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备课卡片     
“大必起于小,族(多)必起于少”相传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去见齐桓侯,他仔细观看齐桓侯的脸色说:“你的皮肤有病,如不及时治疗,会恶化。”齐桓侯不以为然。五天之后,扁鹊又去见他,说:“不好了,你的病已入血脉,若不赶快医治,会有危险。”齐桓侯不高兴了,认为扁鹊是为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而信口胡说。又过了五天,扁鹊再见齐桓侯,大惊道:“不好!你的病已入肠胃,再不治就没救了。”齐桓侯很不高兴,不理他。又过了五天。扁鹊一见到齐桓侯,话也不说转身就走。齐桓侯很奇怪,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皮肤容易治,用热水敷敷就行了;病在血脉也不难治,针灸会好的;病到肠胃也可治,吃汤药就行;现在齐桓侯的病已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的人会把小的伤痛放大化,受到一点挫折和打击,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内心就会纠结于某种痛苦,泥足深陷,不能自拔。其实大多时候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而并非来源于外界或某件事情。事事皆有源,凡事只要站在一个正确的立场上去分析,用理智的思维去判断,分清事物有初始的起源,有形成的过程,有变化的枢纽,有必然的结果,一步步去解析,就能理清根源,对症下药,才能标本皆治,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相似文献   

3.
雅量     
什么是雅量?雅量就是一个人应该具有宽广的胸怀,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不弃,面对强过自己的人不卑,能够以谦恭的心态对待批评,对于自己的成就又不沾沾自喜。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他做成的事情就有多大。我以为这正是针对一个人的雅量而言的。事实上,当我们稍稍留意我们身边那些让我们敬重的人,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尤其是那些杰出的人,他们有着这样共同的品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面对挫折还是面对顺境,都能沉着冷静、从容大度、虚怀若谷。相反,再看看那些一生平庸无为、了无建树的人,有哪个不是斤斤计较、目光如豆、心胸狭窄的…  相似文献   

4.
说经济过热必然发生高通货膨胀就如同说人生病必然会发烧一样,显然是不当的。由于多数人仍用通货膨胀这一已经不适宜的“温度计”来测量经济过热,结果不少人否认经济过热的存在,使调控目标处于“迷蒙”状态  相似文献   

5.
公义休“拒鱼”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它说的是鲁国有个叫公义休的人,位居相国,很爱吃鱼。有一次,有个人送鱼给他,他却坚辞不受。人们不解其故,他说:“受了鱼就要免去相位,不受鱼能继续为相,就能长期自己买鱼吃了。”现在想来公义休的话仍颇富哲理。由此,我们也想到当今一些“罪犯”锒铛入狱之后“算帐”的故事。江苏省某乡原党委书记冯某因贪污受贿被判刑7年,由此,他算了一笔  相似文献   

6.
尼采在《苏鲁支语录》中说:“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其血写下的。用血写: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精义。“(商务印书馆译本,第34页)这意思很明白:一个作者,用他的全部心血,更进一步,甚至是用他的生命和鲜血,完成他的著作,这当然是极有价值的书,会得到尼采这样的读者爱重。这是尼采的一句名言,常常被人引用的。比如,鲁迅就在《三闲集·怎么写》一文中这样简省的转述说,“尼采爱看血写的书“。话说简省了,就可以发生歧义:是作者用自己的血,还是用别人的血写的?如果是用别人的血来写,我看还不如用墨水好。我怕读的,就是用别人的血代替墨  相似文献   

7.
我说,有没有给一两岁的孩子玩的玩具?“是给你自己买还是送人?”售货员说。我笑:“也送人,也给我自己。”我是想玩,是我想玩。我买拨浪鼓,买一摇婴儿就会笑的铃铛,买各种能吹能响能逗婴儿的小玩具。梦溪也去买玩具。售货员问:“给多大的婴儿买?”梦溪说:“就是我这样大的婴儿。”终于我家开起了玩具店:绒毛熊、卡通狗、大娃娃、小娃娃、会响的汽球榔头、能走的绒毛小鸡……我们先排出16件能摇响的玩具,再把其他玩具分成16份,然后装进16个口袋。因为:在2001年元月6日星期六的晚6点,有16位朋友要聚会。这16人的平均年  相似文献   

8.
如今与往年已经不同了,“好酒”也怕巷子深了。前天,我约同学去玩。在一条巷子的深处找到了她的家,我对她说:“我还没吃早点呢”,她说:“你不用着急,这儿的早点好的很,式样又多。”我有点儿不相信,“你们这深巷子里还有蛮好的早点”。“你不相信,就跟我来吧!”,于是,她带着我七弯八拐,来到买早点的地方。我一看,唉呀!真不错,这里的早点种类还真不少,价钱不贵,质量又好。我们买好早点,就上路了,在途中我说:  相似文献   

9.
“官”也能治病张钰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可有谁听说过“官”也能治病?有!不但能治,而且包治百病,尤其是对那些怪病、邪病特别地灵。妙手神医,“官”到病除。此种神奇勿需旁人指点,自己就能看个透彻。某某未得升迁,就会病魔缠身,不是今天去住院.就是明天去疗养。而...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浑源县的检察院用参与公路治超的罚没款盖豪华楼开酒店一事,用朴素的辩证眼光来看,背后有着太多的问题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浑源县检察院盖起了本不该有的豪华办公大楼,但是大楼盖好后,他们会“静止”不动吗?人的物质追求会不断增长,能盖豪楼,自然希望再坐豪车、吃豪宴,除此之外,豪华的办公楼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去维持使用,这些钱从哪儿来?或许这仅仅是浑源县检察院众多违法违纪行为的“局部”一角,他们能以什么样的办法对待治超罚款,就能以什么样的手段对待自己所经手的司法案件,“单位起高楼,领导肥腰包”也许不会是捕风…  相似文献   

11.
誉之惑     
初中时,读到《岳阳楼记》中的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很是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内涵,只是觉得顺口就记住了。参加工作很久以后,我才猛然明白了这句诗的全部内涵——努力做自己应该做并且能够做好的事,做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不愧对上,不愧对下,不愧对良心,就可以了。真正像荀子说的那样:不诱于誉,不恐于诽。但这样的境界,往往很难达到。中国还有句古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有些时候我们能够经受住物欲的诱惑,未必能经受住誉的诱惑。一般说来,一个领导干部只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好你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自然就会赢得好口碑。如此得到的“誉…  相似文献   

12.
佐人 《现代领导》2009,(6):35-35
“学必得之” 《三国志·吕蒙传》引《江表传》记叙了东吴孙权劝吕蒙读书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吕蒙认为自己是个武将。又不去专搞什么经学去作博士.便推说:“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今涉猎见往事耳。”接着孙权便举自己、汉光武帝、曹孟德读书的事例劝导吕蒙.中间还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学必得之”。意思说:只要肯学.就会有收获,就会见效。从此,“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相似文献   

13.
“好话”顺耳贴心,喜欢听“好话”是人的本能。地位显贵,手握重权的人尤其爱听“好话”。 在中国历史上,不爱听“好话”的封建帝王是没有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中,口碑是最好的。尤其是他虚心纳谏的谦恭态度,一直受到后人的崇颂。然  相似文献   

14.
伤愈献方     
孔子的学生宰我出便齐国回来.拜见孔子时说:“梁丘据被毒蛇咬伤,一个月后,伤愈上朝。各位大夫都到他家作客,祝贺他伤愈,我也去了。许多大夫都又钻治蛇毒的药方。我对他们说:献方是为了治病,现在梁丘先生的病好了,而诸位先生又来献方,方有什么用呢?想要梁丘大夫再被蛇咬时用它吗?大家坐着沉默大言。我的这些话怎么样?”孔子说:“你说的不对。俗话说‘三折脆为良医’。梁丘先生被蛇咬伤,然后治愈。另。人被蛇咬,必然会问他是怎么治愈的,使用的是什么药方。诸位先生献方,都讲自己的方灵验,想卖出自己旬药方以治别人的病。梁…  相似文献   

15.
政绩,是领导干部工作的成果。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看法、观点,是对为谁创政绩、怎样创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的理解。一、领导干部要讲政绩《论语·泰伯》中有一句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多领导干部对这句古训创造性地给予继承,反其意而用之,赋予了新的生命。那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意思是说领导干部在那个职位上,就要不断地考虑如何去完成所承担的党务、政务,去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创政绩。《书·洪范》中也有这样的论述:“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意谓凡是人中有才能、有作为的,都要使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国家就会昌盛。古为今用,我们今天怎样来看待“有能有为”?作为领导干部,党和国家、人民给了他一定的权力,那他就得尽量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党和国家出力,为人民办事,有  相似文献   

16.
什么最宝贵     
文学家说:“时间就是金子。”医学家说:“时间就是生命。”教育家说:“时间就是知识。”军事家说:“时间就是胜利。”史学家说:“时间就是公正的法官。”工人说:“时间就是财富。”农民说:“时间就是粮食。”总而言之,时间就是一切。奔驰的列车能去能返,发射到太空的卫星也能收回,唯有时间一去不复返。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此叹息!爱因斯坦曾为自己在中学大学时,没有努力学好数学而后悔,后来当他向广义相对论攀登时,深感知识的不足,不得不花费七年的时间补习数学。宝贵的七年时间,对于一个搞事业的人,还会做出许多贡献的。  相似文献   

17.
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追求纯粹”的思想境界。70多年前,毛主席号召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做一个纯粹的人。郭明义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始终牢记自己是工人阶级后代,年轻时就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他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党的忠诚。他说“入党是为多干点工作,干工作可不是为了入党”,  相似文献   

18.
一要真情做,不要用大话来“哄人”。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只图形式,讲大话、套话,或者空话连篇,不但会被工作对象认为“虚”,而且会使工作对象感到“远”,还会被说成是为了做思想工作而工作的例行公事。只有用真情打动人,才会使人既看到理论之“竿”,又看到行动之“影”,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哄骗人的,而是教育人的。做思想工作只要克服“认认真真走过场”、“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的问题,就会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向实转变,由“无用”向“有用”转变,由招人厌烦向被人喜欢转变。  相似文献   

19.
1918年深秋,梁济先生要出门,遇到儿子梁漱溟,此时,梁漱溟已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印度哲学概论”、“儒学哲学”课程的老师。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能好就好!……”说罢梁济就离开了家。  相似文献   

20.
报载一位领导同志的调研手记:《诚实也是官德》,文中关于诚实做官、扎实干事的论述,发人深省。文中讲到:“有的地方把招商引资的协议视作合同,把合同等同于开工了的企业,将各种数字凑在一起;有的地方上报的固定资产投资短期内增长很快,是靠什么增长的?有的干部回答问题,听起来似乎情况很熟,但往往是答非所问,甚至随意‘忽悠’领导。”古人云“华而不实,无益于治”,“千虚不博一实”。一些人之所以对虚名乐此不疲,原因之一是虚荣心理作怪,个人主义膨胀。再一个原因,是虚名来得既快又容易,不像做实事那样辛苦,搞些虚假政绩就可以为自己的脸上贴金,还能赢得官僚主义领导的信任,为个人升迁添些砝码。图虚名还会带来极坏的影响。“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如果自己图虚名,身后就会有一批人为其鼓噪吹捧,也会自然而然地欣赏和重用一些为自己图虚名卖力的人,当然还会使下面把搞形式主义当作“取悦于上”的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