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经济学起源于伦理学。但近代以来出现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的现象,经济学越来越像一门实证科学。实际上,经济学不能避免善恶判断,人是经济人也是道德人,恶总是从属于善,道德需要通过经济来表达自己,经济也只有利用道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经济学与伦理学的融合是经济学的大众化和伦理学的专业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当人类走进 2 1世纪的门槛 ,“以德治国”春风在赤县神州荡漾之际 ,我国著名伦理学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唐凯麟教授精心撰著的《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一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作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著作丛书”之一出版了。这部专著系统地回答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当代形态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学理论构建的一系列问题 ,深刻地论述了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是从事伦理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难得的参考书。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 ,这部著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 ,…  相似文献   

3.
道德的市场经济与经济人的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开始,逐步将其理论建立在了“经济人”或“理性”的基本假定上面,经济学趋向于简化、精确的数理体系。它不仅抽象掉了市场运作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结构、同时“经济人”的假定也使得经济人的道德价值不再进入经济分析的范围。然而这一结论正在受到愈来愈多的批判,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不满和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复兴正在逐步改变人们对市场经济单一、片面的认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市场道德、经济伦理的的问题正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近代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在他的两部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以《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闻名于世。在《国富论》和《道德论》这两部著作中他“塑造”了两个形象——道德人和经济人。在《国富论》中他阐述的是他的市场自由主义经济观,由此“塑造”了经济人的形象,而在《道德论》中论述的是他的利他主义道德观,“塑造”了一个道德人的形象。关于斯密塑造的这两个形象,人们通常把他们对立起来,认为《国富论》的论调是人的“利己之心”,而《道德论》的立足点则是人的“利他之心”:从而认为斯密的经济人是利己的,道德人是利他的,因而斯密在伦理学上的…  相似文献   

5.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4):F0003-F0003
李铁强,湖北公安人,1968年出牛:曾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及经济学博士后资格,主研究方向为中国农村经济与社会。代表性著作有《土地、国家与农民——基于湖北出赋问题的实证研究(1912-1949年)》(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法近代重农思想比较——一种文化史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相似文献   

6.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教授宋惠昌同志的新著《社会主义伦理教程》最近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近十几年来在伦理学教学和科研方面积极探索的成果之一。本书除了包括一般伦理学原理著作中所应当具有的内容之外,着重探讨了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一些现实的理论问题,诸如;发展商品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经济规律与道德  相似文献   

7.
道德关系是建筑在一定的利益和义务的基础上,由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维系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传统伦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伦理学,则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扩展、转变为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具有现代意义的伦理学关于道德的基本关系应该拓展到这样三方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以这三方面的关系为纬,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不同层次为经,形成关于道德的基本关系的内容体系。只有这样,伦理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生态伦理学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解读生态伦理对于低碳经济的建设有积极意义,马克思的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内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明确阐述和论证了马克思生态伦理学基本理念和观点.梳理低碳经济的发展与马克思生态伦理的内在关联性既有理论意义更具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伦理’”?“伦理”与“道德”有没有区别?如果有,它们的区别何在?倘若这样一些基本概念都没能廓清,要想建立起伦理学完整的价值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详细讨论这个问题不是本文论题的目的,这里只想说明一点,“伦理学”这门学科名称不是我们本土的产物,是日本人翻译西方有关著作时,借用“伦理”这样一个汉语而传入我国的,我们还是还其本来面目:“伦理学”(ethics)是道德哲学(moralphilosophy),是对道德至善的哲学思考和理论阐述的思想体系。而不是“道德学”,不是为各种道德规范存在的合理性作理论注解或辩护的。从…  相似文献   

10.
道德建设实践必须以道德建设的理论探索为先导。在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注重对诚信理论的深入研究,必然凸现出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唐贤秋博士新著《道德的基石:先秦儒家诚信思想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基石》),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系统探讨了诚信思想的文化渊源和时代价值,夯实了我们加强诚信建设的文化基础。从学科的划分来说,唐博士的《基石》一书既是一本伦理学专著,又是一本哲学专门史著作,同时还是一部先秦道德伦理的断代史。从研究的意义来说,诚信始终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论题,…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伦理学已然成为学术研究中的"显学",经济伦理学作为其一个重要分支,以特有的学科理念、日益成熟的理论体系和不断拓展的实践功能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关于经济伦理研究可谓成果丰硕、卷帙浩繁,涌现出了一批可以留下强烈的学术记忆、历史记忆的"时标性"成果。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志丹博士的新著《道德经营论》(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版)  相似文献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批判了“国民经济学”中劳动者非人化的观点,揭露了“国民经济学”与道德对立的假象,强调了劳动者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合理性,进而肯定了经济发展对道德进步的促进作用。该经济伦理思想对于克服当下的拜金主叉与物欲膨胀的道德困境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任晓伟同志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和理论起源》(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下称《起源》)是一部有相当理论分量的学术专著。本书最初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攻读博士时的学位论文,后来又经过3年多时间的修改而成。我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一开始我试图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来阅读这部著作,但读了一些后发现,与其说这是一部经济学著作,不如说是一部政治学著作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研究著作。书中丰富的学术文献信息、作者宽广的理论视域以及对问题表述的严谨深深地吸引着我把这部著作从头到尾地读完。  相似文献   

14.
隋映辉研究员的新著《科技产业经济:跨学科理论、研究范式与应用》近期已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在这部长达70万字的著作中,作者通过多学科、多视角的系统研究,对科技产业经济学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诠释及全面总结,论述了科技产业经济研究的对象、理论范式与分析框架,阐释了科技产业的系统结构与基本要素,探索了科技产业的系统组合形态与发展模式,以及运行机制与支持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语》作为中国第一部伦理学著作,其道德责任意识开始萌芽。《论语》对于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其特定的道德责任要求。在道德责任冲突的情况下,亦有其关于责任的选择的观点与见解。这些都是当代可以借鉴的重要伦理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规范伦理学及其理论地位江雪莲规范伦理学,简言之,是以研究人的行为及其道德标准为宗旨的一种伦理学理论类型。与对社会道德现象进行纯经验实证性、描述性研究的描述伦理学和对道德语言进行纯逻辑分析的元伦理学不同,规范伦理学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研究道德的基础(来源...  相似文献   

17.
《经济科学探索的现代解读-经济价值论的历程、方法和取向》一书,由王思隽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是一部研究基础理论的学术性著作。这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做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该书既对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作了系统的叙述和比较合理的概括;也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古典经济学派和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的价值理论作系统的阐述和进行一些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关于经济和道德的关系的思考源远流长,古代西方和中国的思想家都认为经济行为需要道德的规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伦理研究的深入。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使经济行为的道德规范问题更加突出,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9.
律师伦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这门学科在我国尚处在初创时期,因为这样研究的人甚少,研究起来也较为艰难。然而律师的实践活动和人民的伦理观念,却十分需要我们加强对律师伦理学的探索与研究。本文拟从有关方面对律师伦理学作一些分析归纳,以期对律师的实践活动有所禅益。一、律师伦理学的概念与性质伦理学是一门板为古老的学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人伦”、“道德”概念和“人伦以为理”的说法。到了秦汉之际,形成了“伦理”概念。所谓伦理,就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①。在我国古代没有伦理学的概念,现在使用的伦理…  相似文献   

20.
麦金太尔早年试图用被德性论拯救过的马克思主义道德概念批判启蒙以来的自由个人主义传统。但在后来,由于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也是启蒙以来自由个人主义传统的产儿,麦金太尔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转而进入专门的德性伦理学研究。麦金太尔之所以会把马克思主义归入自由个人主义传统,主要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带有这个传统的某种印记,即"个体性"。这种"个体性"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不可回避的道德困境:如何从道德上理解自由个人的现代联合问题。《追寻德性》这部著作从伦理思想史的角度对自由个人主义传统的批判,其实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批评。然而,麦金太尔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因为他对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做了祛政治经济学的处理。正因为如此,他虽然看到了自由个人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却并没有看到后者对前者的超越。因此,他最终选择退出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核心地带,转而寻求回归传统德性共同体生活方式的实践筹划是消极而保守的。但是,如果我们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还原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就可以从经济关系人格化的角度看到自由个人现代联合的客观基础。以这个被改造了的社会理论为基础,我们可以重新激活麦金太尔的德性理论,开发出更多对构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