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绍聘 《中国减灾》1997,7(3):10-15
同志们:根据会议议程,下面我就救灾扶贫互助储金储粮工作,讲几点意见。1双储工作发展情况的回顾救灾扶贫互助储金储粮会是救灾救济工作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自1982年江西省农村首创储金会,1938年云南等省兴办储粮会以来,全国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扶持。引导,使双赌会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并不断地走向规范。1986年民政部转发《江西波阳县农村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调查报告》及《储金会章程》和《资金管理办法则.明确了“农村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是发扬农村群众互帮互助精神,筹集和积累救灾扶贫资金的一种好形式”。1988年民政部…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1995,5(3):18-20
开展储粮备荒加大互助互济力度(江苏省民政厅)我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救灾救济面广量大,任务繁重。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救灾工作方针,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十多年来,我们先后推行了救灾款无偿使用与有偿扶持相结合,救灾与保险相结合,救灾与扶贫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最近确定,从今年开始实行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新体制。救灾救济新举措主要有五项:一是由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财政各列500万元,共1500万元自然灾害救济款(列入217科目),与中央下拨的救灾救济款统一使用;二是从中央和地方划拨的救灾款中切出3O%作为救灾扶贫资金,进一步扶持贫困户和灾民发展生产,走生活救济和扶持生产相结合的路子,因地制宜地发展救灾扶贫流动富群和社会保障田;三是广泛开展社会救助活动,组织好对灾区的捐赠工作。巩固和发展互助储金会、储粮会等基层群众社会救助组织,完…  相似文献   

4.
4月18日,全省救灾救济和低保工作会议在惠州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救灾救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我省2007年以来救灾救济和低保工作经济,研究部署了2008年救灾救济和低保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5.
1995年3月,为救灾救济l作伤透脑筋的湖南省隆回县民政局制定了一套救灾救济保障计划:在各乡镇建立救灾救济保障互助会,为全县灾民设立了第一道防线、走一条“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社会保障新路子。当民政部门刚发布...  相似文献   

6.
陈丰林 《政策》2002,(8):43-43
保康县地处鄂西北,是襄樊市唯一的全山区县。境内山大坡陡,沟壑密布,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不攀大求洋,不好高骛远,而是始终立足山区实际情况,寻找挖掘山区优势和潜力,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08,(5):62-62
4月8日,河北省民政厅召开了2008年救灾救济工作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灾区群众生活安排和恢复重建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2007年的救灾救济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救灾救济工作  相似文献   

8.
徐娜 《中国减灾》2006,(2):10-11
在2006年全国救灾救济工作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救灾救济工作等问题采访了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王振耀司长。记者:2005年我国救灾救济工作发展状况如何?主要做了哪些工作?王振耀:2005年是救灾救济工作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一年,是成效最显著的一年,大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要进一步充分肯定2005年的救灾救济工作:一是巩固了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二是完善了灾情信息管理体系;三是规范了荒情救助的管理制度;四是拓展了恢复重建的管理制度;五是完备了整个灾害预案管理体制;六是巩固了救灾物资的储备系统;七是确立了慈善捐助工作指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徐娜 《中国减灾》2005,(3):11-11
首先,春季灾民救济是当前救灾救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各级民政部门要把春季灾民救济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切实做好。其次,春季灾民救济是整个救灾救济工作的关键时段,是救灾救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三,春季灾民救济是当前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和难得的主题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10.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走上救灾救济工作岗位已快有十年了. 在十年工作的历程中,让我所思所想所悟的事情很多,但感受颇多、体味最深的是我做救灾救济工作的苦与乐.因为它让我在工作中体味着责任并实现着自我价值,让我在付出中体会到快乐幸福,让我在辛苦中收获着成长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救灾扶贫周转金作为救灾救济工作改革成果之一,在救灾救济乃至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周转金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如救灾款下拨灾区前切块转入周转金问题,部分周转金使用效益不高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肘周转金的发展,同时也容易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为此,本文就周转金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O一、周转金的建立是救灾救济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改革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政部门总结以往救灾救济工作的经验教训,对传统的救灾救济工作逐步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2.
徐娜 《中国减灾》2012,(4):26-29
陕西省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属自然灾害多发易发省份,防灾减灾工作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陕西的救灾应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各级民政部门坚持减灾救灾并重,围绕大局,抢抓机遇,在减灾救灾多个方面取得了新成绩。有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徐娜 《中国减灾》2005,(3):10-11
2005年救灾救济工作的具体任务是:在灾害救助方面。一是以落实国家应急预案和《民政部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规程》、《应急救助工作规程》、《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规程》以及《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等为重点,全面推进救灾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起草《灾民生活救助条例》,规范救灾工作管理运行机制,保障救济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救灾工作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14.
全国救灾救济工作座谈会在福建省浦城县召开1993年11月22日至26日,全国救灾救济工作座谈会在福建省浦城县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民政厅局负责救灾(指灾民生活救济,下同)救济工作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财政部也派人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15.
1993年我担任民政局长以来,注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并且尝到了甜头。我的做法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定决策。我县的农村救灾保险工作,是民政部102个试点县之一,也是四)11唯一的一个县,经过几年的实践,到1993年上半年几乎处于消亡的地步。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局务会、干部会,在充分讨论、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确立长效还本救灾保险的新机制,这一决策得到了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省厅、市局的直接关怀。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受到农民的欢迎,创出了新形势下救灾救济改革向社会化方向推进的新路。发扬民主、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是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宏伟事业。搞好这个事业,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观念、意识的转变居于首位。笔者认为,当前应特别注意增强4个意识。应增强抗灾自救意识。面对灾害不只是等靠要,而要立足于自救。县乡两级财政都应建立救灾专项基金,每年有无灾情,按时划入专户,乡镇要大力发展救灾互助储金会、农民储粮会等抗灾自救组织,贫困山区和灾害频繁的地区要建立救灾服务体系,形成救灾农、救灾粮等救灾物资一条龙配套服务格局,不断增强自我救灾能力。应增强开发扶贫意识。从发钱、拜年的救济型扶贫中解脱出来,实行开发型扶贫,…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自然灾害频繁的 省份。近年来,全省连续发生了以特大干旱 和暴雨洪水为主的多种自然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灾区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长期的救灾救济工作中,陕西省各级民政部门,以增加抗灾救灾能力,切实保障灾民生活为目标,不断深化救灾救济体制改革,拓宽救灾救济工作途径,创造出许多富有特色的成功经验。 一、实行实物救济,救灾到户 传统的救灾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两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报灾浮夸,核灾不实;二是救灾款被挤占挪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挤占挪用问题表现尤其严重。 为了使有限的救灾款发…  相似文献   

18.
民政部推行救灾工作分级负责管理体制已逾3年,有必要检视儿年来的工作情况,研究在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完善改革成果。一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对救灾资金的分级负担。几年来,我们首先从解决核心问题入手,积极推动各地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列支救灾资金;同时.大力加强农村救灾扶贫储金会、储粮会等基层救灾互助组织的建设,探索建立新型的救灾工作社会化工作体系和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1996年全年各方面投入灾民生活救济款(含物资折款)共计近75亿元,其中,…  相似文献   

19.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全国救灾救济工作,研究部署“十一五”时期救灾救济工作任务和2007年救灾救济工作,交流全国减灾安居工作新经验,2月27日-28日,全国救灾救济工作暨减灾安居工程现场会在广东省茂名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06,(2):11-15
在这次会议中,各地总结了2005年救灾救济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以期推动2006年救灾救济工作,部分地方还规划了2006年救灾救济工作的思路,为“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工作勾画出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