法论研究者。作为一名资深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评析工作的深入开展,北京联合大学、中共党史出版社和中央党史研究室政党研究中心于2005年10月12日联合举办了“《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出版暨深入开展国外中国问题研究评析”座谈会。在京有关学者20人参加了会议。《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课题组代表  相似文献   

18.
异化     
<正>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标题: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原作名:Alienation:Marx's Conception of Man in Capitalist Societ内容简介《异化: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内容简介: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丛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外的毛泽东研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毛泽东研究,成果之多、资料之丰、范围之广、学者之众,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国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毛泽东生平、事业和思想的研究中,既要充分运用国内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又要充分了解国外研究的积极成果,用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思路,推动国内的毛泽东研究。现仅就十年来我所了解到的信息和动态,对国外毛泽东的研究作一简要的述评。一、从纵向考察,即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国外毛泽东研究发展的过程。纵观国外毛泽东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30年代。那时,以埃德加·斯诺为代表的一些进步的西方记者,到延安等解放区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通过对毛泽东等中共主要领导人的直接访问,写出了《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等一批资料丰富翔实,论述客观公允,语言生动形象的新闻报导和人物传记。尽管这些作品还不是理论性、学术性的毛泽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7,(1)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概念或新范式,我国学人在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之,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分析之:既要看到有机马克思主义关注马克思及其引起争论的价值,也要看到有机马克思主义认同与肯定中国发展对提升我国话语权的意义,还要看到并高度重视有机马克思主义误读马克思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