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证明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述是正确的.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鲜明的特点."改革"与"革命"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社会矛盾范畴,30年前在中华大地上推行的改革是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继续.第一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一步,第二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步.第一步是革旧制度的命,第二步是革旧体制的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的发展.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要求,在中国推进的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从根本上长远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改革,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而1975年进行的全面整顿,可以说是试验或者序幕.从那以后,万里一直站在改革大潮的前列,虽几经沉浮而矢志不渝,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为中国改革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万里是中国改革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3.
马雅伦 《党史博采》2006,2(12):54-55
改革的性质是改革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由本国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基于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邓小平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特有的胆识、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方式与和平手段,把中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由这一崭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由此改革性质决定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毫无疑问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4.
韩国农村税费与乡村治理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中国农村税费改革,被誉为继土地革命、土地承包制后的第三次农村革命,中国的学界和政界对此寄予了深厚的期望.从改革的历程来看,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只经历了短短三年时间,但也是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5.
用中国精神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核心是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用中国精神凝心聚力,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6.
改革是振兴中华、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不改革,中国是没有出路的.而要顺利地进行改革,就必须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改革离不开实践,深化对改革的认识,也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获得对深化改革认识的源泉.因此,必须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一、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是深化改革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对改革就有相应的认识.因此,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端正对改革认识的首要条件.我们要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克服错误认识和错误倾向,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改革深入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相当复杂的局面,既要坚决抑制通胀,又要防止中国经济的下滑,防止"硬着陆"、防止发生金融性风险.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成为影响今年经济增长宏观走势的重要因素.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企业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以及政府改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改革与前苏联东欧国家不同,前苏联东欧国家实行的是激进式改革方式,它试图通过政治上的剧变,经济上全面推进私有化,在短期内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种改革产生了许多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中国是一种渐进式改革,即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按渐进的方式推进改革,实施结果成效很大.本文力求依据政治学、经济学和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来探讨中国为什么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以及渐进式改革的经验和成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路从广义上讲包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经历种种挫折,逐渐开辟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中国道路的精神实质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道路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指导改革的方法论原则涉及改革的战略选择,中国的改革以怎样的方法论指导,对于改革的成败得失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里发表的顾乃忠同志的《抓住主要矛盾 深入推进改革》是一篇就中国改革的方法论问题同乌杰同志商榷的文章.乌杰问志关于改革方法论的谈话发表于1993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两篇文章对中国改革的万法论问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见解.本刊在发表顾乃忠同志文章的同时全文转载乌杰同志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被访谈录,以供读者比较和思考.我们相信,关于改革方法论的讨论,对于当今中国的改革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二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改革事业过程中.实践证明: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是中国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在看到摸着石头过河在改革中独特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顶层设计在推进当代社会主义中国进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产型政府“结构失衡”是近年来对中国经济讨论最多的话题.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国实现了超过10%的年均增长率,也遇上了结构失衡的难题.从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的主旋律是改革,经济增长动力也主要来自改革.但改革至今没有解决政府职能的转换问题.与此同时,各种利益集团出现,开始左右一些政府政策.政府政策更偏重于对生产者的保护,忽视民众福利的提高,从而加剧了结构失衡.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改革开放26年的历史进程中,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改革全面铺开,但政治体制改革明显滞后.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精心设计,慎重推进,使改革付出的代价最小化.为此,当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一要积极,二要稳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总体是渐进的,但在局部、速度、性质乃至胆略上,都包含着一些激进的因素.这些激进因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宏观渐进的改革需要微观激进开辟道路.中国未来改革中,要将渐进与激进配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发展、稳定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全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和价值,涵纳了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及其相互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是当今中国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六安地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最早恢复成立党史工作机构的地方,这与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万里对皖西革命老区的关心支持分不开.本文介绍万里关心支持皖西革命老区党史征编工作的二三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轨路径选择的初始条件约束--中俄改革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华 《求实》2003,(3):38-40
不同的初始条件决定了中俄不同的改革模式.非理论指导特征,第一行动集团的二元目标约束以及较为单一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决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模式.而古典理论指导下的俄罗斯体制转轨,却走出了一条激进改革道路.中国改革的渐进模式决定了改革战略的框架和实施时序,也保证了改革过程中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态势的稳定,因此发挥了制度创新在中国的比较优势,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改革绩效.研究改革路径选择的条件约束,对中国经济体制的"体制内"改革来讲,具有重要的史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模式,分为渐进性的改革方式、自主性的改革,并有强政府的政治保障.所谓渐进性的改革方式,就是以现有的条件为基础,并以现实的问题为导向,在现实的可能中不断试错探索的循序渐进式改革.所谓自主性的改革,就是改革的主动权掌握在改革的领导者--中国政府手中,政府能够顶住内部和外部一些不合理或不合时宜的压力,根据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情况与需要,自主地选择改革的方向、内容、步骤、方式、力度和时机等.所谓“强政府“,就是在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能够有效维持社会秩序,应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促进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有较高治理能力的政府.这些特征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的具体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经验.越南热情地关注和学习中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经验,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忠实最坚决的学生.越南以"中国模式"推进经济领域的改革,并关注着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与些同时,古巴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极为关注,并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对越南和古巴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实事求是的取向、经济发展的取向、稳定的政治取向、公正取向和法治取向上.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正处在新旧更替的世纪之交,世界各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大都进入了改革的时代,从英国的“撒切尔主义”到贵国总统克林顿提出的“重塑政府”,乃至日本的“小政府,大经济”,表明行政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越来越多的政府正在反思他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有作为的政府首脑都把行政改革作为追求的政绩.许多朋友都知道,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改革时期,而任何一项改革都涉及到政府行政管理模式,都与政府体制改革相联系.中国的历史把行政改革推向了各项改革的最前沿,成为整体改革中最为关键的部位.这种地位的重要性使行政体制改革能够成为各国朋友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1、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行政改革虽然是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课题,但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其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体制.在我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